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009-12-08

中小学校长 2009年10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研究

张 昆

教育科研是教师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其中校本教研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共同探索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达到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校本培训,深化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同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要顺利开展校本教研,首先需要让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其次要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 “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优质课堂(或录像)与个人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方面,使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理念、内容、方法有初步了解,帮助教师从理念上认同课改的价值。在实践操作方面,培训不仅要让教师从概念上理解新课程,而且应努力促成教师在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要多设计一些如分组讨论、交流发言、座谈会、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活动,这些都使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新课程的思路与举措,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通过校本培训,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就会使教师走上 “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的成长路程。

二、以课例为载体,搭建校本教研的实践平台

“课堂是课程和教学的时空交集,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 因此重视课堂就是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命脉。为此学校要为教师搭建“上好每一节课”的平台,开展以会诊课、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为形式,以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为主的课例研究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

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具体操作流程为:由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备课组或教研组听了教师独立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益,上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然后进行第二次上课;上课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上第三次课。如此循环,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

2、多人同课循环

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第一个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共同参与设计的。多人同课循环活动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3、同课异构

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其操作流程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同组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共同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邀请式观课

按照学校师徒结对方案,“徒弟”为改进其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主动邀请“师傅”、同科骨干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或者就课改的某一专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后,取得成果,使课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了从理论并从多角度对自己的改革探索成果进行评价,“徒弟”主动邀请“师傅”、同事前来观课,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鉴定。规定的流程是: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或研究主题;教导处向其师傅、兼职教研员、学科组发出邀请;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规范性的诊断和评价。

5、反思式观课

为了让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我们找了专门的摄像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录像,其具体方法是:学校在不加修饰和打扮,即“纯自然”的状态下,为教师摄制“家常课”,然后,由授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实事求是地剖析和反思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思式观课使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

6、精心组织集体备课

课堂上的精彩,课堂的效益其实来是自于课前的每次精心的备课。因此,学校必须把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传统的备课方式,认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学案设计,力争把教学问题消灭在课前。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一讲、三议、五定”,其基本运作流程为“备课组长分工——个体编写——备课组讨论——资源共享——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一讲:每次集体备课由组长指定一人为主讲,说目标要求、说重点与难点、说课前准备、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思路、说过程、说学法、说学生合作、探究内容、形式、时机及练习设计等。主讲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要形成书面发言材料,并上交备课组。

三议:一议如何更好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组织。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所有教师要在明确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的前提下着力探讨合作小组成员的职责,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形式等问题。二议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设想。教学活动的构建,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如何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议学生表现时空及可能,议专项训练。三议主讲内容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五定:一定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长作出勤记录,月底报教导处;二定集备地点,由教导处指定相对固定地点;三定集备人员,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四定内容,并明确各自任务,即所承担的备课内容,并完成学案电子稿;五定备课进度,坚持超一周备课,杜绝超一周以上备课。

抓好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其次是上课。新的课程理论提出的课程功能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学习,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其三是评价。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更要以课堂实效为标准;其四是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以前往往觉得教师们做得不好或不够好,于是大会批评,小会指责,把责任和怨气都推给老师。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以前所提的只是要求和理论,写在纸上只能是干巴巴的没有灵魂的文字,老师看了反感,甚或只有怨气。因为没有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所以我们的要求行不通,我们的理论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把理论或要求形成方法,这个过程和劳动就是从事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一旦把理论或要求形成方法,对教师、学校的发

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校本教研的群体化

课题研究一头连接着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头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学校要以课题研究为有力抓手,采取科研带动的策略,积极整合教研室、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立体、开放的教研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相互支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如何提高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的素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极为重视的问题,因为要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一大批素质过高、水平过硬的教师不行,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行,没有懂教学、懂管理的管理者不行,而且只有当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为此,学校班子决定从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整合各处室的力量,成立课题组,建立管理制度,制订了科学的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以课题组为龙头,以各处室、教研组为阵地,对《教、学、管“三说”的实验研究》一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研究,并申请通过省级鉴定。截至目前,以说教为龙头的“三说”实验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已逐步完善,师生、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浓厚的合作氛围,教师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明显提高;管理者能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在治理教学环境、加强学风建设、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集体备课的方式、方法及校本教研的途径,有效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实际问题,提高育人质量,同时也能为我们同类学校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们又选择了《农村初中集体备课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两个课题,并被列为“十一五”2008年省级规划课题。由于教师参与热情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另外,为了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弥补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我们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达92%。同时开展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说课等竞赛活动,并把优秀教学案设计、教学案例提供给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教师们在浓浓的科研氛围里受到了鼓舞和鞭策。

四、注重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点和归宿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一记自己上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三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四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受,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五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期中考后,有阶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记入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办学者的一个思考重点。立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培训,深化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同,通过课例研究,搭建校本教研的实践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研的群体化,通过教学反思,升华教育活动意义,在教师专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学校各项业务也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甘肃省会宁县刘寨中学教导主任)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