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背诵的心理学方法

2009-12-08何秀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一岁一枯支撑点诗句

何秀萍

学习古诗,对于传承优秀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具有现实的意义。为了提高古诗背诵的效率,加强背诵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规律,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

一、手段:多方式学,以学帮记

1. 感官刺激,帮助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一边朗读一边配合节奏做些动作,就可以利用动作帮助理解,使记忆的效率提高。如对于骆宾王的《咏鹅》,我引导学生模仿鹅的动作,时而伸长脖子“曲项向天歌”,时而张开双臂“红掌拨清波”。学生们边做动作边朗读,情绪高涨,一首诗不到10分钟就全背下来了。

此外,适当运用多媒体的技术给予直观的刺激,学生留下的印象也很鲜明。对于白居易的《草》,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茫茫大草原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离离原上草”是指草长得很茂盛。由于本地四季不鲜明,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一岁一枯荣”到底是什么回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的生长变化,让学生明白了“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最后,我让学生们一边看着“野火烧野草,及至春风化雨,小草又重新钻出地面”的动画,一边高声背诵广为流传的佳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于把诗句、动画、音乐结合起来,把平面的东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情境、有声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学生背诵时如临其境。

2. 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常在第一句或一段话的开头“打疙瘩”,而一旦提示了开头,则能很快“顺流而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种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它们一般是句段中的重点词、一段话中的中心句、每节的第一句话等。懂得了这个规律后,对于李绅的《悯农》这首诗,我就抓住“春”与“秋”、“四海”与“农夫”这些字眼作支撑点引导学生记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可见,以诗中的“支撑点”为中心,然后扩展成一个句子,可降低记忆的难度,扩大记忆的范围。

3. 采用尝试回忆法

背诵一首古诗,可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单纯重复的方法识记,也可以在反复识记的过程中穿插重现的方法进行。后一种被称为“尝试回忆法”,具体做法是不等读到非常熟练才去背诵,而是大胆尝试背诵,背不下去时,就翻开书看看,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攻关。

尝试回忆为什么效果优于单纯重复呢?首先,尝试回忆的活动以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带有新异因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学生背诵时要思考,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其次,尝试回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反馈作用,及时对照目的进行矫正,通过核对,把正确的巩固下来,予以强化,错误的纠正,遗漏的补上,校正时有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效果自然会好。尝试回忆是提高背诵的有效方法,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知道运用它,只会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所以我们要及早把“尝试回忆法”教给学生。

二、关键:多样巩固,减少遗忘

1. 及时巩固,加强记忆效果。

我们知道,识记后在头脑中保持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心理学中遗忘的规律提示我们,对已经识记的内容,要及时巩固,而且巩固的时间以近期为好。一旦近期巩固以后,记忆的效果会事半功倍。鉴于此,学了古诗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多背诵。我每天都把这个星期要学的古诗板书在黑板的一角,利用每节课预备铃响到正式上课前的2分钟,让班长带着全班同学大声朗诵,效果很好。

2. 突破记忆的难点

背诵一首古诗,开头部分没有前面内容的干扰,第一印象特别深刻。最后结束的部分没有后面内容的干扰,记起来也不觉困难。中间部分既受前面内容的干扰,又受后面内容的消极影响,自然容易遗忘。因此,背诵较复杂的古诗时,必须加强中间部分的复习。复习时,可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诗文的线索,明确诗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起一个记忆的脉络。然后,“抽丝剥茧”,主攻中间的部分。就如长诗《长歌行》,教师的指导重点就应该是中间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几句,而不是开头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和结尾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猜你喜欢

一岁一枯支撑点诗句
问题与征解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跳舞草
读诗句,写成语
秋 色
找准科学养护的支撑点——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思考
原来还有一部分
春无题/三首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