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伦理剧对当代女性婚恋文化的诠释与影响

2009-12-15朱玉玉

电影文学 2009年18期

朱玉玉

摘要情感伦理剧作为中国家庭生活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娱乐方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以及“原型”“社会神话”功能。也正因为这样的形式和功能必然对当今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倾向产生影响。而电视剧中往往倡导一种女性主义的角色叙述模式,显示了一种强烈的“符合标签”,对女性的自我觉知、自我人性剖析有其深层的影响,是当代婚恋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婚恋文化塑造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人性特点;原型理论,符号标签

一、文化与电视剧

美国学者A·克罗伯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应该包含五个方面的涵义:(1)文化包括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模式。(2)模式不管是外观还是内涵,皆由后天学习而得,学习的方式是通过认识构造的“符号系统”。(3)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模式物化体现于人工制品中,因为这些制品也属于文化。(4)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价值观念的不同进行区别。(5)文化系统既是限制人类活动方式的原因,又是人类活动产物的结果。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文化作为我们生产、生活、思想、行为的内在精神骨架,从政治、道德、伦理、审美乃至哲学的诸多层面渗透、积淀、泛化在我们身上;它将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信仰、道德评判、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等。随着信息化生活的活跃,而文化也随之空前繁荣起来。

电视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同时也是在电视传播的高度参与下所形成的新型的群体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尽管是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但是它所透露出来的文化意识却包罗万象,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而电视剧是高级文化和低级文化、个人经验与公众经验、艺术作品和神话创造、个人表现与计划生产、神圣的和亵渎的混合体。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已经成为中国大众最喜爱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消费故事方式,也是当代人生活、情感和社会演化的见证,在我们的文化传承方面占据相当独特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家庭伦理剧、女性符号标签与原型理论

家庭伦理剧最早定义为family melodrama,这个类型的电视剧大多处理伦常关系以及日常家庭的人际关系等等。最初的家庭伦理剧被称为女人戏、哭泣剧或催泪剧,因为很多人觉得家庭与女性以及各种情感密不可分,便采用女性主义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非常重视情节,而且情节紧凑(stong plot),不会松散(loose plot),也不会采用缀段式、因果关系不明显的叙事方式。第二,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情节,最终达到情节和人物的两相结合。

家庭伦理剧凸显了女性角色,并且彰显了一些主流价值观下的女性心理,比如《春风秋雨》中黑人女主角受到歧视所反射的社会民族问题;《苦雨恋春风》中触及的家长父权制使欲望压抑的家庭教育问题;还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剧本。

事实上,家庭伦理剧一方面为大众生活提供生活的真实演绎,带给大家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源泉滋养;另一方面又集中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模式和生活婚姻问题,生产了一种大众文化。作为最现代的信息载体和最直接的触摸婚姻家庭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便成了影响社会文化发展和个体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女性的婚恋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伦理剧是最具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叙事方式,或者可以称为一种婚姻家庭的智慧面具,是存活于现实世界的虚构性的叙述加入了人们的想象、幻想、情感和欲望等而组成的一种凝聚物。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它包含了某种象征、形象和主题,向我们透漏了婚姻家庭中某些特定人们普遍关切和特别重视的价值、秩序和问题。每一部家庭伦理剧都对应着某种心理原型。要想了解当今人们对待妇女的态度、婚姻模式以及婚姻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就必须观察思索这些电视剧。例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庭暴力,《爱了,散了》中的无性婚姻,《我们俩的婚姻》中对家庭交流方式的思索等等。还有王海钨的婚姻三部曲,几乎涵盖了整个婚姻伦理剧的叙事结构和类型。她用一种“冷静而近乎残忍”的手法,对婚姻这个最新鲜也最陈旧、最温馨也最惨痛、最丰富也最乏味、最给人安定感也最折磨人的话题进行了深度的审视和质疑。《牵手》的第三者插足模式,《中国式离婚》的女主人公性格失衡造成婚姻破裂的模式,《新结婚时代》展现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错位婚姻,把现代婚姻放到了城市、农村两个截然不同并且互相冲突的大背景中进行了一次现实的探讨。这些都具有了广阔的背景空间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给女性贴上了一种标签和符号,有青春玉女型、贤妻良母型、无私奉献型、独立自我型、邪恶欲望型、温柔善良型、嫉妒精明型等等定位,观众和媒体对这些伦理剧所反映出的家庭和婚姻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剧本本身的关注。

这些剧本所塑造的形象表面看起来似乎有几分虚拟超脱的成分,然而期间所能体会的种种思想和理念却是不容忽视的。不同形象的代表虽然有些许的夸大,却也不失为一种女性自我的内心呐喊,其实爱情于一个女人有着无法言说的意义。女性的心理素质本身就是最显著的情感型,她要比一般的男子更懂得爱。记得冰心也说过:上帝创造了她就是叫她去用爱来维持这个世界。女人是为爱而生的,爱是女性生命的内核,生命是她们爱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女性在接触了种种女性角色之后或许也明白这种爱也是不可多得的,因为它的不可多得,因为追寻它的艰难,因为一切的不可确定,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有些开始包裹坚强的外壳去追寻爱之外的所获,有些人开始用尽各种方式倾尽所有的智慧去寻爱,有些人干脆用自己梦幻的思维去缔造爱的童话,有些人甚至为爱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原则,这期间的种种或许并不能丢弃爱的影响。爱于女人的价值和意义又有谁可以亵渎。而观众在欣赏剧本时有一种同感的触动,都喜欢去寻找自己的符号标签,而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影响。

通过剧本描述的女性形象和所展现的对待女人的态度以及女性看待这些形象时所表现的种种思考,其实是人们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荣格认为,它是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他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感觉到。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具有一种与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符合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由于集体无意识具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因此他就组成了一种超个人的心理基础,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并且会在无意识和意识的层面上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用荣格的这种理论分析,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模式观念不管升华到科学、哲学还是伦理道德的角度都必然能回溯到一种或几种原型。家庭伦理剧的演绎也只是其原型观念的不同表现,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把原型观念应用到生活现实的结果。因此这种电视

剧便用一种符合的形式向历史和文化注入一种心理化的自我和人格色彩,对于知识女性的自我角色认同和归因以及形象模拟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象征性引导,但也蕴涵着一些潜意识的成分,也可以破译这种现实人物和原型人物之间某种意识契合的心理现实。

三、人的本性与意识基础

在谈及家庭伦理剧追溯的原型对知识女性婚恋观有意识无意识影响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下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的特点也构成了这种原型动力性影响的前提基础。何谓人性?“核桃性捶打吃”或者“响鼓不用重锤”?其实整体来把握人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就是生物性,要有求生的欲望和存活的前提,自然也在不断消耗着能量,同时还是趋利避害的,还时常表现出某种情绪反应。人类生物性的满足在人类日趋成熟的价值观、道德观掩盖下变成了一种隐藏式的替代性满足,这种情绪的发泄和欲望的彰显、满足变成了一种最原始的驱动力,而这一切为家庭伦理剧的演绎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同时这种潜意识的推动有利于意识的接受。

再者就是社会性,人与人行为之间是互相学习的,存在参照性的特点,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交换取得一种自我意识,即有互动性。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也正因为这交流受到制约,他们取得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体验,比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等。从这一点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模仿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是一种相互重塑的过程,集体重塑你,你也在重塑着集体。

第三是思维性,包括能动性、意识性、主观性和智力创造性。对一些经验的所得、行为的体验以及价值文化的构建最终形成一种自我的认知模式,进而指导自我的现实生活。最后就是整合性,对待各种变化进行整合统整,以此调节、应对各种刺激来指导生活。

人性的这一切特点形式为文化构建和自我认知整合奠定了一定的意识基础。这也要求在剧本的创造过程中深刻地构建着男女两性的性别意识和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规范。对于知识女性而言,这种电视剧中所创造的种种女性形象似乎很多还是被妖艳化的、性感化的欲望客体,似乎更多的是一种观赏符合或者是被人们心中美化了的爱神,抑或是被丑陋化了的魔鬼。这也是人性价值评判的一种重新演绎。这种角色的认同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偏颇,让知识女性的思索更多了些复杂的成分。

一部分知识女性同时也认为,电视剧所构建的社会真实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女性的真实生存。那种情感伦理剧中所展现的“做善良女人最好”的演绎模式,遮蔽了社会中所存在的诸如成为男性消费品、淫乐品而获得某种地位身份的社会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家庭伦理剧的巨大影响力将“决定并直接影响我们如何认识自己以及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像女人一样行动”。正如塔奇罗指出的:“大众媒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主导社会价值标准。它们所关心的不是社会的真实情况,而是其‘象征性的表现,是人们如何看待它本身。”“媒介通过不在场、谴责或者浅薄化而把妇女们‘象征性地歼灭了。”这种“妇女象征性的歼灭”进一步确定了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性别角色,从而有助于再生产与传统性别角色的文化陈规相一致的女性形象。似乎知识女性很容易透析到这样的事实。

四、结语

事实上,电视剧被置入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作为一种象征性实践和原型再现,在诠释、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构建我们的性别和身份中起什么作用,是怎样起作用的?所以电视剧的制作就要考虑到文化的传承和集体意识的构建,目的就在于揭示。揭示内外隐含的话语、意识形态以及权利的互动关系,张扬一种女性主题意识和现代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两性的和谐发展,构建幸福、平等、自由的家庭婚姻氛围,重塑一种新的婚姻文化关系。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取得一种意识形态的改变,树立新世代的婚姻集体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