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进入“科学王国”的做法与体会

2009-12-08陈丽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电磁铁磁铁科学

陈丽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科学教育显得特别重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要从娃娃抓起。如何引导小学生进入“科学王国”,对科学产生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  引导学生在“疑”中激“趣”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小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冰棍为什么也会冒出‘热气?”“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人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为什么”正是孩子们求知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一些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解释的现象,学生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比如,在教学《热空气》一课时,我在酒精上火焰方放置小纸片,模拟了生活中“炉火上方晾晒的手帕会不断飘动”的现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许多学生都急切地发出疑问已久的问题:“为什么炉火上方的手帕会不断飘动呢?”“是什么使手帕不断地飘动呢?”……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想了解这些问题,一个个积极主动地思考,跃跃欲试地发言。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一开始孩子们观察老师的演示有可能会提不出什么问题,或提的问题太简单了,没必要去探讨。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示范几次,并教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提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孩子们提问题的水平逐步提高,让孩子敢问、好问、善问。

1. 从教材的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这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五年级科学第四课《根和茎》教学时,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谁能分清根和茎?请说出几种植物。”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茎做了很好的铺垫。

2. 从课题的重点、难点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六年级教学《磁铁》一节,我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实验材料:磁铁性质实验盒、指南针、大头针、回形针、小刀、1元硬币、小木块、小石头、纸片等,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磁铁的秘密。请大家动手试一试,磁铁有哪些秘密?”孩子们动手试验后纷纷举手,我把他们提的问题归纳整理并板书:①磁铁会吸桌面上哪些东西?为什么?②磁铁每一处的吸铁本领是不是一样强?③磁铁为什么半块涂红色半块涂蓝色?④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向南北?⑤两块条形磁铁放在一起,为什么蓝端与红端总是并拢在一起?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让他们有主人翁的自尊感,也充满了学习的信心。学生提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烈,兴趣就越浓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

3. 从分析“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要引导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教学《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并排打两个小孔,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并记录两个容器中的起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及到8分钟时)在实验结束前让同学猜一猜将可能出现怎么样的结果。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锥形瓶里的水比烧杯里的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让事实说话。”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观察实验过程和最终结果,结果验证了老师的话。这样一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探索求知的效果。现在,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小学生,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科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科学教学与小学生“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他们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如在教学《电磁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玩“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游戏,比一比,最多能吸多少颗?通过比赛发现各自的电磁铁能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不尽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有什么办法让电磁铁的磁力变得更大呢?”学生自发地提出了这些问题。“那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进一步引导。“可能与电池节数有关”、“可能与铁芯粗细有关”、“可能与线圈扎数有关”……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提出了七八条猜测。“那你们当小科学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来研究吧!”于是学生四五人一组,互相合计着“玩”了一节课。其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经历了小组内的讨论,选择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又通过合作进行了反复实验……最后让小组推选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同组同学补充,学生终于懂得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整堂课我并没有用条条框框的实验步骤去约束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自主地“玩”,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研究得特别起劲。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做出结论。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小学阶段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物体,这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在“玩”中学,我们的科学教育的时空和资源将是无限的,它的潜力也是无量的。

四、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了《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一课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一是:世界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塔高300米。这座铁塔,一年之内要变高12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变高12厘米?二是:1852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为了铁轨牢固,政府下令把一根根铁轨焊接在一起,整条铁路没有缝隙。结果这种铁轨到了夏天变得七扭八歪,甚至有的地方向上拱起,到了冬季钢轨发生断裂。是什么魔力使钢轨扭曲、拱起、断裂?而现在的铁路,铁轨之间都留有缝隙,为什么?同学们都学会用热胀冷缩的道理来解释铁塔的高度变化、铁轨的接缝,进而引申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烧开水时为什么不能把水灌得太满?煮鸡蛋熟后,往往把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浸再剥壳,为什么?墨水瓶盖拧得太紧,转不开,怎么办?

同学们能运用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环境,关心社会,追求进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五、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

我们在引导小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和兴趣,感受科学是美丽的时候,也应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科学。通过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和科技发展信息宣传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气候变化、食物卫生对人类的影响,让小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并努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利用科学造福祖国,造福人类。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引导小学生进入“科学王国”,站在新的教育起跑线上,迎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科学的小主人,具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王宁荪)

猜你喜欢

电磁铁磁铁科学
自制电磁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活学活用电磁继电器
科学拔牙
创新更需结合实际
电磁蜂鸣器
玩磁铁
衰落的科学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