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宠儿》中爱的结构
2009-12-15岳丽
岳 丽
摘要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开篇于死亡和静止,结尾于生存和发展。小说彰显了爱所具有的鼓励人心和重建生活的力量。小说中展现了爱的多种形式:塞丝对自身的自我之爱,她与宠儿的母女之爱,她与男黑奴保罗的男女之爱以及她和黑人群体的同胞之爱。《宠儿》蕴涵的这种博大的爱,使奴隶制带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的莫大悲痛能够被忍受。使得美国黑人自我、家庭和群体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得以顽强地延续。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爱
1993年,62岁的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瑞典文学院对她的评价是:“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宠儿》被公认是莫里森的最好的作品,在1988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并于2006年被《纽约时报》评为“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一名。
小说《宠儿》中主人公的名字叫塞丝。1855年女黑奴塞丝只身一人从“甜蜜之家”种植园逃亡至自由区的蓝石路124号。28天后,奴隶主“学校教师”带人追来。情急之下,塞丝锯断了一个女儿的喉咙,下葬时根据牧师的祈祷为她取名“宠儿”。
塞丝最终得以重生,摆脱了疆梦般的过去,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爱具有愈合伤痛、救赎一切的力量。本文从爱出发探究塞丝的自我之爱、母女之爱、男女之爱和同胞之爱,揭示这些爱对于曾是奴隶的塞丝得以摆脱奴隶制的黑暗阴影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之爱
塞丝的自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种长期被剥夺、披否定为人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反抗,也是一种需要重新建构自我身份的抗争。
奴隶制是一种叫你自己都不再喜欢自己、忘记自己的邪恶制度。奴隶制对奴隶造成了肉体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劫掠。哪怕这些奴隶重获自由之后,这种劫掠依然会阴魂不散,困扰着奴隶们的身心。黑人要解放成为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就必须认识到黑人自身的个人价值,学会珍爱自己。塞丝的婆婆贝比·萨格斯在林中空地布道式的讲演中呼吁她的同胞自爱:爱自己的嗓音、身体和思想。自爱是长期遭受奴隶制摧残的黑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时的重要一步。
塞丝是黑奴中惟一的女性,受到了所有男奴的追逐和向往。塞丝最终选择了黑尔却是经过整整一年的深思熟虑的。这就是塞丝自我爱惜的一种表现,她要求选择自己中意的人作为丈夫。塞丝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不是随便的结合。这是对自我的负责,是自爱的一种体现。
同样的自爱,让塞丝认真筹划她的小婚礼。尽管奴隶长久以来都没有正式的婚礼,塞丝还是坚持为自己做了件“婚纱”。她不愿意两个人的床放到一起就算结婚了,她认为这样和动物的结合没什么区别。她希望受到尊重、有个仪式——即使是最简陋的。于是她偷破衣服、省破布料,终于为自己缝制了一件婚纱。女主人加纳太太知道后,也被这种自爱的精神打动,送给她一对水晶耳环。即使耳环非常的廉价,婚纱非常的难看,这也是对塞丝自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甜蜜之家”的主人变了:开明的加纳去世了,取而代之的是“学校教师”和他的侄子们。他们是一群奴役更为赤裸裸的奴隶主。当塞丝无意中听到“学校教师”叫侄子们把奴隶“人的属性放在左边,动物的属性放在右边”时,塞丝震惊了。这时的她终于知道了奴隶主内心深处的对奴隶的看法,认清了奴隶制的邪恶。她意识到如果受奴役的地位不能改变,她永远是奴隶主手中的牲口。
于是,她只身逃出了“甜蜜之家”。塞丝选择命都不要的逃跑,是一种自爱的表现、自我抗争的表现。不甘心受命运的驱使,要去寻找自由。
塞丝的选丈夫、做婚纱以及出逃都是她自爱的表现。这些自爱表明塞丝极其渴望被当成真正的人,极其渴望找回被奴隶制度所抹杀的自我,赢得自我的所有权。自爱就是奴隶们寻求自我、寻求在充满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社会里生存下来的精神力量。
二、母女之爱
母女之爱是母爱的一种。母爱一直被人们看做是最高形式的爱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小说开篇就讲述塞丝住的124号闹鬼。宠儿死后鬼魂却迟迟都不肯离开母亲,邻居们都因塞丝杀死自己的女儿而不愿与她来往。对一个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人们纷纷表示了极度地不理解和不可接受。然而洞悉塞丝的内心深处后,我们感到塞丝并不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母亲。小说中塞丝与宠儿的母女之爱表现出的是索爱与偿爱的关系。
1、宠儿的索爱
塞丝住的蓝石路124号闹鬼,“124号怨气冲天,满是娃娃的怨恨”。生活的一切秩序都被鬼魂颠覆了,吓跑了塞丝的两个儿子霍华德和巴格勒。后来,宠儿又变身为塞丝身边的白色连衣裙,跪在她的身边,手还环绕在塞丝的腰际。宠儿一直不肯离开124号,即使后来被迫离开,不久她也选择肉身还魂来找塞丝。
宠儿死的时候不到2岁,刚刚学会爬行,这一时期的孩童的心理特点是对母爱的极度渴求。这时婴儿分不清自己和母亲的差别,仍然觉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在宠儿的一段内心独白中有很好的体现——宠儿在心底里对塞丝呼唤:“我是宠儿,她是我的。”
一旦被剥夺了母爱,这一时期的婴儿就会表现出对爱的极度渴求,欲壑难填。宠儿强烈地渴望得到母爱,当母爱得不到满足时,便转变成了不可遏制的愤怒,这种愤怒完全是一种被压制的、戕害的爱的表现。渴望母爱是宠儿的愿望,她还魂的目的是“来看塞丝的脸”。所以被剥夺了生的权利的宠儿,她是怨愤的,更是孤独的。孤独的宠儿不能容忍再有任何人去爱塞丝,也不能容忍塞丝再去爱任何其他人。既然不能活着享受天伦,也要在死后独霸母亲的精神世界。
2、塞丝的偿爱
尽管塞丝一直声明自己是出于爱杀死宠儿,是情非得已的,能够被宠儿理解,但塞丝毕竟还是结束了宠儿的生命,宠儿还是丧命于亲生母亲之手。对女儿,做母亲的还是心怀愧疚的,自然希望尽最大可能的补偿她。
身无分文的母亲向刻字工出卖肉体十分钟,为了能在爱女的墓碑上刻上名字。后来还常常后悔,如果时间再长些的话,“她就能让他在她的宝贝的墓碑上把整句话都刻上,刻上她在葬礼上听见牧师说的每个字。”这是让人心酸、让人震撼的母爱,是对其亡女的无限思念,也是一种对女儿心怀补偿的表现。
后来,宠儿还魂归来时,难以解释的谜团随之出现:她脖子上的笑脸一样的刀痕,她光滑、新生儿般的皮肤,她的巧合的年龄,一样的名字,谜一样的过去,还有她竟然还知道塞丝的耳环和幼时的童谣。这更是推动爱到痴狂的塞丝一头栽了进去,不能自拔。于是,她尽自己的所能来弥补亏欠宠儿的母爱,千方百计地来溺爱她“失而复得”的女儿。所有的食物都先尽着宠儿,而忍饥挨饿的塞丝越来越瘦弱,“虎口的肉薄得像丝绸”。宠儿却渐渐地对塞丝表现出不满,怨恨母亲并不爱她,塞丝只能解释和默默地忍让。
在宠儿和塞丝这种要求和补偿、怨恨和忍让中。我们可以感到塞丝是一个充满母爱、愿意为孩子付出任何代价、作出任何牺牲的无私的母亲。虽然塞丝自己的母亲没
能给过她一点一滴的母爱,但塞丝母性的本能却成为她最显著的特征。塞丝杀死宠儿是一个普通的女黑奴在强大的、根深蒂固的奴隶制度前强烈渴望自由的表现。她没有别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骨肉不受摧残、不受奴役,把孩子送到上帝那儿成了她惟一的选择。
三、男女之爱
异性之爱是人类上演千百回的浪漫剧。塞丝和保罗·D的男女之爱是莫里森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例子。他们有着相似的过去,有着类似的现在,有着共同的渴望。塞丝一生坎坷——为奴、逃亡、丧夫、入狱、弑女、寂寥。多年的苦闷和幽闭促使她热望生命中出现一个可以向之倾诉、受之呵护、为己依靠的人。同样,保罗·D一生漂泊——为奴、苦役、亡命、流浪。经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促使他想停下流浪的脚步。正是在种族、历史因素的妙合无痕和彼此的情投意合下,塞丝和保罗·D爱火燃烧。
塞丝对保罗·D的爱,对他的信任,文章多处都有表现。
多年未见的保罗·D突然出现在塞丝的门前,塞丝的心情是惊喜的、甜蜜的。这是这对老朋友多年未见的真情的自然流露。塞丝露出了年轻的笑容,远离快乐很久的塞丝,爱情之花在她的心中悄悄萌芽了。
塞丝请保罗·D进屋,两人开始聊天。当塞丝讲到背上的伤痕时,她的情绪开始激动了。联想起过去的种种痛苦,她感到难以平静。这时保罗·D走过来,轻吻起她的伤疤。当保罗·D托起了她乳房的时候,塞丝“觉得他们轻飘飘的”,感觉心中的重负得以缓解。实际上,此时塞丝的感觉是找到了依靠,找到了可以托付重担的人了,此时的她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信任和依赖。
保罗·D想和塞丝要个孩子,共建家庭的提议使得塞丝异常的开心,并且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生活中能够让塞丝开心的事实在是太少了。生活在蓝石路124号这个“恶意充斥”的房子里,“悬在生活的龌龊与死者的刻毒之间”,是对噩梦般过去的无尽回忆。塞丝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正是保罗·D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一线光明。
所以,塞丝和保罗·D的男女之爱,既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种族、历史因素的妙合无痕,更是哲学、美学层面的必然选择。他们之间的爱是彼此开始新生活的力量之源,是黑人家庭在艰难的处境中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
四、同胞之爱
塞丝与黑人群体的爱是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胞之爱,是一种长期被排斥、孤立需要重回集体的、寻找归属的渴望。共同的种族回忆就是同胞之爱的坚实基础。他们有着共同的种族回忆,他们有着相似的黑人命运、黑人处境。
塞丝成功地从奴隶主手中摆脱,黑人斯坦普·沛德帮助了她。他们用船载着她过河,给她食物和衣服,用马车把她送到了婆婆贝比·萨格斯的家门口。同胞之爱的门虽曾一度对塞丝紧闭,但当他们从丹芙的口中得知塞丝的遭遇后,纷纷表示出同情和友善:他们自发地救济塞丝;丹芙每天总是能收到邻居们送来的救济食物;当丹芙把装食物用的篮子归还给邻居们时,邻居们还会关心塞丝的近况。黑人同胞是善良的,对于处在弱势的同胞是充满爱和同情的。
最后帮塞丝赶走宠儿的还是黑人妇女们。一个叫艾拉的女人,裹挟组织并领导驱鬼活动。艾拉过去痛彻心扉的经历对于宠儿复活所带来的侵扰和毒害感同身受。在邻居们汇集到蓝石路124号门口时,宠儿神秘而永远地消失了。
同胞之爱具有给养和包容其成员的功用。塞丝如果想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要在黑人群体之内、在同胞之爱的支撑下寻找并实现真正的幸福。因此,同胞之爱对塞丝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五、结语
很多评述都注意到《宠儿》这部小说中所观照的奴隶制对黑人的精神世界所进行的残害,却不太重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塞丝和其他一些黑奴坚强生存下来的力量是什么。正如莫里森说过:“我始终在写一个主题,那就是爱与爱的缺失。”其实,正是莫里森所倡导的爱使得塞丝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能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生存下来。在自我之爱、母女之爱、男女之爱和同胞之爱的共同给养下,塞丝最终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姿态融入黑人群体之中,达到了自我完整和社会群体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