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文教学的和谐
2009-12-08程恋真
程恋真
写作是最具个性的。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把你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而学生的个性只有植根于平等自由的沃土才能枝繁叶茂。在作文教学中,追求快乐追求和谐,教学实践之树才能常青。
一、让初次沟通达成共鸣
新任班级的起始课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一环,学生的第一印象将持续影响着对教师的尊重、信任甚至学习的信心。
每次接任新班级,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赏识的举动和学生谈话,是“和谐作文”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没有激情的爱的教学非常空虚。贴近孩子,拉近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也是心灵的距离。赏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于永正老师的每次教学,都走到孩子的身边,贴近孩子,启动孩子的心智,敞开孩子的心扉,孩子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每一点成功。课堂谈心也好,文字交流更妙,让孩子执笔与老师沟通交流,是双赢的举措。
二、使课堂辩论和谐进展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中的讨论随着年纪的增长,却越发的循规蹈矩,千人一面,惟恐答错让人耻笑。长此以往,人言亦言甚至缄口不言大有人在。作文是思考的结晶,让学生的思想在互相碰撞中迸发出独立见解之花,结出辨证思维之果,是作文教学和谐非常重要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抱着“无言无辩即败”的理念。学生不发言少发言,教学就很无趣了。很难想象一个不会思考不会交流的学生会写出好作文。在课堂的争辩中,教师不是仲裁者,而是参与者,甚至有时“虚晃一枪”,好让学生来反驳我们。如此一来,学生的思路就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深刻。阅读得好,欣赏得法,当学生的读者身份跃为作者身份时,就懂得换位思考。那么,作文与阅读的和谐就水到渠成了。
当今社会,信息如滔滔大海,引导学生从小劈波斩浪,探骊得珠,这对于理解文章内容和学习写作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比如学会欣赏标题,共悟其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个标题,对学生来说非常新奇,可就此引导学生交流对这标题的看法,让学生纷纷发言各自发表意见,效果会很好。懂得交流,学会欣赏,作文的素养在辩论中无形地提高。
三、让内功训练和谐进行
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都源于生活。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习环境,是和谐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学生在真实状态下作文,才能展现个性,成就创新之作。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所谓写作知识,不一定是成系统的,系统的写作知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生活即作文”的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头脑里。例如,可要求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自我发现》或《自我展示》的本子,可以记录新闻,周围的琐事,自己的思考等等。每隔两星期,就开展一次交流分享。平时还组织学生搜集、欣赏、分析、创作广告词,无一不是在积累语文、发展思维,无一不是在进行内功训练。
四、让批阅交流和谐分享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得不到教师的中肯评价和指导,就会影响作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可带着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真诚态度写评语。写评语时自觉地“移情”,充分地尊重,披文入情,体验学生的情感,感悟学生的心灵,洞察学生的心灵,消除学生的恐惧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例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可爱的校园》,用华丽的辞藻堆砌成了一篇校园赞。这位教师并没有用训斥的口吻,而是写了这样一段评语:华丽的辞藻可以丰富我们本身的词库,让我们感受到词汇的魅力。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可以学以致用,融汇贯通,在文字中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好吗?这位学生看到评语后,此后作文比较注重个人情思,同学很喜欢阅读。
评语中,教师也经常要有一些商榷性的对话。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我的“指路灯”》,叙述了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也写出了对老师“啰嗦”的微词。这位教师在作文本上写道:能有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福,老师的“啰嗦”系着无限的爱。这位学生看了评语后,作了修改,是篇很不错的作文。
对于写作技巧上的指导,教师也尽可能用富于表现力的语句来写评语。比如有个学生的习作《永远不缺席》,写出留守儿童对全家团圆的期冀,就是结构比较凌乱。这位教师写道: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富有冲击力的标题吸引眼球,要是有个清晰的思路和结构,就锦上添花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同时还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出来的。根据这一理念,可在批阅作文方面尝试“互动”作文批阅法。在教师的“面批”引领下,学生基本了解或掌握了批阅方法,也掌握了“好作文”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让全班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作文水平高的同学为组长进行批阅。一般先是学生自我修改,对初稿进行重新认识和加工整理,使文章更上一层楼。再同桌交换,划出自己欣赏的地方,写上批语,同时提出意见,共同探讨润色。然后,组长组织大家在小组内交流,推敲后定稿撰写。最后由本文作者谈点想法,自读品尝成果,感受批阅的神奇效果。整个过程让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批有所获。学生间拜读文章后,也会写下几句肺腑之言,或请教,或赞美,或抚慰……看似稚嫩的话语,却是学生的心声。真诚的语言、平等的对话,激起了他们空前的写作热情,再加上师与生、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作文拥有一股生生不息的活力。
作文教学的和谐需要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出发点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理解和真心爱护,需要学生对教师的人格的信赖和学识的钦佩。总而言之,和谐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让我们去研究,去实验,去探索,去追求,让和谐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