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心外科理论与临床教学探讨

2009-12-17宋剑非

华夏医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临床教学理论教学

宋剑非

关键词:胸心外科;理论教学;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R654;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53-02

胸心外科学内容丰富,相关新业务、新技术多,涵盖面广。学科要求专业性强。胸心外科疾 病的诊治过程还需要学习影像学、心脏超声、体外循环、手术和术后监护等知识。因此,胸 心外科对初学者来说显得复杂、抽象,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和带教阶段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和掌握胸心外科常见病和 多发病的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临床思维,是胸心外科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 来我科临床医生的带教探索和心得总结如下。

1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

胸心外科本科教学的心胸外科课程时间近12节课,教学量与教学时间矛盾突出。多数学生 在 进临床前的相关知识积累少,基础薄弱,几乎面临一个全新的领域。胸心外科只是外科学的 一 门专科,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对胸心外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有些教学医院 也不重视胸心外科。但是胸心外科涉及心、肺等重要生命器官,术后患者的处理涉及呼吸、 循环生理方面的内容。胸外伤在外伤中也占很大比例,并且变化较快。因此,胸心外科同样 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内容,更应该加强。为此,按教学大纲要求,重点讲解心胸外科的多发病 和常见病,抓住循环和呼吸两大系统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帮助学生对本专业临 床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胸心血管外科内容虽繁多,但有规律可循,教学中需要进行归类,将共性的东西找出来作为 重 点讲授。同类疾病在临床表现、体征、检查、手术原则、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的 特点,可以在每类疾病中找出一个典型的病种作为重点讲授,以达到以点带面的功效。同时 ,胸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诊断方式、方法、分期及规范治疗 上,标准化与规范化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临床教科书的很多内容与社会科学的发 展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传授新理论,推广规范化。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项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形成“以病例为中心、 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心脏模 型、手术录像等资料,将心血管外科的重要概念和重点理论知识直观、生动地表现给学生。 通过结合典型病例、经验与教训的讲授,加深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对这些疑 难及易犯错误的关键环节,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烙印,可以避免在将来的工作中犯类似错误。

2 临床实践的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是外科教学的终末环节,临床教学的质量直接影 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心胸外科的临床课程涉及的病种多,内容广泛,教师实践教学中 要联系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诊断学、影像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 。因此,带教教师的素质是胸心外科带教工作水平的关键。心血管外科学专科性强,每一个 心 血管外科医生成长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过程。因此,带教教师至少必须是 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作为胸心外科的初学者,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为以后发 展打下基础。

临床教学包括学生临床理论知识训练和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临床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将学生在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不断强化的同时将其引导到临床实践操作中去[1] ,临 床教学的难点是技能操作。除了实习生在日常实习工作中的操作训练外,医院还针对病史书 写、体格检查、诊断方法等一些基础项目进行集中专项培训,让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师通过 讲座、看录像、考试等多种方式给每届学生进行相关内容培训,既减轻了各科分散培训的 繁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标准化学习。

随着本科教育的普及,实习生人数明显增加,教师和实习生一对多的情况使很多学生和带教 教师相互不熟悉,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没有人能保证。笔者在临床带教 中开展骨干教师与实习同学“师生结对”的活动,将带教教师和实习生形成一对一的培训关 系。一名教师负责1~2名学生在该二级学科实习阶段的所有技能培训,这样加强了学生和教 师的交流也确保学生能有机会进行操作锻炼[2]。同时,增加动物实验的次数,同 学积极 参与,结合临床课程,进行相应部位的解剖。在临床操作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操作练习的目的 、意义和要求,使学生能自觉、有效地练习。首先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准确,操作要领要 讲 清,必要时分解每个动作的步骤,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胸心外科涉及呼吸、循环系统,这两 个系 统的功能影响因素较多,代偿能力巨大,术后的病理生理会发生很大改变,必须从综合病 史、体征、病情程度、手术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方能准确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楚现象背后的 本质;理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处理措施。

事实表明,这些措施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并使之与临床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带教 方法和学员自身的勤奋努力,教学效果良好,多数学员能达到心血管外科的教学要求,为以 后的临床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乐杰.从本科教学评估看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4 ,(2):43-45.

[2] 胡明娅,徐又佳,张振方,等.临床教学经验总结及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J].卫生软科学,2008,22(6):499-500.

(收稿日期: 2009-03-10)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邓德灵]

猜你喜欢

临床教学理论教学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医学院校临床教学阶段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民族院校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叙事医学在耳鼻咽喉科LBL教学中的应用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析医改影响下的临床教学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医学模拟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