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主体性探析

2009-12-11胡继林

商情 2009年28期
关键词:教学主体探析教学活动

胡继林

[摘要]教学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习小组、学生集体等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或影响学习活动的所有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努力实现各主体功能的耦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学主体功能特性体现为选择性与兼容性、自主性与合作性、探究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教学活动 教学主体 探析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是主体能力生成、认知发生冲突的过程,教师、学生个体、学生集体都分别作为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主体而出现,拥有各自的任务,相互不能取代。因此,教学主体是多元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机制促进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多元主体的功能耦合,进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多元主体论启发我们,教学中教师要依靠一切有效教学资源,协调各主体间的关系,努力加强主体间的有效合作,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使教学活动真正促进多元主体的发展。

教学主体性是在教学活动中各主体在处理同其他主体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包括主体选择性与兼容性、自主性与合作性、创造性与探究性。

一、选择性与兼容性

教学主体的选择性与兼容性表现为各主体均有权选择学习对象与学习方式,如教学素材、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合作方式与评价方式等,同时各主体之间又有兼容性。主体的选择性与兼容性体现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的选择理性直接影响教学其他主体的选择性,教师选择的科学性决定着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教师一般按照教材规定的顺序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一般无权权选择教材,但是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教学素材、方法等的选择,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的集中或分散、兴致的高或低,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增减,对教材顺序做适当的调整。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策略选择的弹性则更大,如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等的选择。

教学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引领下、在教师科学组织和引导下,根据学生主体的现有水平和状态并兼顾全体主体作出恰当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组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学习兴趣,努力协调各主体的关系,使主体的选择能够共存和兼顾。

二、自主性与合作性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主体对自身活动的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特别可从自觉和能力两方面来考察。首先,学生要具有支配和控制学习活动的自觉。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的内驱力才是持久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其次,学生应当具有支配和控制学习活动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实施支配和控制权。但是,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当学生还没有发展到完全具备支配和控制能力的时候,教师主体的正确引导、科学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指导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自主意味着独立,但独立又是相对的。教学是多元主体的多边互助合作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需要积极融入老师、同学、小组所构成的集体,碰撞智慧的火花,共享创新思维。教师则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合作情景和平台,使学生有能够彰显个性的舞台,同时在整体交往中形成团队精神,实现知识、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创造性与探究性

创造是一种超越。教学主体的创造性是指主体积极、主动地改造客体,而摒弃被动、消极的认知和实践。教学主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学习对象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规律。

教学主体的创造性既包括教师的创造性,也包括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处理、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学情景的创设等方面。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主要功能已由“释疑、解惑”演变成了“导演、主持”。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创新,在教学的内容上适当加深、拓宽,在教学方式上注意新颖性和独特性,在思维方式上注意发散性和多维性,激发学生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性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仅仅是对学习内容的更换或增添,但却是深层次创新的基础,对此我们不能忽视。

探究性是主体在处理对象性关系中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的指向性,是主体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向、激活情感意志的内在动因。教师主体的探究性表现为问题设置的梯度、层次,启发学生思维的拓展性,而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则体现为对认知对象的追求性,思维的深度等。探究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刨根问底”就不会有新发现,更谈不上创新。

总之,我们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群体等多元主体的作用,促进多元主体功能的耦合,形成教学合力,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高效教学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心理学与认识论[M].求实出版社,1988.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猜你喜欢

教学主体探析教学活动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