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脑积水42例手术治疗体会
2009-12-17韦刚
韦 刚
摘要: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的手术疗效。方法: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42例先 天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4.8%),分流 管 阻塞2例(4.8%),病死率0。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先天性脑积水的好方法,术后患 儿脑积水得到纠正,可基本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先天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中图分类号: R74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854-02
先天性脑积水发病率约为0.9%~1.5%[1],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我院自20 00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脑积水4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6个月至12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头围增大, 前囟膨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落日眼,发育落后等。术前均经CT扫描或MRI成像证实 先天性脑积水诊断。
1.2 手术方法
42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全部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行右侧侧脑室-腹腔 分流术,依据术中测量脑室压力选择分流管型号。取右侧枕角为穿刺点,取左或右耳轮向上 4~5 cm,向后4~5 cm小弧形切口,脑室端置管深度6~8 cm;分流泵埋于耳后帽状腱膜下;分 流管腹腔端于脐上经腹直肌旁切口送入腹腔,置入约35~45 cm,不作内固定。本组全部病例 均采用美国Vygon USLLC厂家生产Medtrontc V-P分流管。
2 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CT或MRI,脑室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缩小。42例 中术后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4.8%),分流管阻塞2例(4.8%),无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脑积水是指脑室内脑脊液积聚过多发生高压。脑室内高压导致脑室扩大和大脑变薄,婴儿颅 骨尚未闭合,头颅乃逐渐增大,形成一种严重的颅脑畸形,多影响患儿智力和身体发育。单 纯先 天性脑积水在过去死亡率很高。目前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提高,不仅婴幼儿脑积水的死亡 率明显降低,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各种原因形成的先天性脑积水是分流手 术 的绝对指征[2]。分流手术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有脑室-腹腔分流 术和脑室心房 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治疗各种类型脑积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各种 类型的梗阻性、交通性脑积水[3]。它创伤小、操作简单、较安全有效,并发症较 心房分流 术相对轻且少。故本组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满意。 体会如下:①术前腰穿检查明确颅内压升高、奎肯试验证实梗阻的,为绝对手术指征。术前 无 明显颅内压升高仅头颅CT、MRI明确脑室扩大者(即常压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单纯先天性脑积水患者解除颅高压后,临床症状恢复明显。②注意防止 分流管阻塞。脑室端堵塞原因为脉络丛包裹、脑组织、凝血块进入分流管内及分流管置入脑 实质内;腹腔端堵塞常见原因为分流管在腹腔内扭曲、打折、被大网膜等包裹或纤维组织堵 塞所致。故手术中应仔细观察分流管脑室端的通畅程度,并左右旋转分流管。 ③小儿脑 积水的患儿一般发育不良,皮肤较成年人薄,打皮下潜行隧道时,不能过薄,以免术后因分 流管刺激局部皮肤造成皮肤破溃、感染;也不能过厚,以免进入胸腔,打隧道应力求一次性 全程通过,可以减少术后在分流管通过的通路上局部皮肤反应及破溃。④感染为严重的并发 症,可导致死亡。国外有文献报道感染发生率已从30%降至6%[4]。本组无1例发生 术后感染 ,分析原因,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发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术中严密缝合皮下层 及切口,是预防切口裂开和感染的有效措施;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也是一个原因。如一旦 发生感染,及时去除分流管,持续脑室外引流,局部应用抗生素冲洗、置换脑脊液,全身应 用抗生素很重要。待感染控制后,应尽早在对侧行二次分流手术。本组均在术后3个月、6个 月、1年复查CT或MRI。42例脑室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缩小,证实分流术后随着脑室内积水的 消失,大脑组织可以迅速生长,使脑室恢复其正常形态,原有的惊厥、偏瘫、言语功能障 碍、智力障碍均有明显好转。总之,凡已确诊且有手术指征之小儿脑积水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可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先惠.小儿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4.
[2] 段国升,朱诚.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 995:620.
[3] 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37.
[4] BAYSTON R.Hydrocephalus shunt infections[J].J AntimicrobChemother,1994,34:75.
(收稿日期: 2009-07-08)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邓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