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耶鲁大学的理念与实践及其启示

2009-12-09李忆华

继续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耶鲁大学启示

李忆华

摘要:耶鲁大学作为一所世界著名学府,在办学实践中形成和积累了崇真求实,致力于领袖人才培养、重视本科教育和通识教育、坚守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等办学理念。探讨和学习耶鲁大学的理念与实践,对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耶鲁大学;大学理念;办学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榜上始终位居前三名。耶鲁大学建校之初只有“1名学生,1名教师兼任校长”。由一所名不经传的教会学院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学,乃至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发展历尽艰辛。探讨和学习耶鲁大学的理念与实践,对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耶鲁大学的理念与实践

(一)崇真求实,强调对社会的责任

美国耶鲁大学的校训为:“真理与光明”,反映了耶鲁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求实精神和创造精神。耶鲁大学历任校长在就职时都要宣誓维护并加强耶鲁大学的这一崇真求实理念。300多年来,耶鲁人始终坚持真理、追求学术自由而不屈服于外来的政治压力,不贪慕物质利诱。从教师的聘用考核、招生与就业到课程的开设等完全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蔑视权威、追求自由和崇尚独立人格被认为是“耶鲁精神”的精髓,它也是耶鲁人奉献给世人的一份宝贵财富。耶鲁大学1701年的宪章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使年轻人“能为教会和公共事业服务”。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指出:“教育人们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集中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而非狭隘的职业性的教育,以便使他们具备领导才能。耶鲁同时也是一个互相尊重的社区,并且珍视自由的表达和对世间万物的探寻。在这个社区中人们的互动模式同样服务于社会。”耶鲁重视让学生在当地社区中锻炼、发挥才能,并借此培养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和城市居民的责任感。目前,耶鲁有2000余名学生积极投身于纽黑文市的基层工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增长才干。

(二)恪守精英教育理念,致力于未来领袖的培养

恪守精英教育理念,致力于未来领袖的培养,既是耶鲁的传统,也是耶鲁的特色。耶鲁招生不单单看成绩,还要综合评估学生的社会活动、体育、文艺等方面的能力,很看重学生是否有爱心、发展潜力。

教育学生大有作为,并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社会体验,发展他们的智慧、道德、公民责任和创造能力,用人类的丰富遗产陶冶学生,使之服务于美国价值,使得耶鲁盛产领袖人物。迄今为止,共有5位美国总统毕业于耶鲁。据统计,自1789年以来的美国内阁中,9%的成员来自耶鲁,10余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曾在耶鲁学习。耶鲁毕业生还成为众多著名大学的创始人或第一任校长,如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耶鲁学子已有近20人获得诺贝尔奖,有13位学者曾荣获诺贝尔奖。耶鲁不单只为美国,也在为世界培养领导者。如为墨西哥和德国培养过总统,为韩国培养过总理等。中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教育家晏阳初等先后负笈耶鲁,并以卓著的成就闻名遐尔。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本科生教育

耶鲁认为,“教育必须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学生。”与此相适应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成长环境。耶鲁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全校所有的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院的资源也可以让本科生使用。学校实行“住宿制度”,耶鲁大学把本科教育分为12个寄宿学院,每个学院的学生都住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社区,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多方受益。在教学中,耶鲁特别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校内85%的课堂人数少于25人。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讲课(1ecture),一种是专题研讨课(seminar),其中后者占了耶鲁授课形式75%。在专题讨论课上,几个或十几个学生与教授围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专题,就自己在课前所查阅的资料和思考的结果各抒己见,教授只是起引导协调的作用。课堂充满着民主氛围。

作为一所开放的、能包容各种思想的大学,耶鲁鼓励学生学习一切陌生的东西,尝试一切愿尝试的事情。这不仅体现在学术争鸣上,也体现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上。如,有90%以上的学生自愿参加体育活动。1894年恢复奥运会比赛以来,学校先后派出数百名运动员参加角逐,获得50多枚金牌。

虽然耶鲁是名校,但学校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相反,耶鲁从很早开始就对聪明好学但家境困难的学子给予特别关怀和照顾,如降低学费等。

(四)一以贯之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耶鲁是世界上最早设立人文和艺术学科的大学之一。19世纪初,美国举国上下提出大学课程设置应着重实用学科,美国东部许多高校纷纷设立实用学科。而耶鲁大学力排众议,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独立的办学理念,肯定以古典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强调“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际,没有什么东西比人文教育更为有用,大学里为本科生所开设的教学课程不包括职业学,专门化必须晚一点开始……心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认为,通识教育的真谛是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摆脱偏见、迷信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使之成为终身有思想的公民。几百年来,耶鲁大学对通识教育进行了继承、发展、开拓和创新。无论通识教育如何发展,无论课程的内容如何变革,它都紧紧围绕其宗旨,即不在于教人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

耶鲁大学强调培养的学生不仅是为了就业,而是锻炼他们的头脑和学习能力。在耶鲁,本科生从第二年的下学期才开始确定专业,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可以自由选课,最后才来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其毕业的学生都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很多历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进入了一些金融投资公司工作。

(五)坚守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的理念

耶鲁大学评价终身教授的首要标准是,教授必须具有“在全球范围内,在自己研究领域里的学术地位和学术竞争力。”只有全球范围内所研究领域的精英,才配做耶鲁的教授。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参与和推动学校的发展,耶鲁实行“教授冶校”的管理机制,由教授们组成教授会,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具体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董事会不具体参与校务管理。三百多年来,不管耶鲁的管理体制如何演变,但重视和信赖教授的传统代代相传,反过来,又激励教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教授会的威信。对学校而言,这一原则更好地保证了学术的自由与发展,既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又有效地防止官僚主义的滋生。

耶鲁大学始终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向外来的

政治压力、物质利诱妥协,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18世纪中叶,托马斯·克莱普任院长期间,坚持耶鲁是私立学校,并十分强调大学的独立。为此,他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对地方政府的干涉进行抵制,直至诉诸法律。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亦曾因捐款人对耶鲁所设课程及其教授聘任提出附加要求,而毫不犹豫地拒绝了2000万美元的捐赠。

(六)积极推进全球性大学建设

2000年,现任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首次提出了要让耶鲁大学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大学,为全球培养领袖人才的理念。2001年莱文在北京大学发表题为《全球化大学》的演讲,进一步阐述他的全球化大学的理念。“在第四个百年开始之际,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大学:不仅为美国,同时也为全世界培养领袖人才,并推动知识的开拓。”

为保证耶鲁建设全球性大学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耶鲁大学随后出台了《耶鲁国际化:2005-2008战略框架》,其国际化战略围绕三个目标组成:一是为学生在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发挥世界和服务作用做好准备;二是把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学生和学者吸引到耶鲁大学来;三是把耶鲁成为全球性大学。针对这些目标,学校在组织机构、人事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生源构成以及开展全球性的合作等方面都出台了新的举措。

目前耶鲁专职教师和员工,分别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和学者的数量都要比以前多。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800多名国际学生在耶鲁学习,学生中有16%以上的学生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是美国永久居民。最近10年来,国际学生的人数增加25%以上。

二、耶鲁大学践行办学理念的启示

(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现任校长莱文把耶鲁的特色归纳为:第一,十分重视本科生教育;第二,重视领导者教育。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耶鲁大学是最注重本科生教学的大学之一,倾注资源服务本科教育。耶鲁在创立的时候起至今,一以贯之坚守“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领袖”的使命。正是因为办学定位准确,特色突出,才引导耶鲁大学本科教育一直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在较短的时间里由一所全国性大学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一些学校在定位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攀高、求大、求全、尚名、逐利、趋同等倾向和现象。这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形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大学教育,如何认真分析学校的优势与劣势,集中力量培育大学的办学特色,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化和广泛的社会适应性。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经验和做法。

(二)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

耶鲁坚持教授治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授成为学校的核心,在学校发展中真正发挥着主人翁的作用。学校始终为学生成为领袖人才创设一流的成长环境。一流的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最好的师生,而一流的师生又为耶鲁成为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大学发展建设进程中,大学行政化趋势越来越强,教师的主人翁的地位停留在学校管理的表面,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一些大学不顾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办学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疲于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检查和评估,学校的综合实力得不到提升,学校的人、财、物力不能真正全面的用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难以贯彻到底,教育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对比世界一流大学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我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和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和拨正。

(三)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

耶鲁大学校训是“真理和光明”。300多年来,耶鲁一直把探寻真理、捍卫真理、追求理想作为自己的旗帜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反观我们的大学,在市场经济中一些大学过分地强调知识的经济行为,导致大学失去了其应有的特色和责任,而最终成为经济的附庸。出现大学生开始“看不起学校”,大学教授视剽窃造假为家常便饭,蔡元培时代“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似乎已无从谈起。大学在市场经济中趋于浮躁和庸俗,陷入迷茫的原因是由于其失去了大学精神,使大学彻底堕落为一个名利场。这些现象与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是格格不入的。因此,省思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始终以追求真理、追求理想为目标,必须成为每一所大学的自觉追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杰出人才,造就大师,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制度

创新是一流大学的精神内核,制度建设则是保障一流大学持续创新的前提。耶鲁大学在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之后仍然保持青春活力,这与她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创新分不开。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最大的差距是制度的差距。其中最为缺乏的,是能够保证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制度与环境。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制度创新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积极进行大学制度创新。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学校行政职能,进一步增强学术权力,加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要以大学制度创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耶鲁大学启示
耶鲁大学完成“起死回生”初步实验 猪死亡后器官被“复活”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Love and politics in The Tempest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