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国万岁

2009-12-11刘志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7期
关键词:爱祖国民生祖国

刘志明

在齐白石的著名作品《祖国万岁》中,是一株正在灌浆的红高粱。那挺拔的绿色枝叶烘托中,红透了醉酣了丰收在望的硕果,是我们伟大祖国永恒青春的写照。

山顶洞人头盖骨的真正价值,是对我们文明源远流长的考古学认定。而神州飞船的世纪性升空,则是中华再度崛起的现代化命名。祖国的伟大,取决于她的儿女是否优秀;中华的强盛,需要每个人坚定的步伐。

当上海的外来人员挥汗如雨地战斗在生产一线的时候,他们中的优秀者可以成为这个城市的市民。而当60岁以上的农民可以和城里人一样领取养老金的政策出台,中国政府在短短30年改革开放后,就开天辟地的把中国最底层的农民问题快刀斩乱麻似的一一解决,这超越浩瀚5000年。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不能绕着问题走,把关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一拖再拖,以至于积重难返,“欠账太多”。主要矛盾不解决,其它矛盾怎能迎刃而解?而待到矛盾激化,带来的将是不断的社会动荡。关于此,历史上有太多的前车之鉴。今天重温老子学说,其中关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论述,为当今社会如此关注民生找到了古老的注解。

同样,祖国的概念,从辩证法的意义上来说,是个别与一般的范畴。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因为其个别包括了一般,爱祖国,成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又因为一般中蕴涵了个别,我们从爱自己、爱集体到爱祖国,体现出来的是昂扬的、战斗的和健康的最基本社会心理。

2000多年前,孟子倡导“以人为本”。与孔子的“仁政”异曲同工,二人强调的是皇帝与子民、百姓与天子的互为根本。但圣人们同时强调,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当“民以食为天”成为古训,其将孔孟之道创新得更具操作性——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民生为本。

在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的中国,向来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早已未雨绸缪。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中国现在=世界未来。

如今,我们特别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其意义有三。首先,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要求,在改朝换代中将人民当家作主做为自己的旗帜,在功高盖世的同时,能否走出古往今来所有执政党的历史性周期?其次,在祖国这个大概念之下,现在以及未来的政府能否将民生、民本、民主工程卓有成效的进行到底?其政策的持续性和民主作风的继承性,能否成为真正提升国民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坐标系?再次,国民精神、文化、修养和素质能否以祖国的名义得到切实的提高?我们能否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把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国伟大历史复兴过程中,始终保持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和发扬光大?

经济发展的归宿,是文化进步;社会进步的标识,是文明尺度。而所谓文化与文明,其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和人类正义。一切政党和政权,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这个最基本的大是大非面前,被判定出正确与否,优秀怎样,先进性如何,是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猜你喜欢

爱祖国民生祖国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我们爱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我爱祖国这个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爱学习 爱劳动 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