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种有效方式
2009-12-08林颖
林 颖
现在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大多数小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作时“咬笔头,皱眉头,无话头”,越写越怕。让学生乐于动笔写作,把作文当作最好的伙伴,这一直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激发写作兴趣”。只有开辟学生的想象空间,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写作。 下面,我就针对习作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趣导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从名师身上学到的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感情朗读,想象激趣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想象中创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习作教学应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脑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联想和幻想,提高写作兴趣。 这方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文正老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先看看他上的习作课《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中的一个片段。
出示片段(一)(描写景物)
“细雨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师:谁喜欢朗读? 一学生唱读。
师:我来读。要轻轻地读。在读中想,在听中想,这段话中作者都写了哪些事物?
生:有雨、房屋,还有山、树,还有燕子……
师:两个“还有”用一个就行了,这样就是很会说话。
师:除了写作者看到的景物,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作者听到了细雨飘落的“刷刷”声和燕子“唧唧”的叫声。
师:燕子叫的声音听过吗?谁来学学?
生:“唧唧”。
师:这是2岁的小燕子发出的声音。大家再来摹拟摹拟!
师:飘拂的细雨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来读一读?
于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先融情范读,景随字出,便唤起文章中美的形象。再让学生在教师的融情范读中跟随着进入情境,体味着美妙的文字中表现出的美丽事物,增加学生对文章中文字的美感。同时在读中品,在读中想象,让学生如临其境,陶醉在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中,无须多作讲解,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并把这些感知转化为呼之欲出的语言文字。当写出来的作文皆是“有声有色”的,教师也就达到激趣导作的目的。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习作教学中也尤其重要。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有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主体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在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有高屋建瓴的技巧指导,只有殚精竭虑的课堂预设,应更多地去挖掘学生内心蕴藏的情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联系实际,结合名师的理念,我也做了一番尝试,果然受益匪浅。在指导习作《选择秋天的一处景物写下来》时,首先集体回忆在本组学习的几篇写景状物的课文,想一想:这些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再举办小型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赏读几篇课前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诗文,引导自我体会:文章展示的秋天是怎样的?听(读)了这些文章后,你眼前出现怎样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想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思,唤起学生的情感冲动和表达欲望。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了以景促思、以思激情、以情导写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大胆激趣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杭州举办的小学名师作文教学课堂展示中,方利民老师《我对人类……》这堂课最为精彩。 方利民老师的《我对人类》(五年级):板块一——以短文《 文具盒 女士对小主人的控述》引入作文主旨“我们人类有哪些不足之处”?联系生活想象得出:污染水源、乱扔垃圾、捕捉动物……你身边还有文具盒这样的人和事吗?想象得出:素菜岐视罪、对桌椅的控述……板块二——看令人心痛的画面,配上小诗进行配乐朗诵,激起学生“从我做起,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的情感。板块三——师:为了让人类不再伤害这蔚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溪,现在我们就是其中受伤害的一员,如果此时你想诉诉自已的苦,说说心里话,你会取个什么题目,写什么内容,让人类看了感动,从而心动,行动?方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地球上受伤害的一员,诉苦说心里话,针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状况,让学生入情入境,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个性,富有童真,表达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积极性就越高,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在想象中孩子们激情澎湃,把整堂写作课上活了。
确实,现在的孩子活动范围小,整天不是学校就是家,两点成一线,思维局限,写作素材极度贫乏。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对于学生的想象,只要不是太离谱,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给太多的框框约束,要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说,大胆写!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每天在班上交流听到的新闻、趣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情绪,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例如在学习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蔬菜瓜果、小猫小狗……并尽可能让学生去触摸。结合想象把它们转化为优美的文字,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及最直观的想象。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接近生活时也应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让作文教学更有生活力。记得有次春天来了,想带学生去校园内找找春天,目的是为了写篇赞美春天的美文。结果学生到了操场后 对沙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忙不迭地挖地道、建迷宫,玩得不亦乐乎。我就因利势导,让他们尽情玩,并让他们展开想象,把玩的过程生动地描述出来,结果这篇“意外”的习作写得十分成功,看来有时候教师是需要些教学机智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合理想象,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三、创造游戏,诱发激趣
孩子喜欢游戏,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写作中引入游戏,能让学生们真真实实地做到有感而发、有情而发、有趣而发,他们不用担心去搜肠刮肚了。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写作灵感一触即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游戏活动,就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乐于表达,敢于学习。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求知欲强,模仿想象力极佳。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习作编童话故事时,作文前的那天下午放学,我有意布置了一个很新鲜的作业:回家以后,每个人做一个头饰——什么动物的都行,自己找一张硬纸片,在上面画好,上色,然后剪成喜欢的动物的样子,最后做成头饰。除此之外,还要认真调查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毛色、模样、习性……第二天上课,首先使学生进入童话故事情境,分组游戏,佩带上自制的头饰,自由组合,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角色编写故事情节,再进行比赛,评出最感兴趣的故事,然后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游戏修改设想,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教师提示学生:所谓剧本,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然后,以一个小组的想象为例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想象中快乐写作,快乐学习,课后学生还一直追问我什么时候再上作文课呢!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的词语。”■
(责任编辑: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