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9-12-11王婷
王 婷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提出设想,积极探索高职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育 高职教育 艺术教育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不仅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和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态度不明确,美术教育流于形式
在众多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的,由于受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和授课时间的限制,艺术课程想要全面、完善的实施显得困难重重。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目标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两者被孤立和分裂:即强调素质只讲欣赏,或强调实际能力只讲技术训练,前者太空泛,后者过于专业。
教师若是对于美术教育目标、性质不明确,就会把美术教育变成是专业教育,或是变成简单的历史课、思想道德课,不能正确把握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度。课程管理者若是不明确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其实施的特殊性,就无法做到从课程本身出发,积极为实施美术教育、发展美术教育创造条件,不能真正地推广艺术教育。
2.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缺乏层次性教育和个性化空间
美术教育的层次性目标不明确。美术教育可分为四个层次性目标:一般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欣赏与创作能力的提高——最终形成完美、综合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者,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分清各个层次性目标的不同教学要求。前面两个层次是指一般美术修养的训练,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追求进一步的欣赏、体验美术作品,最终能完整地领悟作品的美感和意蕴,与其达到审美共鸣。
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地域和教育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尤其体现在艺术素质这方面。很多地区为了追求文化升学率,将初、高中阶段开设的美术课以文化课的形式取而代之,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严重匮乏。而相反的,部分学校为了追求“艺考”升学率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艺术考生,这就造成了学生艺术素质差异的两个极端。由于不能分清学生的层次性要求,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了美术欣赏课,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只强调理论性的欣赏,没有兼顾让学生参与美术操作活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怎样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同学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1.根据艺术教育的目的进行课程的设计
由于素质教育内容的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实现其身体、心理、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改善。所以,首先,美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就要处理好美术欣赏、实际能力和综合心理素质培养三者的关系,要将素质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两方面结合起来,突出以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中心,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组织学生听有关方面的讲座,如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哲学、古典文学、经典音乐、现当代艺术、艺术心理学等;支持、协助学生成立艺术团队,如书画社、摄影队、模特队等,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定期开展全院的师生书画艺术、摄影展,或举办各类美术设计比赛、学生作业汇报展示等等。最后,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注意高职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有一套具有高职特色,融欣赏、技术训练与心理素质引导为一体的教材。其中以心理素质的引导为主线,将作品赏析(包括作品风格、流派或艺术家情趣等)、技术训练(分不同美术类型)等融入其中,作为整体的教育教学使用,又可以供各类课程教学以不同侧重选择。
2.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有针对性
首先,美术欣赏课要强调静观、体验、操作三位一体
美术“欣赏”虽说不要求有学生有多高的动手能力,但如果一点动手操作的实践也没有,那么对美术的艺术感受与体验就不可能上升到较高层次,特别是对作品中微妙的形式意味的领会就必然是隔着一层。正如陆游所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实操练习作业是必要的。如果没有经历实际创作过程的体验,又如何能有这么生动、强烈的感受呢?又如:谈到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时,可以安排学生选择印象派画家如:对莫奈、凡•高、塞尚等人的作品进行临摹。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作业与大师们的作品进行比较、讲评,或让学生展开互评、讨论。这样,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就会更深刻些。
其次,艺术教育中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美术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欣赏、创作能力,还要具有相应学科知识,掌握一套将具体艺术形态的教育上升、引导到心理素质的教学方法。一个优秀的艺术教师,他应既是教育者,又是艺术家;既具备深厚的文艺知识底蕴,又能以“博爱、利他”的高尚人格魅力去激励、感染学生对生命美的感悟。
由于优秀作品常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高尚的情操,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教师应当选择高雅、经典的作品来引导学生,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借助美术教育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三、结语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使之适应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体现美术教育在高职教育特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2):2.
[2]中国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
[3] 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曾贵生,贺锦智.公共艺术,2009.1.
[5]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50-190.
[6]奥古斯特•罗丹.罗丹艺术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