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氏春秋》的全生论

2009-12-17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8期
关键词:吕氏春秋生死观情操

胡 斌 贺 翔

摘要《吕氏春秋》哲学思想在谈及人生观,着重讨论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观的问题,全书贯彻“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的思想。本文对《吕氏春秋》的欲望论重新展示,讨论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观的问题,把人欲与道德融合。

关键词适体 适心 情操 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K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317-01

《吕氏春秋》①又称《吕览》,在对人自身的研究中,把人欲提到及其重要的地位。不但如此,还把人欲问题作为审人的一个根本问题加以考虑。提倡人欲与道德的融合性,道德也是对这种人欲适度的限制和提高。试图把普通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与理智支配下的道德品质修养统一起来。

一、适体

“欲”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从欠,‘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欠”从何而来,《吕氏春秋》回答:“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欲…所受於天也,人不得与焉,不可变,不可易。”(《大乐》)就是说天使人有“欠”,人追求所欠缺的是正常的需求。首先就承认人欲是天赋予的,所以基本的需求不能归为欲望。既然万物生长是顺其自然,那么怎么才能“顺生”呢?“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则为。”(《贵生》)就是说,养生是关键,与个人的生理需要相一致,都是利于自身的。《重己》篇有指出古代圣王修园林,能活动身体就好;建宫室楼台,能避开燥热和潮湿就好;制造车马和衣裳,能暖体安身就好;摆宴饮食,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乐音舞歌,能得到娱乐好了。所以“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重己》)《吕》除了先肯定欲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欲望和物的关系方面指出欲望的控制性,“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本生》)也就是讲,“物”本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是生活更有质量,但如今人们却被“物”所牵制,就比加说国家养兵是为了防备外来的入侵,而如今却反过来侵害本国人民了,失去原有的目的意义了。而且“物”过多也伤害自己的身体。同时指出人如果没有欲望就像是死了一样,指出有欲也是养身所必须具备的。所以满足欲望首先要适体。②

二、适心

既然欲望存在具有合理性,且欲望的满足必需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那么如何满足欲望就是进一步要讨论的问题。《吕氏春秋》提出“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适音》)故适欲得原则是“适心”。“适心”又有很多种,如果人的欲望与人生的价值发生冲突。“心”是“适欲”的尺度。这里有些主观判断的意味,人心如何定位愉悦与否,全凭个人的主观臆断,也许就是过度强调了“适心”才出现的欲望无止境,人心无法得到满足。这需要建立在高度自觉地基础上,且社会处在高度平等,社会物质很丰富的时代,才能以“适心”来要求人们达到高度的自觉性。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我们暂且不谈,古人讲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才是有益的,所以提出了全生论。

三、全生

于是在适生与适心的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吕氏春秋》又提出“全生”。《贵生》篇说:“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於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何谓全生?就是要人们审视观察并且要顺应大自然的生命规律,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符合养生之道的原则“行欲”,如果生不能悦心,舍弃生命也是全生。同时,由于他们玩弄政权,弃正义不顾,谋求私利,也一定会招来百姓的不满和怨恨,得不到好的下场;女色和淫靡之音是“砍伐生命的利斧”,美酒肥肉是坏肠子的食物;进门坐辇,出门就坐车,追求安逸舒适,那么这种车辇就应该叫做“招致脚病的器械”,这叫做亏生。如果圣王贤主懂得贵生的道理,就会顺应自然,节制情欲,能够“天全神和”,目明耳聪,处理事情也能像天地那样“不谋而当,不虑而得,必然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这叫做全生。从气节高亮的大臣说明,比如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豫让漆面吞碳为主人复仇的行为,这些都是重节守义之举,都达到全生。③且《情欲》篇指出:“欲有情,情有节。”节欲才使人成为圣人,舍生取义是圣人所必需具备的品质。

另一方面,指出明智的圣王懂得“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审”的道理,能够掌握让人们满足欲望的方法,将人们的欲望控制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合理范围内;能够按照“悦心”区分出欲望的种类,去除违逆自然的欲望,就能够利用人的欲望来建功立业。且认为:“人如无欲,则不可得用。”不管什么样的人,没有一点欲望就不能用。由此可见,它认为欲是人们进行各活动的动力。人潜能的开发,工作积极性和人的欲望有直接的关系。欲望的满足也是人的自由的发展,人欲和国家的发展相统一,就是帝王对才能者选拔所依存的原则标准。④

总之,《吕氏春秋》的欲望论提出了全生的概念对我们现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的方面,使人类膨胀的欲望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起来;从人自身方面来讲,使人类内心道德和欲望相统一。给两种看似矛盾不可调和的双方,提供了新的解决视野。

注释:

①吕氏春秋.岳麓书社.2006.

②晏海珍,伍铃.《吕氏春秋》中的人欲论心理学思想.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

③吕娜.《吕氏春秋》中的养生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0).

④胡一华.物质利益追求的历史作用.丽水师专学报.1996(6).

猜你喜欢

吕氏春秋生死观情操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养生之道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我国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