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的审判
2009-12-15任红
任 红
摘要本文从命运、爱情、金钱和社会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影片的艺术结构,剖析了影片的艺术手法。影片把生活的境况赋予了公正审判的结果,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完美地编制了一切巧合,让故事看起来是那么的寓情于理。影片在带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生活在何种环境下,都要做一个守法的、有道德的善良公民。
关键词命运,审判;爱情;金钱;现实
最近观看了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影片《贫民富翁》,这部电影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好评如潮”。流畅而完整的剧情一气呵成,自然得就像流水一样,并在结尾处碰撞出幸福的火花。丹尼·博伊尔用细腻的笔触与简单的动作编织了一个童话般的美丽梦境,就连凄惨的插曲也是为了美好的结局。他给人们带来的是艺术上的盛宴,虽然不够华丽,但足以令人回味。走出电影院的观众脸上都带着微笑,这微笑就是对一部剧情片最好的评价了。
一、命运的审判
命运,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脉络,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牵着主角们一步一步走进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命运把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无数巧合编织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牵引着人们前往那命中注定的方向。而人们自身做出的决定,却是构成那些巧合的必要因素。人们无法判知到底怎样才能拥有最完美的结局,但是,人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个选择都是自己内在意向所驱使的。同在一个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兄弟俩沙里姆·马里克和贾马尔·马里克,因各自的生活态度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兄弟俩都有着各自的幸运,这种幸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适应社会需要时应运而生的。不同的是,哥哥沙里姆是为了摆脱贫穷的束缚而拼搏,弟弟贾马尔则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执著而努力。上天是公正的,他们最终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无论结局如何,都可以简单地归结成是公正的审判。
命运,无非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现实而去寻找的托词罢了,现实的残酷在任何条件下都清晰可见。然而,电影带给人们一种戏剧化的效果,它赋予了兄弟俩在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幸运。这幸运一直悄悄地跟在俩兄弟身后,帮助他们摆脱死亡和被奴役的境况。在人们眼中,这种幸运则被称之为“命运”。人们只能服从这严肃且神圣的公正审判,它有着无法抗拒的力量。
公正的审判也体现在女主人公拉提卡身上。贾马尔相约拉提卡在车站见面,其目的不过是想要带她离开,离开那个带给他们黑色回忆的地方。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个地方既是他们出生的地方,同时也是命运征途的开端。那座象征着命运的车站,既表示一段人生的终结,又代表另一段人生的启程。拉提卡最终逃出恶魔的牢笼,与心爱的贾马尔幸福团聚。在影片的结尾,有一段具有典型印度元素的舞蹈,人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导演展示印度风格的一种手法。舞蹈是由男女主角领衔的群体舞,节奏欢快明朗。这段舞蹈在弟弟贾马尔对儿时的回忆中也有所体现。人们在享受着舞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导演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一种欣慰之感。那舞蹈中透着一股让人无法忽略的幸福气息。人们在命运的站台上愉悦地跳着,直到最后踏上人生的旅途,前往未知的明天。这种被演绎出的命运,也是对拉提卡公正审判的结果,曲折中带着美丽,令人动容。
二、爱
拉提卡:我们靠什么生活?
贾马尔:爱。
简短的回答就已经包涵了所有的一切,炙热的气息中带着真诚和永恒。影片中的那场大雨,同情是起步,而同样悲惨的命运却是彼此相互了解的开端。贫穷的生活对这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无助,然而人们却能看到孩子们单纯的笑脸。孩子们的感情随日月的轮转而渐渐堆积,一点点沉淀成孩童心目中最初的爱恋,纯真且又坚定不移。但是,坚守一份爱情谈何容易,他们能够活着就是最大的期望。好在影片中的主角是个固执的人,任何磨难都无法使他的执著退去。“我爱你,即便分离,也要在人海中把你找寻;即便曾经失去,我也依旧珍惜着你。”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爱恋,刻骨铭心。这无法抹杀的声音,一直萦绕在贾马尔的脑海,像信念一样,牵引着他踏上命运的旅程。
随着影片的继续,人们不难发现,贾马尔对拉提卡的爱是指引他一步步前进的方向标,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她的寻找和等待。同样,这也是他参加节目的惟一目的。金钱在他的眼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他的内心一直都坚信爱是生活的真谛。凭着这种爱,他能感受到幸福。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他所期望的。
影片中,贾马尔对拉提卡的爱是那牵动命运之绳的手,没有那种对爱的执著和永恒的追求,也就无法承接那命运的安排。也许,导演就是想为人们展现这种难寻却又令人向往的爱情故事。即便现实是多么残酷与无奈,人们也能在爱情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甜蜜。这无非也是公正审判的结果。
三、金钱
影片中,金钱是人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元素,生活在贫民窟的人们,一生都在金钱的阴影下挣扎着。他们别无选择,只有接受现实并顽强地走下去。无论何时何处,也许他们一直都在寻找,寻找一处归宿去寄放自己的心灵。人们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内心对社会底层的人们烙下不沽的印象,带着不公平的眼睛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好比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观看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人们又为其施舍怜悯,来证实自己本是个拥有同情心的人。这虚假的表象经不起推敲,越是施加以鄙夷的同情越是有着剥夺尊严的力量。对于贫民窟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怜悯对于他们内心的尊严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摧残。他们苟且地活着,被表面光鲜而内心腐化的人们看成社会中的蛆虫。但无论再怎么卑微或难堪,他们的内心都有着生存并渴望阳光的强烈愿望。生活下去,做有尊严的自己,对他们来讲,即便污染了双手也没关系,一切只为了去换取心灵深处的向往。
对于哥哥沙里姆,金钱就是他心灵的向往,是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的尊严和摆脱贫困的精神支柱。沙里姆的一生都在追求金钱,对于那儿时幼小的心灵,金钱的诱惑力足以抗衡一切,“我宁愿用一切我所拥有的去交换那象征地位与财富的特殊纸片。”在沙里姆的心中,金钱的存在价值已超过了身边所有的东西,为此,几乎失去了惟一的弟弟。而他的欲望仿佛是个旋涡,卷着他一点点沉沦,把他拽向欲望、理智、情感交杂的边缘。这三者混乱地在他的脑海中交错,他那被扰乱的神经在挣扎中不知该如何是好,最终只能被迫放弃、崩溃、停止……
但哥哥沙里姆用最后的理智与情感把自己遏制在对金钱彻底沦陷的边缘之处。他有理由带着微笑离开,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很难融合的东西在沙里姆生命的终点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用生命去交换的原谅是可悲又可怜的;用生命去体味的幸福是美好但短暂的。对于沙里姆的死,人们只能沉默,那是他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诠释。他的死亡带着残酷的美丽,满浴缸的钞票并不是他脸上微笑的来源,那不过是他追求的“死得其所”的审判结果,难能可贵的是他最终为自己保留了灵魂。他走了,带着乞求般却又未知的
宽恕。他感谢神,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灵魂是可以被救赎的。他是幸福的,即便他的离去被孤独所充斥着。至此,人们应该承认,他曾经的追求并不算罪恶。
再来看看弟弟贾马尔的金钱运程吧。显然,贾马尔把他全部的生命都托付给了他的感情,金钱并不是他生活下去的动力,只是简单维持生活的工具而已。承蒙上天的眷顾,那些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如期而至。或许,当人们驻足对物质的所求而去回顾往昔那些错过的情感时,幸运之神也会射我们一箭吧,善良的人们都期待着公正的审判结局。
四、现实
每一个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体都要去面对被称之为“现实”的东西,它似一个巨大而有力的钳子,钳住人们梦想的翅膀,摆正人们的身姿。然后,直视着人们,让人们无时无刻都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它用那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人们的身心,人们也在时光的洗礼中潜移默化地为它改变着。它能轻易地碾碎人们的梦境,戳破曾被人们小心呵护的希望,就像逃不出的迷宫,冷峻地看着人们在它的掌控之下玩着前进与碰壁的游戏。而作为群居的人们,社会的存在与构成无疑加剧了现实的残酷性。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在“社会”这样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扮演一份角色。不过,遗憾的是,人们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选择。但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和拼搏去改变自己现有的社会地位。然而,有时这种力量显得太过于渺小,在社会上存在着太多人们未知的强大力量,无法抗衡,且招架不住。无奈的人们只能选择屈服般地默默接受,并还要保留力量去保护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正是这种现实给了人们一个残酷的世界,没有谁能够脱离现实之外而存活。每一阶层、每一社会环境下都有属于那个世界的潜规则,牢固得像无法攻破的城墙,制约着渺小的人们。影片所展示给人们的就是一个真实的属于印度社会底层的世界,那是一个黑暗多于光明的世界,人们同样无助的生活交织成不同境况的悲惨命运。而对于影片外的人们,除了感慨,似乎无事可做,同时,也让人们深刻了解到,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内心的塑造是多么强大且不可忽视。其实,人们不过是“身不由己”。
人们无法去谴责社会的不公,也无法在短期内去改变人们生活环境的现状,人们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去努力地适应社会,并活下去。曾有人这样说:“活下去,是一种悲哀,而活着本身却不是。”人们可以把这句话看做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交织起来的矛盾点,社会的力量甚至可以塑造一种人格。当人们为影片的美好结局而感到欣慰的同时,是否也应当意识到,要做的不过是在欣喜之余提醒自己,那只是电影,现实的人们依旧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同样为了金钱而忙碌,形影匆匆。电影映射了现实的残酷却杜撰了看似相匹配的幸福,它只是为了让幸福的来临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它诠释了哥哥的死亡和弟弟的幸运,带着审判的威严和无法抗拒的力量,为人们表现出那被剖析过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并把这种现实活生生地展现给人们。它让人们为之无限感慨,之后,自然而然地证实了影片的魅力。
影片用舞蹈的形式落下帷幕。一段简短的舞蹈仿佛在回忆整部影片的完整性,节奏很愉悦,氛围很和谐,带着对影片的回味。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情感被认同和尊重时,就是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潜在要求。彼此陌生的心灵有了熟悉之感,寻找到了一丝相同的气息。这种感觉在人们的脑海里迅速传播着,共同的声音敲击着心灵中那片柔软的地方,和谐的气氛在身边萦绕。这就是获奖影片的优秀之处,有种能触动人心的力量,引发潜在的情感,被公众认可、推崇。不管这故事情节是真实也好,虚假也罢,它满足了人们善良的心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通感。让人们带着微笑去欣赏,轻轻地聆听那属于内心的声音,轻轻地舞动那属于内心的旋律。
让人们一起祈祷:当每个人迎接最终的公正审判时,愿他的脸上都能挂着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