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
2009-12-11王琮泽杨佳桑丹虹
王琮泽 杨 佳 桑丹虹
[摘要]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的传授与应用。如何通过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吸引同学们求知的欲望,提高课堂教育和效率,那就是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发展,更要注重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本文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课堂 教学艺术
一、引言
在学校里,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相关基础和专业知识并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实施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等。在课堂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讲课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参与互动;有的教师讲课则呆板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素养及其教学规律的驾驭能力密切相关,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如何通过妙趣横生的讲解和结合实际的练习,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吸引到教学中来,像乐队中的演奏者和指挥家那样,协调一致的溶入教和学的工作中,需要教师掌握教学的艺术。
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然是一个教学的艺术家,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艺术修养,便于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方面的艺术性谈点看法。
二、教学艺术特征
1.教学艺术定义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悅中高效率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
2.教学艺术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是教学实践艺术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绝不是机械、平板地照搬原来的经验,而是能动地加工制作的過程,教学艺术能动发挥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创造过程。教学艺术的创造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课件设计和教学实施中。
(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学的形象性在于教师借助比喻、描繪等手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启迪思维,掌握知识。
(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教学艺术的情感性体现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方面。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就是教师创造并利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学生记忆、想象的认知活动就会更加活跃,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教学活动以其魅力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认识和掌握教学规律,并把它和教学目的的把握与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视、听、以及动作、板书等显示出来,使教学具有艺术性。
三、教学艺术功能
1.教学艺术的认识和发展功能
教学艺术的认识和发展功能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认识和发展方面得到提高。
2.教学艺术的教育功能
教学艺术以其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极具感染力的审美形式,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以及课堂讲解的生动性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3. 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
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教学艺术能引起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主要在于教学艺术融入教学过程,成为教学主旋律,使教学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美的对象,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性的途径
1.注重提高教师自身形体、语言的艺术性
形体、语言是一种广义的教学语言,它是一种无声语言,即指教师的衣着,表情、神态、与学生交流的目光,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等。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学生看到老师走进教室和藹可親時,心情就会开朗。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做到以下几点。
(1)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衣着要大方得体,干净整洁,要给学生美感。
(2)教师的表情、神态、应和颜悦色,富有吸引力,特别注意不应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感染学生。
(3)要注意跟学生目光交流。教师的目光不应仅仅停留在最机灵的学生身上,而应面对全体学生,捕捉他们瞬间的变化,并及时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回答问题,目光要飽含鼓励和期望,对思想不集中的学生要用目光给予提醒,这样就能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4)要注意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因为师生空间距离往往也是心靈相融的反映,尽量从空间上去贴近学生,事实证明,教师的形体、语言也同样传递着师爱的信息,这样的形体、语言同生动亲切的自然语言相呼应,相得益彰,显示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2.注重提高教师自然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要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形式,尽量把日常生活中的形式搬上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
课堂上的知识要和日常生活里的应用統一。课堂上的教學是人为安排的,重点是在課後的實踐训练上下功夫。
(1)语言力求精练、生动、亲切、富有启发性。语言是教学的精华,教师教学语言简练精彩是最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一些重点、难点不在于教师在此处再三重复和旁証博引。而在于少而精。另外,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情感的交流是不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是板着面孔说教,而应像一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长者,循循善诱;又应像一位平等亲切的友人,娓娓而谈。力求生动亲切,以便从语言上接近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愉悦学生的情感,并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语言要有教育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就是传授知识,塑造人的灵魂。教师不但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动人的语言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授课时,应注重教材的内容规律,把握各部分之间的本质联系,使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同时对情节的叙述,定义的表达,观点的阐述,事例的引证等,都要准确无误,措辞恰当,富有科学性。
(3)语言要有幽默性和思辨性。幽默是一种风格,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它在浅显的比喻的表面形式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学语言上的幽默会使深奥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使人乐于接受,易于领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幽默一下。同时也应当注意语言的思辨性。语言的思辨性,在于“灵巧”,可以新奇,反语巧引;可成语巧辩,故意曲解;並可妙用歇后语,甚至警策讽喻;还可随机应变,独出心裁。以此调节课堂气氛,在博学生一笑的同时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
(4)课堂教学语言应优美适中。课堂教学语言应讲究声音的高低强弱。课堂教学如果始终以过高的声音讲授,则很可能被多数学生称之为噪音,学生听起来觉得吃力、疲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致使学生记忆力减退,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课堂语音太低或平缓单调,没有抑扬顿挫,就会抑制学生的大脑活动,也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课堂教学的语音要力求优美、适中。如果教师语言始终一个调,只在一个平面上等速移动、流淌,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再好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教到學生的心里。
3.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运用課堂教學來達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在实践中练习和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学的实践性。课堂不能上成讲演课,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是为培养操作能力服务的。需要时时联系实际,多一些课外实践,将知识从理性到感性最后升华为理论。
五、结论
总之,对每个教师来说,三尺讲台都是一样的。但是教学效果却迥然有异。笔者认为,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发展,更要注重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提高课堂教育和效率,就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而吸引学生细心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达到课堂教学更高水准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