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兆华:欲罢不能老戏瘾

2009-12-08

新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濮存昕剧目话剧

意 达

2009年,作为中宣部、文化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点献礼剧目,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窝头会馆》博得满堂彩。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徐帆、宋丹丹等大腕名角都全力投入,而73岁的林兆华毫无争议地成为这部戏的导演。

1936年,林兆华出生在天津一个与戏剧毫无瓜葛的家庭。21岁时,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名录音师的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61年毕业,分到北京人艺当演员。林兆华年轻时是公认的美男子,但是他觉得演员很被动,只能被动地接受剧本安排的角色。

“文革”时一切正常的演出活动都停止了,林兆华常泡在图书馆读书,易卜生、莎士比亚等戏剧名著就这样一本一本地读。他的勤奋好学给老艺术家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文革”结束后,老团长赵起扬重新主持人艺工作,他专门找到林兆华谈话,问他想不想当编剧。林兆华考虑了几个月,决定转行。从此,林兆华对戏剧创作的激情就再也没有中断过。

1982年,林兆华执导了中国第一部先锋实验话剧《绝对信号》,率先发动了当代话剧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小剧场形式的演出由此而生。自此,林兆华的一行一动都会对国内话剧界产生广泛的影响。他的戏剧风格打破从导演到表演的模式。他执导了《野人》、《棋人》、《鱼人》、《古玩》、《风月无边》、《白鹿原》等不同类型的剧作,几乎每部作品都令观众耳目一新。

他排的《哈姆雷特1990》,一条不高不低,横亘在舞台中央的钢梁和钢梁上不紧不慢转着的吊扇是舞台上最重要的道具。演员们随便说着台词,爱怎么动就怎么动。《白鹿原》的出现更是让人大开眼界。为了表现那一块土地上的乡民们的大喜大悲,他居然想到让当地的农民在剧目的头尾处用毫无装饰的、原生态的方式大声嚎叫,使整个剧目令人震撼!他用这种放声叫喊的形式,表达着一群人的命运。有的时候他给演员说戏,常常搞得有的知名演员都不知道怎么演戏了,因为他要求演员“无表演”的表演。对他的追捧和非议几乎是同时到来:有人认为,他有驾驭不同题材的超强功力;但也有人认为,他既不俗也不雅,既不传统也不前卫。

1984年,林兆华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直到2003年退休。他为人艺排的新版《茶馆》、《风月无边》加起来赚了1000多万。可是这么多年的舞台剧生涯,林兆华仍不懂经营,当他成立自己的戏剧工作室后,却没有制作人,更没有赞助。演员濮存昕说:“如果冲着票房排戏,他就不是林兆华了,这也是他最值得钦佩的地方。”

生活中的林兆华,非常温和,好脾气。在演员眼里,他就是一个坐在舞台对面,瘦瘦的,穿蓝外套,戴眼镜的老头。林兆华略带自嘲地笑着说:“我是个极其枯燥无味的人。不爱吃不爱玩。没事就是看看闲书。看书也主要是看剧本、小说、传记。老书看得多,鲁迅、徐志摩、林语堂这些人的书,现在还爱看。”

到如今,林兆华已导演了60余部舞台作品。几乎每一年,他都推出新作,每一出均饱含不倦的探索。他说:“我喜欢排戏是因为我对戏剧有兴趣,我有瘾,每当我坐在排练场,和演员交流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我在生活中任何时候得不到的。特别是合成的时候,演员在舞台上,还有灯光、声效,这可能是我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林兆华的儿子林熙是一名青年演员,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其主演的电视剧《星火》在中央一套热播颇有好评。女儿林丛是知名编剧。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濮存昕剧目话剧
话剧《坦先生》
舞台剧目
您未痊愈,我不敢老:濮存昕陪母重走人生路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话剧《二月》海报
优秀剧目进校园
哥哥濮存昕
濮存昕每天学狗爬健身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