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说到电影再到电视剧

2009-12-15敬沁竹

电影文学 2009年18期
关键词:帕斯捷尔纳克改编人物形象

敬沁竹

摘要有人认为小说《日瓦戈医生》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记录和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诗化的小说,是隐喻和象征的世界,是关于基督的受难与复活;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体现帕斯捷尔纳克的文化恋母情结甚至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文化恋母情结的小说。对于小说的解读和研究人们众说纷纭,这是由于小说本身的多元性造成的,但不可否认这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关键词帕斯捷尔纳克,人物形象;改编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这本伟大的著作在当时的苏联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它的出版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作品在国内遭到冷遇,最终得以在境外出版。小说于1958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欧美获得极大反响并获得普遍的赞誉。但在苏联国内却受到严厉批判,并被禁达30年之久,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虽然作品在国内被禁但在国外的文化界却受到追捧,许多大师都对作品进行过解读,并从中发掘出耐人寻味的深意。有人认为小说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记录和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诗化的小说,是隐喻和象征的世界,是关于基督的受难与复活;有人认为这是一部体现帕斯捷尔纳克的文化恋母情结甚至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文化恋母情结的小说。对于小说的解读和研究人们众说纷纭,这是由于小说本身的多元性造成的。但不可否认这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像著名的学者、批评家费奥多尔·捷斯蓬1959年(小说刚在国外出版不久)评价的那样“毫无疑问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地道的、卓越的艺术品,作者因此为俄罗斯建立了功绩,也为俄罗斯在全世界人面前建立了功绩。”

正是这样一部杰出的作品在出版之后,在被无数读者慕名拜读之后,迅速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于是各国的电影、电视导演们争相改编这部小说,将他搬上银幕。在本文中笔者从电影和电视剧中分别选取一个改编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析《日瓦戈医生》的改编。

一、从小说到电影:大卫·里恩的《日瓦戈医生》

人类在20世纪发明了本世纪第八大艺术——电影。1985年3月22日。自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里,向公众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电影后,电影作为一项新兴的艺术便蓬勃发展起来,电影时代终于到来。60年代的美国好莱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影的编剧、拍摄技术、镜头的运用等都臻于成熟。此时英国导演大卫·里恩正处在他事业的黄金时期,此前由他执导的《桂河大桥》和史诗式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之他也曾有过多次拍摄改编电影的经验(1946年《远大前程》、1948年《雾都孤儿》),由他担当《日瓦戈医生》的电影导演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果然这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并获得了1966年第38届奥斯卡奖的十项提名,荣获当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艺术指导/场景布置、摄影、服装设计及配乐五项大奖。金球奖部分则摘下最佳剧情类男主角、导演、最佳剧情片、剧本和配乐等奖项。

小说的原著篇幅长达600多页,导演将其浓缩成了一部200多分钟的电影,其中必然会进行大量的删改。从角色上来讲,或许是受制于电影的篇幅限制,改编后的电影中许多重要角色被删减。小说中一直存在的十分重要的角色日瓦戈的舅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韦杰尼亚平被编剧删除。在小说中韦杰尼亚平不仅是日瓦戈的舅父而且是他童年时代的偶像和青年时的精神导师,在母亲去世后的晚上是他给小尤拉讲基督的故事,安慰他。这便是日瓦戈性格中的一部分宗教气质的来源。他一生经历社会和人生的风云变幻,却始终相信来自福音书的道德律令,孤独地追求生命的进步和道德的完善。他的这些思想和信念也深深地影响了少年的日瓦戈,那就是以自身的善良、正直及对真理的忠诚去替人类中邪恶的本性和虚伪的文化法则受难。这一部分在日瓦戈的人格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推动历史发展和拯救世界靠的是唤起众人的爱心,而非用暴力的手段。他说:“如果指望用监狱或者来世报应就能制服人们心中沉睡的兽性,那么,马戏团里舞弄鞭子的驯兽师岂不就是人类的崇高形象,而不是那位牺牲自己的传道者了?”这种观点后来直接影响了日瓦戈对待革命的态度以及他性格中对暴力的憎恶。作为一位进步知识分子,韦杰尼亚平在具有进步性的出版社工作,对待革命的态度是比较偏向温和与同情的。这直接影响了日瓦戈对待革命的态度。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日瓦戈在经历了十月革命后才会说出:“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啊!一下子就巧妙地割掉了发臭多年的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习惯于让人们顶礼膜拜的几百年来的非正义做了判决。”而在电影中韦杰尼亚平完全没有出现,电影中的日瓦戈性格的形成过程便产生了断层。这一代表着日瓦戈精神中重要部分的尼古拉角色的被删去势必导致电影中日瓦戈形象的精神内涵减弱,他身上属于俄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博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受难气质都大打折扣。

同时被删去的还有日瓦戈一生的挚友戈尔东和杜多罗夫。在小说中这两个人不仅是日瓦戈的朋友还是另一种俄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在革命后选择顺从与合作,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瓦戈与杜多罗夫和戈尔东的一次交谈。在谈话中杜多罗夫讲述自己如何在流放中成长,如何被改造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戈尔东十分赞同他的看法,他将杜多罗夫谈话中公式化的东西当成全人类的共性。而日瓦戈则对此十分恼火,他认为这就像不自由的人总是美化自己的奴役生活,就像一匹马说它在驯马场上如何训练自己。是被纳入官方所提倡的违背良心的体系中,失去了思想独立性的表现。由此体现的是日瓦戈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随波逐流,在精神上保持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戈尔东、杜多罗夫的角色删去后不仅大大减弱了日瓦戈这一形象的丰富内涵,而且使得《日瓦戈医生》的知识分子主题被隐蔽。

除了删去一些角色外,电影还对一些保留下来的角色进行了改编处理。在小说中日瓦戈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他隐身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总是在日瓦戈身处困境时适时提供帮助。在小说中隐约提到他的身份是布尔什维克高层;而电影中的叶夫格拉夫由弟弟变成了哥哥,形象的由暗转明:现身于众人的视线之中成为日瓦戈名正言顺的保护者,导演还赋予他秘密警察的角色,让他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为日瓦戈和拉拉的女儿冬妮娅讲述日瓦戈作为诗人的一生。

冬妮娅形象的淡化处理。在小说中作者对冬妮娅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留白处理,以她来衬托女主角拉拉的形象,特别是在冬妮娅最后留给日瓦戈的信中她的形象得到较为完满的描述。同为美丽善良的女性,冬妮娅相对于历经苦难的拉拉来说,更像是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她的生活顺遂而流于平面,她的美是质朴的,是大量存在于社会中的平凡的美;而拉拉的美则在于她所经历的不幸和经历不幸后不甘沉沦的姿态,以及作为女性独立鲜明的人格。在电影中简化了冬妮娅最

后—封信的内容,让其形象更加模糊,从而相对地降低了对拉拉形象的对应与衬托,减少了拉拉作为女性的独立性的描写,使得电影中的拉拉仅仅作为日瓦戈爱人的形象出现。

于是有人批评《日瓦戈医生》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原著和俄国革命进行了曲解,影片刻意将原本的政治意识浪漫化,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平面化和图解化,最终仅仅讲述了一段苍白的罗曼史,使本片较像一部以大时代为背景的爱情片。

二、从小说到电视剧:普罗什金的改编

继1965年和2002年美国好莱坞和美国拍摄《日瓦戈医生》的电影之后,俄国导演普罗什金再次将《日瓦戈医生》搬上了荧屏。2006年这部11集的电视剧正式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2006年度俄罗斯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获得了最佳电视、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最佳美术等奖项。相对于受篇幅所限的电影而言,电视剧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导演和编剧对原著做了较大的改编。编剧略去了大量的背景交代,减少了许多人物,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做了较大的改动。

改编后的《日瓦戈医生》虽在俄罗斯国内的民众中引起广泛好评,但在文艺界却引起了争论。作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儿子在接受《共青团真理报》采访时说:谈论这种改编毫无意义。人物情节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在片中看到的是那些漫画般可笑的人物和荒诞的情节。笔者与他的观点相似,认为电视剧版的《日瓦戈医生》完全改变了作者的初衷,已经变成了普罗什金的日瓦戈。导演则反驳道:“虽然之前两个版本的《日瓦戈医生》在西方人中引起了轰动,让西方人认识了帕斯捷尔纳克。但只有俄罗斯人才能真正地理解这部作品,只有俄罗斯人自己才能真正诠释《日瓦戈医生》。”

这部电视剧的改编在人物形象上较之于原著有两个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叶夫格拉夫形象的缺失。小说中总是在日瓦戈陷入困境时适时出现帮助他的日瓦戈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被编剧删除。日瓦戈面对生活的磨难处于更加孱弱的位置,独自一人在清苦的岁月中飘摇。这使得知识分子在时代动荡下的命运更加直接地摆在观众面前。

其次是拉拉形象的变化。小说中的拉拉作为命运多舛的圣母形象是俄罗斯大地母亲的象征。小说的作者所塑造的是一个具有非凡魅力和极富诗意的女性形象。她的内心同她的外貌一样美丽。在人生旅途中她屡次遭遇不幸,但她不甘沉沦,始终在痛苦中抗争,在绝望中追求,这是她的魅力所在。在小说中,作者精心构置了两处关于拉拉的梦境描写,一处是拉拉梦见自己被埋在泥土里,“外面剩下的只有左肋、左肩和右脚。从左边乳房里长出一丛草。”另一处是日瓦戈在听了女巫的话后产生了幻觉,看到利剑劈开拉拉的肩胛,在敞开的灵魂深处露出了藏在那里的秘密。她所到过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住宅、陌生的辽阔的地方,像卷成一团的带子一下子抖开了。在这些象征描写中作者力图将拉拉描写成一个俄罗斯的文化女神。在电视剧中编剧刻意抹杀了小说中拉拉对安季波夫的崇拜和爱,拉拉变成了一朵“恶之花”。她周旋于三个男人中,至少造成了其中两个人的悲剧。她的人生经历就是一场赎罪之旅,对自己的母亲、对丈夫、对日瓦戈。这注定她的一生必定饱经磨难,洗涤罪恶,获得重生。这是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是现代人对拉拉的解读。

三、结语

在对《日瓦戈医生》的改编中,西方和俄罗斯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选取,西方的改编注重对主人公人性的挖掘以及对爱情主题的扩展(这或许是所有西方电影的共同特点),刻意淡化作品中所涉及的政治观点以及俄罗斯文化中特有的悲悯、受难与沉思。而俄罗斯版电视剧的改编则更加注重对人物性格中复杂性的刻画,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对《日瓦戈医生》的重新解读。

由此,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同,在作品的改编中往往会加上自身的阅读体验,进行艺术再创造,产生出新的东西。

猜你喜欢

帕斯捷尔纳克改编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高于诺奖的爱情
云中的双子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