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多维评价 促进主动发展
2009-12-08谢美秀
谢美秀
《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更重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五年前我有幸接任到首届课改年级(四年级)学生。课改年级的素质报告册的填写内容要求每个学科内容都要体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内容。采用几颗星的形式呈现。如何能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产生实效性呢?我尝试开展了“互帮互学”的活动,围绕活动展开评价,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同学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交流方法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合作意识、主动参与、情感态度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评价主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各种心理需求,如展示自我的需求、交流的需求……为了满足学生喜欢交流 的需求,我在班级里开展“互帮互学”的 活动。开始学生很有兴趣,课内课外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数学问题,热心帮助同学的场景。部分学生遇到困难也能主动请教,出现爱学数学的好现象。可是好景不长,几周过后我发现热情渐渐消退,真正开展活动的小组越来越少。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不断地寻找原因,向同学了解真相,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对“互帮互学”活动的评价。其实每个学生付出劳动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信任、理解和认可,得到尊重、鼓励、肯定,都有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需求。于是我想到设制几个奖项。(如:“飞跃奖”、 “小组优胜奖”、“优秀小老师奖”等)。一学期评选两次 ,每个奖都制定评选标准。学生觉得时间间隔太长,不能很好体现“互帮互学”的过程、方法;不能满足人人都获奖的需求。为了促进活动的持续性、有效性,于是我建立了周评价制度,采用组长轮流制,每周轮一次。担任4人小组长的同学从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这个点切入,进行评价。因为参与的人多,涉及评价的面广,自然牵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关注。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至少有4次参与评价的机会。参与评价次数多,自然关注的点也就多了,这样又能从每条线中带出一大片做法、经验、投入的状态等等。因为没有特别要求和格式的规定,所以每次评价活动总有人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带来快乐,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倾听、分析、总结、交流和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活动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差异发展的理念。
二、从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出发, 营造评价的氛围
科学的学习习惯对人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很重要。内化了的习惯就是人的素质。学生,能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 做出全面公开的评价,找出不足,争取进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它体现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对于小学生参与评价来说,教师适时引导,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快乐的评价氛围很重要。 因此,每周一次评价我总要提出要求,让参与评价的小组长提前做好书面准备,突出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然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有时会偏离目标,带有情绪化,会损伤他人的自尊心。记得有一次A同学在评价她的同桌时说:“B同学有进步,但是书写极乱,叫她重抄一遍,大发脾气,斤斤计较,像在菜市场里买菜一样讨价还价……” B同学原本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听到A同学对她的评价生气极了,当场顶撞说:“谁稀罕你的帮助,你神气什么……”此时的A同学很尴尬,脸红到脖子。老师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怎么办?我再也坐不住了,急忙走上讲台,用非常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她们之间的冲突。用很肯定的语气列举了B同学在A同学的帮助下取得的一系列进步……B同学听后,愤怒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老师抓住她瞬间的心理变化,用非常期待的眼神看着她。片刻后她似乎意识到自己不对的地方,站起来说:“对不起, 我会改”。全班顿时掌声响起……
这件事不仅对评价的两个同学触动很大,对大家也是一次教育。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引起大家对学习习惯的关注。同时也启发了其他参与评价的同学,在以后的自评与互评中学生都懂得从优点切入,比较委婉地提出不足与建议,在表述上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而我也从一个听众、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及时增补教师观点,增加评价的维度,给他们信心、掌声,营造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积极向上的交流氛围,为评价的同学保驾护航。
三、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感出发,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努力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 我从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开始,由过去的过于重视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与交往的状态、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课堂上更加留心观察小组里同学合作学习、互动交往的行为表现和具体做法,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及时捕捉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事例,呈现学生最闪光的一面,让学生始终处于“我能行”的积极状态中。如C同学在小组评价时说:“下周就要半期考了,我们小组本周围绕错题进行研究,互相出题考察小组成员,了解知识缺漏。”她的反馈体现了 “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这种做法值得提倡。于是我满腔热情地说:“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小组的复习方法。谁知道好处在哪?”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 复习更有针对性…… 老师借助评价这个平台给全体学生传递复习方法的信息,也是在培养学生自我检查、有错必改的自我总结的习惯。
周评价其实是对“互帮互学”活动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每次通过评价树立典型,培养团队意识,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此后,经常发现两个同学为了一道错题产生争议、面红耳赤,有时还引来一群同学参与争论。在激烈的思维交锋中充满着创造的色彩 ,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全面、准确和深刻,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丰富情感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从培养学生合作意愿出发,凸显评价的激励功能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每次半期考和期考结束后,我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小组评价,评选奖项,激励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如D同学在自评时说:“ 我很开心,这次半期考语、数、英3科都进步了,获得‘进步奖。首先,要感谢帮助我进步的3位同学, 同时,我们小组也被评为‘小组优胜奖。”平时胆小、内向的D同学的一席话让大家感动,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D同学刚坐下,同桌立刻站起来,迫不及待地抢着说:“刚开始帮助他时,我很没耐心,遇到困难, 急着告诉答案,可他总是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时间长了我变得耐心了,更注重细节和过程…… 这次我们小组被评为‘小组优胜奖应该感谢D同学,是他让我们品尝到帮助别人、提高自己的甜头。”
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正确面对自己不足,学会同他人合作,尤其是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来自学生切身体验悟出的道理,更能激起情感共鸣。学生之间真诚的鼓励往往比教师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
有人说:“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 每次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给我带来很多的启示和警醒,无论是来自正面还是反面。如E同学在互评中提到:“了不起的一个‘好学生,为什么称他“好学生”呢?还得从本周数学课说起。F同学生病连续几天请假,正好遇上学新知识《圆柱与圆锥》,他一到校就赶紧来找我补课。不料他蛮争气,学一周的知识,两节课就基本搞定,而且自己还会推导公式,学得很灵活,可惜不够细致。不过我相信他,这个单元会给大家一个惊喜。”F同学听了美滋滋地回敬一句:“你能做我的小老师真有福气,看我多自觉啊。”课堂上顿时笑声四起, 气氛非常活跃。 E同学的评价对我触动很大,一点不比老师逊色。评价既关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特别提到对获取知识的方法、态度、情感的投入。能抓住细微变化,进行表扬、寄予希望,这样评价不但学生喜欢,对老师启示也很大。小小年纪,懂得用最能证明同学进步的例子去鼓舞他,指明努力的方向,搭建进步的台阶。这对F同学建立自信、培养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学习、质疑问难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她的评价水平反映了她个人的综合素质,把蕴藏在她内心深处与人交往的独特的个人魅力通过评价这个舞台展示给同学,弥补了用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单一性,实现学生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的丰富多彩,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班级同学的凝聚力。
这是让师生受益一生的评价活动。我从学生的交流评价中了解到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启发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相互聆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举动深深地触动我。他们出色的表现中,渐渐有了答案,也给了继续探索评价改革的动力。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