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

2009-12-08江卫红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泉水文本

江卫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表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评教。笔者将从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目标设定、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教师教学状态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评价阅读教学要看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关注班情、学情

“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这总目标下,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高年级以“篇章”的教学为重点(当然,高、中年级仍有识字、写字的任务)。这是一节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但是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班级还要根据班情、学情加以适当调整,才能使教学目标既“到位”又不“越位”,所以每一节课制定目标时,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发展状况为参考来科学合理制定。这样,课堂教学将顺利有序地进行。如果目标订得过高,学生将学得倍感吃力;如果目标定得过低,学生将学得了无生趣。所以我们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注意到每个年段的教学重点,每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并根据本班学生的班情、学情来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我们评价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时所应有的标准和意识。

二、评价阅读教学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否引领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否成功,首先在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否深入,只有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文本有独特的体验,在教师的再创造中,教材才会变成生动的例子,学生才会明白文本内容的来龙去脉、编排意图、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精心、巧妙地预设。其次,也是关键处,还在于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趣味盎然,启迪学生对文本重点、难点内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对文本质疑问难,从中指导他们学会读书。这是我们评价阅读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着力点。例如笔者执教人教版三年级《花钟》一课的教学片段:

1. 教师小结:同样是说花开了,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说法,作者写得多美啊!

2. 教师让同学们自由读书,最喜欢作者对哪一种花的描写就把这句话多读几遍,并且想想这句话美在哪里。

3. 学生读后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写得好的地方:

课件:牵牛花,颜色美(紫色)、形状美(小喇叭)。

蔷薇:颜色鲜艳(艳丽),绽开了笑脸,拟人描写。

睡莲: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天黑了,睡莲就会合上花瓣,好像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它又张开了花瓣,好像是睡醒了,有意思吧!……

4. 作者在说各种花开放的时候,用上了各种各样的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5. 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表示时间的词分别放在句首、放到句中说话。

6. 课文中“午时花”和“夜来香”说得比较简练,只是说花开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其它花的句式,把写“午时花”和“夜来香”的两句话说得更美。

7.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并发现省略号的作用。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包括词语和句子)其掌握程度基本停留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他们大部分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在这一片段中,教师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自己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孩子先学习课本中的语言,再提供情景让学生从模仿课文语言开始补充说话,然后鼓励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从不同角度与文本对话,从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评价阅读教学过程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应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发现与创新等。而评价教学过程是否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关注教师是否让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是否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1. 广度:指的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的学生,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言、质疑问难,学生是否有普遍积极举手发言或观察、操作,是否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互动的学习行为,是否体现学生中好、中、差的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个别的特殊生是否有进步。

2. 深度:指的是学生的思维是否深刻、有独特性、有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学生是否能积极思考生成有意义的见解或问题,学生是否能多形式、多角度进行质疑、表达、表现,同时表达的是否具有独特性。课堂中生成的内容特别能凸显学生思维的深度。

3. 和谐度:在课堂上学生的动静活动是否转换流畅,师生、生生、境生(媒体等环境因素与学生之间)互动是否合理有序,无明显的阻碍或骚动。

4. 效度:指的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发展水平与目标达成。这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判断,也可以课后进行检测。主要看学生是否能运用学法,较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能力是否得到培养等。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泉水》一课中的片段:

(1)教师导语:杜鹃花见到泉水可开心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大家一边听小朋友读,一边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泉水的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师板书“清”)。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泉水很清。让学生体会作者把清泉比作明亮的镜子,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

(3)教师再引导:泉水照出了杜鹃花美丽的身影,那么泉水还会照见谁的影子呢?(教师播放课件,配乐出示泉水照见花、草、树木等景物的画面)

(4)教师引导学生按句式说( )照见了自己()。

⑸教师根据刚才学生观看的画面进行引读,如“垂柳”的画面教师引读:泉水照见柳树翠绿的长辫子,泉水说:——(生读课文中泉水说的话:“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教师继续根据不同的画面引读泉水的话,让学生不断体会泉水的清澈,读出美的感受。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合理有效地想象,再现语言情境,感受作者情感,形成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从广度上看教师能面向全体,引导全体学生表情性诵读;从和谐度上看教师、文本、媒体、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序;从效度上看全体学生基本能熟读成诵。

四、评价阅读教学过程应思考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间的因果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内容上都习惯“满堂灌”,或者注重自己的讲解或演讲水平,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理念下的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教师应重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激情感染学生,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常对学生做出良好的情绪反应。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让学生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裕得当。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教师课堂组织艺术的才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评价教师的教学状态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以下几点:

1. 营造氛围:指课堂上教师多形式激趣,创设的情境形象、生动、有效,课堂气氛活跃。

2. 环节安排:指课堂上教师教学层次清晰,有序递进,过度自然巧妙,重点突出,难点得到解决。

3. 讲练结合:指课堂上教师简洁生动,合理有效地精讲,讲练有机结合,练习多样,有层次,重点突出。同时教师要有选择地介入做到举一反三。在能力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想象的训练。

4. 评价激励:指课堂上教师能多形式适时评价激励学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教学机智:指课堂上教师适时巧妙应对课堂生成问题或意外事故,引导合理有效,能促进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6. 手段运用:指课堂上教师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低耗高效,有实际的作用。比如笔者执教三年级《赵州桥》的片段:(1)教师导语:赵州桥美观表现在那里呢?读读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看图,让学生找出描写龙的动词,(抵、遥望、戏),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读了这些描写龙的词语,我们真觉得这些龙都怎样?(游动起来了,这些龙雕得多逼真,惟妙惟肖)。(3)教师继续引导: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所有的龙”指哪些龙呢?(4)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们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心情会怎样?(自豪、激动)(5)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让我们一起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配乐学生读。(6)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你们看栏板上的龙雕刻得精美,作者也用上准确的词写得逼真,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用上动词来说一说,写一写。(要求学生观察课件赵州桥栏板上龙的图,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模仿课文写一段话。)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由于教师设计先让学生读文找动词,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能够通过看图,学习文中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才能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和仿写训练,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开放又扎实,营造了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体悟作者的情感,使教学呈现动态生成的开放态势,更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体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层次清晰,有序递进,又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做到讲练结合,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

综上所述,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更要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处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经过“语言和思想”的双重锤炼,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有所提高,即《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个维度”目标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泉水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泉水与盐水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旅游与脚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