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教学资源 尽展学科风采

2009-12-08张小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探究信息技术语文

张小萍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成为拓展人类生存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教学的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作用。

一、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乐于接受。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传统教学过程无法展现的内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画面,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如在《秋天的图画》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电脑屏幕上随着教学内容的需要逐一呈现主题内容:蓝天上大雁往南飞、树上的黄叶飘落下来、金黄的稻田、瓜果飘香的果园、火红的枫叶和高梁、田野里丰收的景象以及秋天特有的果实等。接着,电脑画面出现了动态的效果,学生们会情不自禁发出“哇”的惊叹,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活动上。这动态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演示、讲解,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又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海潮的样子及潮水的响声尤为精彩。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水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水涌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观之美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奥妙。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大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以艳丽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在学生思维活跃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学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那段描写“那些小丘的内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造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通过颜色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出示了描绘草原美的课件,学生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景之中,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引导了学生创作欲望,展开了大胆想象。有的说:一群群可爱的羊儿在小丘下活动,如同蓝天上的一朵朵白云洁白无瑕;有的说:一群群羊儿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活动,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三、提供环境,培养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学生借助网络资源,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几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榕树的画面,同时播放鸟儿婉转清脆的叫声。这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因视频精彩亮丽、声情并茂的画面而流光溢彩,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继而提问:“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的?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学生也会提出许多疑问: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具体有多大?有多少年历史了?上面都有些什么鸟?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这些答案?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此时,教师顺势引导他们在“百度”的搜索网站中键入“鸟的天堂”,短短的几秒钟后,搜索引擎就提示“共找到36500条有关‘鸟的天堂的网页信息”。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网上图文并茂的知识载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习轻松易懂,学生自学的收获大大胜过教师永不停歇的讲解。利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铺设平台,引导合作学习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进行交流、合作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实践、体验,进入一种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四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生课外搜集图片的活动,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家乡的图片,并向同学介绍图片的内容。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这项实践活动特别喜欢。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位老师是这么指导的:课前布置学生以“我的家乡最美丽”为题,请同学们以几个人一个小组,利用网络收集“我的家乡”最美丽的图片资料,可以是丰富的物产、美丽的山水风景、发达的工业区……看哪个同学最了解家乡,最热爱家乡。学生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家乡的图片,有山水图,有名胜古迹图,有科技图,还有的找来了开发区的新貌图等。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片上的内容,然后指导每个小组利用演示文稿,将自己的图片贴上去,在图片下面写上一句或几句图片内容的解说词,也可以写赞美的语言,最后在班上进行展示及汇报,再发布到班级网站上,供登陆网站的同学观看。这项活动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向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在活动中,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多种方式,它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人机对话”,也要注意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加强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理念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整合,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尽展风采。■

(责任编辑:王宁荪)

猜你喜欢

探究信息技术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