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境始觉亲 入境方悟情

2009-12-08蔡丽斌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长征战士红军

蔡丽斌

总忘不了2004年CCTV-2的“全球资讯版”播出“香港词坛泰斗病逝 沧海一笑永留人间!”的两分钟新闻节目,让本不知黄霑为何人的我竟记住了他的《我的中国心》、《上海滩》、《沧海一声笑》,记住了他歌曲里的一派江湖豪气,记住他狂放不羁的洒脱情怀;并产生了深入了解他的歌曲、他的生活的强烈感情。一切的一切,只因为央视的节目制作太精彩了!制作者以黄霑的遗言“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我的笑声”为宗旨,用黄霑手持话筒慷慨陈词的经典画像拉开序幕;让《沧海一声笑》的歌声为主持人的介绍配上了最美的节奏,贯穿节目的始终;用黄霑庆功会上豪爽的“哈—哈—哈—”给节目画上句号!妙哉!妙哉!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如电视人制作节目一样,创设精妙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下面就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长征》一课的教学谈谈语文教学情境的设计。

一、豪言壮语,铺设情境

“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平时广为采撷,大量储存,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句式要富有变化,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孩子的联想,精当的设问能造成悬念……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四是语言还应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满腔神情,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我是这样设计《长征》一课导入语的:同学们,就在昨天,我们的体育场上军歌嘹亮,鼓声震天,大家满怀豪情,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我们不能忘记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我们更不能忘记战争时期的英雄们!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长征的意境,诵读毛主席的诗词,感受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廖廖数语,却有先声夺人之势,更有激情荡漾之始,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为下文学习打下情感伏笔。

感受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赞红军——

师:你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赞颂红军战士呢?说几句肺腑的语言,唱一首深情的歌,吟几句铿锵的诗,作一幅生动的画,露几个飒爽英姿……

生:我愿用一首诗来赞扬红军战士:红军不怕路途远,风餐露宿只等闲。甘愿无私奉献己,要使中国得解放!

师:一首铿锵的诗赞颂了红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想说——红军万岁!

师:简短、有力!

生:我们小组要唱几句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师:你们唱的是《十送红军》,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生:我想向红军战士敬一个队礼!(让他站到台前敬礼)

师:这是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一起来吧!起立!

……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真心诚意地倾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教师要努力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使得语文课具有无穷的魅力。

二、 借助画面,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人们用文字来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是有“境”的。“作者胸有境”,那“境”就是画。因此,借助画面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

我与学生一起回忆《长征》主要内容时,就采用“画面回放”的办法。请看以下小片段——

师:在这首诗中,毛主席用他那大气的手笔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几幅长征途中红军征服典型“山”“水”的画面。先请同学说说是哪几座典型的山?

生:五岭山脉、乌蒙山、岷山。

师:这几座山的特点你们了解吗?老师根据你们的描述把它画下来,好吗?谁愿意帮帮老师?

生:五岭山脉的特点是高低不平,连绵起伏。(师画)

生:乌蒙山的特点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师画)

师:还剩下岷山,换成老师描述,请同学上台来画图,好吗?谁愿意试试?(指名学生上台)

师:岷山高峰终年积雪,应用什么颜色的笔画呢?

生:白色。

师:岷山海拔4000米左右,几乎是乌蒙山的2倍,应画多高呢?(生画)

师:把岷山的特点勾勒出来了,把掌声送给他。老师再帮他补上几笔,让岷山更壮观些。

……

虽是复习前一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字面理解,但又没有停留在表面理解上,而是引导学生把静止的文字活化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典型山水图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三、 展示背景,融入情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有些作品里涉及的事件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就应该利用各种资源展示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教材中所展示的事件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沟通起来,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针对学生难以体会毛主席一“暖”一“寒”的不同情感,我播放了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小段影片。通过观看录像,感受渡金沙之“巧”和夺泸定桥的“激烈”,拉近时空的距离,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惊心动魄”、“悲壮雄伟”的战斗场面,沉醉在长征的险途中,与红军战士同悲喜,共沉浮。

展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形象化地展示于同学面前,唤起学生的认识与感情的共鸣。再加上教师提出富启发性问题,造成悬念,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将达到教者预期的设想。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安排构成艺术形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课堂接近尾声时,我就借助音乐把课引向高潮——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听听那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我们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去感受纷飞的战火,去呼吸弥漫的硝烟,去追寻先辈的足迹,为国庆献上厚礼,描画祖国的明天……(播放《长征》歌曲)

音乐能激荡人的感情、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确实不可多得。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沟通起来,教学上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长征战士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十送红军
国际主义战士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