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2009-12-15闵春雷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劳技劳动课程

闵春雷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第5条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由此可见,定位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它是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的课程标准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劳动技术学科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与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侧重实践的技术型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生产劳动,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因而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课程标准”体现了技术教育作为主线,以“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技术的本质、地位、作用和价值,进而确立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特征——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二、思想层面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一)必要性的解读

1.知识经济社会及终身教育理念的需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包含技术、劳动和多方面综合科学知识在内的,以培养学生态度和技能为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技术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

2.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知识增长、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职业流动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将来的求职、生存和发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学生的发展需要具有择业、竞争、创业和应变的意识与能力,要具有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足够的生存能力。如果现在的学生不改变传统课程观下“死读书”和单一注重记忆的学习方式,不会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也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自身发展和学习与工作的需要。

在学生亲身参与的与社会一般职业密切联系的劳动实践中,可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天资和才能发挥的劳动项目及职业种类,从而能从小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个性特长。这些兴趣、特长和精神都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创业。

3.知识内涵扩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已不再是传统知识的概念,而是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涵义,已经突破认识和经验的范畴,进入实践和创造的领域。知识的这种发展,使学生“学习最有用知识”的学校课程,自然也要随之变革和调整。

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使中小学课程体系增加了实践环节,把劳动、技术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术性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难以在书本和文化课中获得的知识,还可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世界去理解、探究、创造和发展知识,显然,开设劳技教育课程,是知识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上的误区

1.劳动与技术教育多此一举。有人认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有的是时间参加劳动,到时自然就学会了劳动技术。尤其是农村学生,放学回家经常要参加劳动,因而学校没有必要开设劳动与技术课。产生上述认识的偏误,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学生简单地参加劳动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虽然在劳动中,学生也能得到劳动锻炼,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能通过直观模仿、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授有关的劳动技术。但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相比,不仅是低效的,而且是不完整的。

2.劳动与技术教育地位卑微。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生将来可能成为脑力劳动者,至少不见得将来会去种田、养猪、当缝纫工或修理工等,这种认识的产生,是对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的性质不了解的结果。其主要功能和基本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技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劳动与技术教育有碍教学。也有的人认为,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课,占用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所以,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校打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旗帜,行“传统教育”之实。 殊不知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说明,劳动技术课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践层面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一)积极方面

1.政策的保证。国家颁布的中小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劳技课是必修课,并成为贯穿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课时每周2节,课堂教学成为了对中小学生实施劳技教育的主渠道,原国家教委对中小学课程进行调整时,反复强调劳技课是必修课程之一。

2.教材的多样性。劳技课列入中小学课表,作为一门必修课后,国家颁布了劳技课教学大纲, 劳技课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了自己的教材。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劳技教材实行“一纲多本”的精神。各省市都结合自己的省(市)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劳技教材。为使劳技教育更加切实际,有的县市和中小学校还根据当地实际自编了劳技课辅助教材。

3.内容的丰富化。传统的扫把加抹布的中小学劳技教育形式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更加强调制度化、系列化, 除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外,更加注重劳动技术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中小学劳技教育内容涵盖了自我服务劳动、 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等方方面面。

4.研究活动逐步开展。为了推动中小学劳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央及省市、县区教研机构均相继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劳技教研员,负责组织广大中小学劳技教师结合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小学劳技教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实践中的困惑

1.应试教育经久不衰,劳动与技术教育无暇顾忌。不可否认虽然中小学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得到重视,但是不少地方的许多学校劳技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开展,《劳动与技术》课程在不少学校也被当作一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无论是受重视程度还是开设状况都不能令人满意。通常是劳技课只进课表,不进课堂,劳技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扫把加抹布,劳技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扫地抹灰等卫生清洁劳动。

2.劳技教师严重缺乏,教育质量无法保证。目前中小学劳技教师大多为兼职,且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欠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劳技教育的开展。从师范教育培养师资的方向看,专门培养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更是寥寥无几,从根源上缺少高质量的教师,也就很难开展有效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3.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劳动与技术教育“硬件”瘫软。进行劳技教育要有一定的设施设备,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都相对固定的劳动设施就无法正常开展劳技教育,但目前众多中小学校除了有几把扫把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劳动工具、设备和基地。劳动中少了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两大要素,根本无法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加强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若干对策

1.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对劳技教育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加之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劳技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劳技教育的宣传,充分提高劳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认识,切实把劳技教育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并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开展纳入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2.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劳技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 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 因此,师资要求与其他学科要求也有所不同。由于师范院校还没有设置劳技专业,劳技课师资缺乏正常的来源, 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劳技师资队伍建设,如在师范院校或农林工科院校设置劳技专业,培养中小学劳技师资;从现有教职工中精心挑选热爱劳技教育、动手实践能力强,又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劳技教师;从工厂、企业、乡村农技站 以及种养专业户、能工巧匠中选聘兼职劳技教师等各种途径保证师资的质量。

3.增加教育投入以改善中小学劳技教育条件。地方政府和各有关方面要切实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具有一定数量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劳技教育专用教室、实验园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劳技实习基地及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设区域性的劳技教中心。

正确定位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还其应有的发展空间,是政府与广大实践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周峰,《简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美育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2] 龙艳,《劳动技术教育应立足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 于慧颖,《深化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1)

[4] 李四友,《对劳动技术课认识误区的剖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0(9)

[5] 刘冬芸,《中小学劳技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4(9)

猜你喜欢

劳技劳动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