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一棒
2009-12-11于文波
于文波
周一的第一节课,校长推门听课,我还是按自己的思路顺下来了,只是过程稍有些紧张,最后特意加了两道错例分析题,还有点挺得意的。
下课后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向该领导请教。谁曾想,专业人士的他把我批得体无完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这节课所有的症结,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一时之间我直接懵了。这样的校长真实在,如此的待遇,我只在21岁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享受过。想想那会儿,自己还一个人躲起来哭鼻子。可再次享受这样的待遇,有点让自己啼笑皆非,是不是可以说我十年的努力、经验都化成了零?
心情很不好,这是从他办公室出来的第一感觉。于是我匆匆逃回了家。看到了孩子,什么都忘了。
想想真够倒霉的,这才刚来了几天,接受区里的、校里的领导听课已经有3次了,相当于在原单位一年听课的总和。
夜里有一会儿没睡着,头脑特别的理智,回想自己的那堂课,为什么作为主角的我和旁观者的他对这堂课的感觉反差如此之大?然后细细回想他指出的不足之处,每一句话,都不无道理。
第一,这节课的脉络不清晰。是的,这节的新内容简单,所以我想多练,练的同时想到了要和前面的旧知识结合起来比较并区别,所以边讲边练,想到什么讲什么,随意性太强,这点我要好好反思。
第二,小组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点上我承认,来到这儿我从来没用过小组合作。总觉得弊大于利,但听了校长的指点,觉得他的方法可以一试。今天的第一节课,按他的方法试了下,还行,以后要在摸索中尝试下去,直到发现它弊大于利的时候。呵呵,这样的局面最好不要出现。
第三,可以把昨天课上的问题前置到新课的预习阶段,这点建议太好了,实用还能很好地起到了纠错的作用。
第四,检测前给学生1、2分钟互助的时间,主要是给C、D两层学生增进信心,使检测结果不至于太难看,更重要的是让这两部分的学生觉得有奔头。
第五,错例的呈现不要自己去编去造,如果换成学生实实在在的错例呈现在实物展台上,效果会好很多。
第六,课堂检测不要在课堂上批,否则会有部分学生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
梳理成文放于此,让自己时时警醒,善于总结和积累,一定会有提高的。
所谓的忠言逆耳,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好听,但实用。今天按他的话改了一点点,立竿见影。心里这才突然体会到领导的良苦用心,真诚地说声,谢谢。
(博客博览: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