APP下载

如何复习好区域地理

2009-12-17郭志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高三复习高考

郭志芳

[摘要]从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无论是地理的理论性,还是地理的实践性,无论是地理的综合性,还是地理的地域性,都必须以区域地理为基础;高中地理原理的运用也是建立在对具体区域地理现象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的;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

[关键词]区域地理 高三复习 高考

区域地理的复习在高三地理的复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事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印证。而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注意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重组初高中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区域地理搭台,高中原理规律唱戏”。这是近几年文综地理考试题的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在整个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也一直贯穿着这一主导思想。

从地理学科结构来看,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其中有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与高一必修地理的内容相关或重复,重复内容在高中地理有所深化。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地图、陆地地形、地形的变化、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世界的自然资源”等知识点;《中国地理》中的“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建议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时注重与高中有关知识的衔接,既要做好对初中知识稳扎稳打,又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构建知识体系做好准备。

从区域地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讲述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部分主要是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比较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因此,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搭建区域地理框架。

例如:“中国”从地理位置入手,最大的大洋与最大的大陆交界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季风气候显著;由这里地处板块交界处的地理位置说明这里多火山地震,多山地高原;由西部高,东部低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点认识该地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等等。

二、运用区域定位,搞好基础复习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各类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敲门砖,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1、经纬线定位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经纬线成为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让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来搞好区域定位的复习。让学生着重记忆主要经纬线穿过或其附近的地理事物。例如,赤道、南北回归线、30°(S、N)线、40°(S、N)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20°(W、E)线、90°E、120°E、160°E、180°(W、E)、75°W、120°W等穿过的大洲、大洋、国家、大地形区、气候区等重要地理事物。同样,在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中也可以首先采取绝对定位的方式对中国区域地理中的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城市、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等以填绘图的方式进行掌握。例如,主要的经线(90°E、100°E、105°E、110°E、120°E等)和纬线(23°26′N、30°N、35°N、40°N、45°N等)穿过的主要地理单元(地形区、温度带、工业基地、农业基地、气候区等)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学会用上述经纬线进行相对定位,从而在脑中建立经纬网。

2、相对位置定位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他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例如,牢记我国首都北京的经纬度,然后由此根据考题中的经纬度来估推是我国其他的什么地方。东部地区从北回归线到黑龙江省的漠河,纬度跨越30多度,这是就应该用相对定位进行地理定位,比如从北向南我国的一些城市的排列等。再如北回归线、北极圈、东经90度、东经120度区域内,有那些地理事物,也可以用相对定位的方法来确定。

3、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河流、湖泊、城市等。

三、利用空间结构建立知识网络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例如:我国的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丘陵的分布。我国东部的气候由南向北: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中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土壤由南向北:砖红壤——红壤——黄壤——黑土;对应的植被由南向北:热带季风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四、根据地理图像掌握规律技能

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也是复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可分综合图与专题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单项或综合、自然或人文)、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模式图(成因、过程、分布)、系统联系框图等。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了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或展现了地理事物的具体情况,或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的内部状况、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图像的组成要素、绘图要领,并进而熟悉判读技能。

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线图的判读。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观察线间点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由以上判读要领可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上。如等高线图中的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脊线,因而可判断为高压脊;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暖流经过。同理,等高线图中的集水线(地形为山谷)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槽线,因而可判断为低压槽;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寒流经过。

对于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要掌握绘图的要领,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了解不同形式的图表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如柱状、折线、曲线、饼状、扇状、三角形、金字塔形等),经过判读,可说明特征、比较差异、分析原因、预测趋势、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

五、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复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袭、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认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并进而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及有关政策法规。这是复习中国地理应该注意的。世界地理则应注意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并了解资源分布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当前世界中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应掌握一二案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学会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高考地理的考察并不是简单的区域地理知识的考察,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也就是往往把区域综合性试题作为考察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不单单重视区域地理的巩固,而更重要的是在区域地理的基础上搞好区域综合地理的复习。只有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和加工,使区域地理复习得更灵活,便于应用;使图像掌握得更扎实熟练,有利于建立地理思维模式。那么,在高考中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崔允 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新课程新方法——对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的认识》陈守常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

4、《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周广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肖成全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高三复习高考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