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深化资本市场谈资源富集区的跨越发展

2009-12-11张绪清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7期
关键词:资本市场

张绪清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资本市场与区域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二者存在着紧密的因果互动。资源富集的贵州乌蒙山区作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该区域资本市场欠发达严重制约其比较优势的发挥,使该区域至今尚未脱贫。文章指出,在全球产业转移与能源危机、西部开发与区域脱贫发展背景下,通过深化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健全投融资体系,加速工业化,能促使资源富集区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资本市场 资源富集区 跨越发展

贵州乌蒙山区是国家能矿基地,但由于地貌复杂,生境脆弱,喀斯特发育强烈,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的影响,贫困问题深重。其中9个国家级贫困县、244个贫困乡镇,至今仍有80多万人口尚未脱贫。这一以汉、苗、彝、回族为主,多民族经济贫困与资源优势极不匹配的特殊区域,集西部开发、反贫困、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于一身。

在全球性产业转移与能源危机,西部开发与区域脱贫发展背景下,乌蒙山区作为国家能矿基地,大规模资源开发尚有资金缺口。因此,采取发行市政债券等模式投融资,深度开发资本市场;发挥区域比较、后发优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谋求跨越式发展。

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区域资本形成中金融具有特殊的联合功能,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还在于金融与经济具有显著的结构调整功能,并通过这种调整产生经济结构重组的直接推动力。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二者间存在着紧密的内生互动关系,表现为:发达区域凭借良好的经济环境,充分调动金融资源而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则带来资本市场繁荣,市场繁荣又促进资本市场高效运转。而欠发达区域的金融资源形成与利用效率低下,潜在经济要素难以启动,金融供给与需求空间上的二元特征使经济发展难以找到突破。因此,要把富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短期内无外力推动,依靠自身力量积累资金迅速发展显然行不通。

区域经济增长既是一个物质财富增加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市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包含了金融(资本市场)化过程。区域经济增长内生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资本市场的繁荣与活跃催生经济增长与发展。

乌蒙山区必须牢抓国家工业化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与现有资源,实现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崛起。同时,通过深度开发区域资本市场,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动力支撑机制

(一)谋求区域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1.西部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乌蒙山区自“三线建设”伊始,攀西—六盘水开发区重点建设到西部大开发,区域开发逐步深化。但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基础、发展条件、机制体制不健全,生产全要素不能有效发挥,无法产生宏观经济效益。

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激励示范与带动下,中西部正抢抓机遇,以资源开发为先导加快工业化进程。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化,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政策体制发展机制不断健全,能矿基地、生态基地、山地大农业等基地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喀斯特贫困、绿色贫困、经济贫困及体制贫困有望彻底扭转。

2.国家战略调整与体制改革的政策机制。基于对“三线建设”、“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实践的分析,西部大开发提出协调发展的策略。从“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不仅是对发展战略的探索与调整,更是对区域发展基础、潜力与可持续展开的科学实践。

激活区域市场,延伸并拓展其发展时间与空间;建立乌蒙山煤电基地,实施“西电东送”;重点开发六盘水煤田、织(金)纳(雍)煤田;实行退耕还林,使生态环境恶化得到遏制,为“两江”流域经济安全初步构建起生态屏障。国家转移财政支付,使交通、水利、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的补偿、保障机制及新农村惠农政策等措施逐步落实,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扩大内需与投资需求的拉动,加上政策体制倾斜无疑会加快区域快速、健康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外在动力机制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分工、地域分工及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与精细,区域一体化日益明显。国际上,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大批工业化时代的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实体,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场所和目的地。国内,改革开放使沿海快速发展并实现工业化,现代产业逐步转移到西部。乌蒙山区作为欠发达的资源富集能矿基地,客观上需承接国内外产业、技术及资本大转移,为资源、资本、全要素市场找寻出路。

(三)宏观经济与区域工业化的耦合机制

我国正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宏观经济良性运行环境,为自身发展赢得黄金时机,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起飞。对乌蒙山区而言,应抢抓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以资源开发为先导、生态建设为保障,以建设国家矿业、生态、能源原材料等基地,加快工业化进程。

作为“两江”流域的上游地区和国家欠发达区域之一,乌蒙山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压力,尤其是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已使当前的开发与保护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国家工业化路径与区域重工业化脱贫发展捆绑在一起,国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快速发展交汇于一体。只要遵循经济规律运行,就能在宏观经济环境、内外因相互促进与作用下,形成强大合力机制,实现工业化与区域脱贫耦合发展。

深化资本市场对资源富集区的金融支持

(一)盘活西部开发建设基金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国家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实行倾斜,设立巨额资金重点支持退耕还林、西电东送、生态建设及基础设施等工程。乌蒙山区几乎涵盖国家所投资建设的重要项目;然而,由于整个西部12省(市)区地域面广、深层次问题多、矛盾突出,开发资金有限,客观上决定了国家不可能把投资基金、项目均匀地放在各个领域。各地方政府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特别是争取国家对能源、原材料基地、基础工程的大力扶持。如喀斯特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专项投入,在内聚力与外推力共同作用下,以发展惯性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深化金融资本市场改革以健全投融资体系

1.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核心,也是西部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环节。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资源的市场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际利率水平是影响资金流动的一个关键变量。由于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特别是利率改革滞后,偏低的实际利率诱发西部资金大量外流,西部银行存款增势缓慢;偏低的实际利率水平还诱发低效企业的贷款欲望,加剧资金供求二元化矛盾。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西部筹集建设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缩小东西部利率差距,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

2.鼓励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利率化市场的一个必要前提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即国有和非国有(如股份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全国性与地方性银行,大银行和中小银行,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格局。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占金融市场的9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投资倾向于大中城市、国有大企业、大项目,使得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小城市投融资困难,阻滞了健康发展。因此,应通过竞争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促使资金流向欠发达区域。

3.设立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长期以来,产业资本短缺,而社会资金闲置并衍生为短期套利的社会游资。据估计,2001年前后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规模已达2000-5000亿元(当时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仅管着8000亿元的基金)。因此,有必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把社会游资和闲置资金聚合起来,为乌蒙山区能源、原材料开发积累巨额产业启动资本。

4.支持发展区域场外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部分之一,从狭义上讲,其代表资本市场的全部内容,按发展层次区分,可分为场内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市场(柜台交易系统)。发展直接融资必须发展证券市场,乌蒙山区由于经济落后,整体企业规模实力弱小无法达到上市标准,融资极为不利,减缓经济发展步伐,抑制区域发展。所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场外市场,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区域提供一个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结构的平台,有助于推动企业跨区域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并增加税收与提供社会就业。

5.积极拓展项目融资。项目融资作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新型融资方式,以项目的未来权益和项目资产进行融资,它能为项目融资者有效追索到项目未来的现金收入及项目本身的附加资产。乌蒙山区应采取此类融资方式,解决交通运网、通讯基础设施及天然气、水火电等大中型项目的投资资金,加快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6.试发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利益主体,既是区域开发的重要参与者、行为的实施者,又是方略的执行者。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都要靠地方政府来完成,离开其宏观调控,协调发展就难获成功。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对政府行为的监控;建设法制经济,试行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形成政府推动为主导,金融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融资新举措。另外,借鉴国外欠发达区域开发过程中的融资方式,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募集市政建设资金,不仅可弥补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不足,还可成为税收外的一个主要财源。

(三)创新多元投融资体系

制定薄弱产业的金融保护政策。如农业、喀斯特生态保育等,融资能力低,如果在宏观经济上不给予保护,将产生长期而持久的负面效应;以政策规定城市银行、商业银行余出一定比例用于“三农”,农村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不低于某一最低“临界值”;加大金融信贷,重点支持交通、水利及能源开采等大型项目建设,扩大基础设施项目收费权或收益权为抵押发放贷款范围。另外,增加对喀斯特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及优势矿产开发、企业技术改造及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项目的支持。

(四)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环境

乌蒙山区发展需要良好的自然、社会和政治环境,优化调控发展环境,能为投资者获得外部性规模经济效益与资本市场发挥功能性作用提供保证。因此,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应由对市场的具体操作转向制度建设与服务;消除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和保护,减少项目审批、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避免政府行为对经济发展的内耗,节约灰色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产业转移、西部开发深化阶段,资源富集的乌蒙山区大规模资源开发亟待巨额基金启动。该区域可通过采取项目融资、发行政府债券、设立产业基金、深化市场利率化等多元投融资方式,建设国家南方能源原材料基地、“两江”生态屏障,以生态文明方式脱贫,谋取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旭东.贵州乌蒙山区煤电基地的巩固与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3

2.陈先勇.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施青军.区域开发与资本市场[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

猜你喜欢

资本市场
媒介资本操控中的舆论传播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是推动“两创”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