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相关问题思考

2009-12-17路宝利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本文深刻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新农村就业项目、就业形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单一所引发的局限性,在充分论证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探索了制定纲领性文件、拓展多样化就业平台等计划实施的标志性内容,尤其是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初始阶段提出此计划意义深远。

关键词:全面启动 大学生 新农村就业计划

大学生新农村就业具有多重意义,然而就目前所运行的大学生新农村就业项目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伴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逐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完成如此艰巨的使命明显素质不足,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是解决人才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当前大学生新农村就业模式局限性分析

1、就业项目单一制约大学生自由选择

当前新农村就业项目主要有三个即“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和教师“特岗”计划,新农村就业初始阶段探索性特征与政府财政困难决定了项目数量不足。当代大学生择业趋于多元化且需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其对职业选择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新农村就业项目单一背离了青年学生自由选择的个性心理,其是影响大学生进入新农村的重要因素。“超市”成功的关键在于自由选择,其依托于品种、数量的丰富。“就业项目超市”会为大学生自由选择提供条件。

2、就业形式单一影响大学生自由尝试

目前,大学生对新农村的认识仍处于怀疑与观望阶段。上文谈到三种就业形式在服务时间以及各种要求上基本属于刚性,尤其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又有着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对新农村就业的恐惧感和过多压力迫使其放弃了尝试的机会。如果在时间与项目上可以自由选择,这样不同特长、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就可能因其具有主动权而进行新农村就业尝试。尝试就是就业的起点,因此开辟多样性的就业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3、管理模式单一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统计表明,要基本实现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相当于每县每年拿出500万元人民币用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福利发放,这样一笔数字对于很多地方政府都是比较沉重的负担。然而,新农村建设需要数量庞大的人才队伍,这三项计划所吸纳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和捉襟见肘的财政投入,改革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拓展多渠道多主体资金支撑才能持续完成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输入与人员培训工作。

二、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必要性

1、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对高级人才数量与规格必然要求

目前,新农村建设逐步由起步阶段转入全面展开阶段,其必然对高级人才数量与规格提出新的要求。对照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到2020年,我国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毕业生才能满足要求。毋庸质疑,面对城市暂时性饱和,相当数量的高级人才应该与新农村发展相伴随。另外,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规格也有特殊的要求,尤其缺乏适应农村环境即有专业素质又具备领导才能的高层次、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是确保人才供应的基本方略。

2、关乎民生处于攻坚阶段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必然需求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8年未就业人数已累积150万,这是由庞大的人口基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陈旧的就业观念等综合因素所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成为全国性问题,给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本人都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甚至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空前压力和城市暂时性人才饱和并存的是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在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搭建有效平台是取得双赢乃至社会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3、大学生新农村就业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需求

大学生“村官”等计划所采用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对于引领大学生新农村就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其难以支撑过多数量的资金投入,沿袭此种模式则很难进一步拓展多种就业平台。更重要的是此种模式已经造成管理的粗放,在缺乏专门管理部门情况下,由基层组织或人事部门代管以及人才选拔由高校代替导致人才选择不准,培训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况且大学生要克服许多困难去适应、去创业,任何一个管理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此项计划的失败,管理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可行性

1、新农村建设成就取得提供了基础保障条件

分析大学生“村官”中途流失等不稳定因素,其根源仍然是农村现代化水平过低、城乡差距过大的客观条件所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农村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城乡差距逐步得到缩小,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乃至整体水平都逐步城镇化,农村开始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新的生长点,市民以各种身份与形式开始定居“乡村”的“逆都市化”现象开始出现,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的基础保障条件基本具备。

2、大学生择业理念变化使主观选择成为可能

毋庸质疑,基层待遇较低的现实影响大学生的初步选择。但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其对新农村就业的恐惧感会逐步降低而责任感会逐步增强。另外,成功标准多元化促使大学生就业理念逐步变化,大学生正是新的观念的承载者。空前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传统的就业理念不断受到冲击,能否实现自身价值与建功立业比地域与待遇的传统选择更具吸引力。在大中城市人才集中、求职困难的情况下,选择新农村就业成为可能。

3、大学生“村官”示范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成为一种重要的现象。尽管存在着诸如“中途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但一批批大学生锻炼成长、建功立业的典型事迹仍为主流。此平台开辟了大学生进入新农村的重要渠道,同时为以后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奠定了工作模式、生活方式、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基础。当前,“村官”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在岗大学生“村官”无疑对在校大学生择业选择作用是巨大的。这就是大学生“村官”所引发的“滚雪球”效应。

三、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内涵与标志

1、制定以专门法令与规划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

新农村建设是当代中国谋求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大学生就业亦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出台关于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的纲领性法规实属必要。此法规需明确其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具体安排、措施要求等,关键要有效构建大学生新农村就业的长久保障机制;使其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大学生新农村就业的指导性规划。

2、构建大学生新农村就业项目多样化平台

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足量的就业项目是其重要标志,也是计划成功的核心要素。新农村建设对人才具有多样化需求,大学生也有各种岗位的需求。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状况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创设新的就业项目,树立从单一就业平台到“就业平台超市”的理念;尝试从 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到大学生“村民计划”;从“一村一名大学生”发展到“一村多名大学生”等。就业平台不足,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将成为空谈。

3、启动以市场引导为主体的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大学生在新农村就业条件成熟的标志。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由于政府在各个环节管理缺位造成了许多漏洞甚至产生对项目认可度以及政府信用的危机。又因为农村的艰苦条件因此引发了管理机制、待遇、创业支持、基础条件、发展后劲等一系列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只有建立以市场主体模式为核心,辅之以政府模式为补充的综合管理模式,才有望拓展各种就业渠道与财政投入主体。

4、以多种就业形式打开就业通道

就业形式是与就业项目相伴随的,如果形式单一且不符合还处于观望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则无论项目如何丰富同样不会成功。考虑大学生的岗位流动性相应提出如下四种形式:(1)以项目鼓励创业性就业;(2)以志愿者服务吸纳 “流动性”就业人才;(3)开展城乡、校乡、企乡等各种形式联合共建活动;(4)以优惠待遇政策鼓励各种人才到农村落户等。大学生新农村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四、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问题预测与思考

1、谁来启动此项计划

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间包含政策制定、人才培养、选拔录用、使用管理、考核激励等诸多复杂环节。如果仅有几个部门临时代管会造成工作虎头蛇尾甚至会引发计划的最终流产。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是关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大学生就业等重要问题解决的根本思路,依托教育部、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从上到下成立专门机构管理此项事务,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管理机构的设立是有效实施此项计划的组织保障。

2、谁来为实施计划买单

全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必然要开拓更多的就业平台和创造各种形式打通新农村就业的广阔渠道,沿袭旧的模式定会导致财政支撑困难。因此意味着本来由政府买单的事业改为资金主体的多元化。但前期可能会出现资金到位不稳定等情况,甚至会因不稳定而导致计划难以为继,则会引发包括信用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当以市场为主体的模式建立以后,市场与政府综合投入方式是可行的,较长一段时期政府的支撑作用是必要的。

3、高校与学生准备不足

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大工业生产和信息化为主要背景的。实践证明其培养的人才规格与新农村建设所需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是一块新的阵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必须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在人才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践等各方面作出系统调整,至少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的。另外,其培养出的大学生还必须经过“农民化”的过程才能适应农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乔丽娟.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河北新农村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01(下)

[2]刘秀兰、韩红莲、李巧莎.沿海经济社会强省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J].改革与开放,2008(12)

[3]许海元、仇静莉、刘益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的实证研究[J].职业时空,2008(1)

[4]侯祖戎.人才支撑农村新政 新农村建设中应用型人才现状及政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路宝利(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注:本课题为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09BSH016)和“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课题编号:200901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