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能否“挂”住师德?

2009-12-11李小珍

师道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升学率师德绩效考核

李小珍

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消息一出,讥诮不断。有的说“师德不能量化”,有的说这是“行政主导一切的陷阱”,有的说会导致“伪师德盛行”,甚至有的称之为“把道德物质化”,是 “中国式的幽默”,是“贻笑大方的举措”,是“教育的悲哀”。

师德挂钩绩效为何不“激效”,反而“激笑”?仔细思考归纳,原因大概有四:

教师有被矮化的不悦。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的界定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方面,以“爱”为核心,是一个高于一般人的道德标准。而江苏省公布的办法仅规定:“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这里用“不”来界定的几种反师德的表现,在教师群体中实属不多见,它不像是对教师群体的引领,更像是针对个别人的严厉训诫。类似于在一家超市门口贴着一张“任何人不得在超市内偷拿物品”的告示,多数顾客见之会有受辱之感。

教师有对行政部门“搭车”的不满。行政从来善于以高尚的姿态、慈善的面孔在各种变革中迅速扩充和加固自己的权限。绩效工资是国家的一次重大工资改革制度,由于涉及到广大教师的利益,涉及到这项举措的长远意义,它的原则和细则必须有国家相关部门来严格界定。尽管它允许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但不是各级领导就该乘此计划强势介入,在教师翘首期盼利好兑现之际,领导自己先分得一羹权力的美味,还获得不少政治的加分。

教师有对学校行政化加剧的隐忧。颇受质疑的一点是“绩效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的评价”,“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教师也许不是讨厌家长的介入,但会怀疑领导的不公,在教师的岗位、职务、职称、荣誉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诸多方面已经被学校领导死死主宰的情况之下,绩效工资又被其左右,岂不是被勒得更死?谁都知道所谓“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不过是一句无法带给人任何遐想的官员术语,这种概念式的思维出现在一场重大改革中,不能不让人心忧。可以想见,在诸多利益的角逐中,会派生更多的不公,最后,有德的未必能赢过无良的,就如“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一样。

当然,更为普遍的质疑是师德难以量化。道德是个人良心,是没法形式化、技术化的,师德在大部分情况之下是一个人内心的澄明,他人无法精确感知和仿效。

教育的问题实在有点怪异,每出一个规章都会激起一番攻讦,无论你的初衷如何。是行政部门的错失还是教师以及社会大众缺乏应有的理性?这大概要成为我们真正的焦虑,否则问题没完没了,规则束之高阁,秩序无法规范。

加强师德建设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大教育家朱熹曾亲手为白鹿洞书院制订的《白鹿洞教条》,关于师德就有这样的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尽管其道德内涵与今天有别,但它的要求岂会低于今天?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正式制定了《教育专业伦理规范》,1986 年全美教育协会对《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又作出了全面修订,并沿用至今。它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恪守职业伦理准则的重要性,强调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法国国民教育部1997年的教学大纲指出,“公民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过严格职业界限的高度义务感”。德国、日本也如此。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希望在给教师足够尊敬的同时,其必须值得尊敬,权益和义务从来都是并存的。

问题在于,师魂的塑造恐怕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行政管束,层层强力规束下的教师谨小慎微、畏畏缩缩,恐怕只是一个形容枯槁的玩偶,难以散发出精神和人格的魅力,何以感召学生,再造灵魂?周济部长说的“要让教师成为受人尊重让人羡慕的人”绝对不仅仅指教师的经济待遇。惩“恶”还需扬善。“办法”只考虑对触犯了“四不”的教师的惩戒,而没有明确对以“三爱”为原则的教师的激励。治“病”不如防“病”。扁鹊是名医,但他却说,“我不如我大哥,他擅长防病;也不如我二哥,他擅长在发病之初就处理。我是在病重之时才给人动手术,所以医术最差”。师德的毛病,不要等到病危了才“动刀子”,要防患于未然,注重平时的教育管理,引导激励。

规则是不可或缺的,考核也是情理之中的,这是基于人性的务实考量,只是我们在制定和公布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接受心理。如今的公民,在充分分享国家富强带来的尊严的同时,也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享有尊严,希望主管官员走进当下活跃多元的语境,使制度尽量富有人文气息,让大家心无芥蒂。

对于教师群体,也不妨理性思考。自2008年以来,师德屡受批评。据2008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大约75%的人认为师德滑坡。教育部不久就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加强落实。这次江苏省相关办法的出台,有人对“绩效考核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这句话,只注意前半句而忽略了后半句,而其用意恰恰是后半句的“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这个信息。它给我们的是一个值得鼓舞的信息,一个抛弃旧有考核模式的决断。当升学率被作为考核指标的时候,教师何尝舒心过?今天脱钩了为何又是抱怨?规定所列举的“四不”恰恰是可以量化考核的指标,有的是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类现象不警示也确实影响了教师形象。如果对这些现象的禁绝也有异议,那大概就是我们的内心被另一种价值拥堵了。倘如此,“绩效”对它恰好是一剂毒药!

从根本上说,绩效是“挂”不住师德的,它即使能挂住师德,也无法提升师德。任何考核制度设定的都是底线,师德的提高,更主要的是靠教师的自觉、自律。一个教师内心的职业信念和人生信念一定比黄金还贵,在任何条件下,它都可以保值,乃至升值。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升学率师德绩效考核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致良知与师德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分析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