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为什么不救雷曼
2009-12-07涂永红
涂永红
每个金融界人士或关注金融界的人士可能永远都无法忘记“黑色星期一”——2008年9月15日,以及从那天开始的“黑色一星期”。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发端,紧接着是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随后是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申请变更为银行控股公司,一周之内华尔街最大的四家独立投资银行全部消失。
雷曼之死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在雷曼兄弟公司(以下简称雷曼)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总部内,情绪激动的员工们屏住呼吸,而总裁理查德·S.福尔德则同投资者和分析师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宣布公司158年历史上最大一笔季度亏损,以及如何将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的总体方案。报告显示,雷曼遭受39亿美元亏损。
在与韩国产业银行长达数月的关于收购雷曼大量股权的谈判破裂后,福尔德和他的团队终于作出了选择,公布了将雷曼收缩至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核心业务的方案。可是此时,这个巨人的脉搏已渐微弱,生命垂危。
9月11日,星期四,雷曼寻找最后的“白衣骑士”。公司高管们在位于曼哈顿中城的总部内设立了一个“作战室”。当雷曼股价跌至4美元以下的“跳楼价”时,潜在的买家终于现身,包括英国巴克莱银行、美国银行,以及若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9月12日,星期五,雷曼所面临的寻找买家和投资者的压力上升,因为此前股市和债市投资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该公司周三公布的剥离陷入困境的商业地产部门、缩减剩余业务的计划,不足以保持客户和交易对手方的信心。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警告称,除非雷曼能够迅速找到买家,否则,该机构可能会调降雷曼的信用评级。
9月13日,星期六,早晨9点,黑色轿车载着华尔街巨头来到联邦储备银行开会。两个建议的大致框架浮出水面:一是主要的银行和券商继续同雷曼做生意,使其在数月内清理资产和负债头寸;二是大胆营救,根据这一方案,巴克莱银行或美国银行收购雷曼的优质资产,另外10至15家银行同意共担损失。但这些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考虑购买雷曼时都要求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参照贝尔斯登被JP摩根收购的模式,即美国政府提供290亿美元的保底资金。此时,各家银行都坚持必须以政府的支持为收购前提。晚上,美国银行依然坚持,除非政府提供支持,否则绝不收购雷曼。人们寄希望于巴克莱银行,然而巴克莱银行却正式退出交易。与此同时,美国银行瞄准了新的目标,其高管已经私下同美林接触,以确定紧急收购美林的交易框架。
9月14日,星期日全天,福尔德一直守在办公室,不停地给监管当局、可能的收购方和自己的团队打电话,但已经无力回天。事实上,监管部门想等到雷曼宣布破产后再推出新的贷款措施。但直到晚上10点,福尔德依然没有正式申请破产,他还在期望巴克莱银行回心转意。
9月15日,星期一,福尔德最终没有等到联邦政府的电话,也没有等到巴克莱银行回心转意的消息。下午两点,雷曼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
雷曼的路最终走到了尽头——倒得并不惊天动地,却带着丝丝呜咽。历史的剧幕就这样落下了吗?这样一个历经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走出2001年“9·11”事件对其办公楼的毁灭打击,数次从死亡边缘华丽转身,号称“十九条命的猫”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行,在2008年9月15日轰然坍塌、哀婉谢世。
美国政府的“弃子”?
在国会召开的听证会上,福尔德,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雷曼总裁始终不能释怀的依然是政府为什么救了贝尔斯登,救了“两房”,救了AIG,却不救雷曼。可能除了政府所宣称的不能拿纳税人的钱去为雷曼的错误买单之外,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吧。
有人说雷曼倒在了不够“大而美”,不像“两房”那样占据着行业的核心地位。雷曼仅仅是华尔街的第四大投资银行,它倒了还有高盛,还有摩根大通,还有美林。人们不禁要问,若比规模,政府缘何出手救较雷曼小的贝尔斯登呢?有人分析,那是因为贝尔斯登和雷曼有着完全不同的财务状况。首先,当初的贝尔斯登仅仅是陷入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其资产从整体上看还是健康的,而雷曼的问题是大量的不良房地产相关业务已经将其拖累到濒临资不抵债的边缘。雷曼的问题资产已经成为政府和市场无法对其估值的“毒丸”。其次,贝尔斯登的问题是突然发生的,市场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这将直接导致与贝尔斯登相关联的企业受到牵连,而雷曼的问题早在2008年中就已经暴露了,市场上关于雷曼破产的传言不绝于耳,市场已经消化了雷曼破产的不利影响。故而,不救雷曼不会造成市场的混乱。
另外,美国政府此时已经开始考虑道德风险的问题了。在自由市场下,市场参与者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的责任,承担行为的全部收益和成本。然而,政府出手救助、为个体的过失买单的行为会导致个人和企业的风险与收益不相称,变相鼓励个人和企业更加冒险、更加激进,最终引发市场失衡。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需要避免道德风险。
美国政府已经救了贝尔斯登,救了“两房”,如果再继续救助雷曼,那可能会有更多的“雷曼”、“贝尔斯登”上门求救。那时,政府是否能先救了华尔街,再接着救其他行业呢?于是政府走了“雷曼破产”这步棋,告诉市场各个行业需要自律,当出现问题时,政府不可能总为其犯的错误买单。
可是再想一想,美国政府的这种逻辑总有牵强之处,所谓的救是救市场,救经济;所谓的不救,是为了市场发挥自我约束的机制。救与不救都有理,但救谁不救谁似乎又都没有什么确切的标准。
思前想后,总觉得雷曼做了这次危机的牺牲品,成了美国政府的“棋子”和“弃子”。
为何美国政府选雷曼为“棋子”呢?想必有如下理由:第一,正如前文所述,雷曼不够“大而美”。第二,共和党奉行自由主义,相信市场上的问题应当由市场来解决,同时,他们也相信要通过投资银行和行业自律来实现风险管理,而不是由政府来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责。那么,雷曼的破产,就是对那些对自身风险监管不力的企业最好的警告。此时的雷曼成了政府“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第三,奉行自由主义的共和党领导的美国政府在雷曼事件出现之前,已经屡次出手干预市场,这也使其饱受诟病。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同时让人们在可承受的痛苦之内接受“美国政府被华尔街绑架了”和“整个美国经济也已经被华尔街绑架了”这个现实,雷曼的破产无疑是试探市场反应的一步棋。确实,雷曼宣布破产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民众也慢慢领悟到了华尔街和他们自身利益之间不可切断的联系,雷曼破产所引发的后果成为美国政府下一步继续干预市场的一个理由。
那又为何美国政府偏偏抛弃了雷曼呢?为何这只“十九条命的猫”成了美国政府的“弃子”呢?所谓弃车保帅,当联邦政府手中可用的预算已经不多,而华尔街麻烦不断时,联邦政府要掂量轻重。而当政府出手干预市场时,雷曼激进的自由主义姿态与政府的干预之举格格不入,这也使得美国政府对其颇为不满。孰亲孰疏,自见分晓。再者,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华尔街向来“脚踩两只船”,既支持现任共和党政府,也支持在野民主党。但是,雷曼员工在选举年对两党总统候选人的支持力度似有明显差异。截至2008年7月31日,雷曼员工及其家人向贝拉克·奥巴马捐款37.05万美元,在这名民主党候选人捐助来源中排名第十;向约翰·麦凯恩捐款11.75万美元,在这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捐助来源中排名第十五。这是不是也成了美国政府放弃雷曼的一个理由呢?
雷曼的路最终走到了尽头,等着这家老字号投资银行的是被清算的残酷命运。
但是,华尔街的巨头们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联邦政府以为雷曼破产会成为其平衡各方利益的一步“妙棋”,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雷曼的破产直接引发的是市场信心的崩溃,恐慌在华尔街、在美国迅速蔓延。多米诺骨牌已经推倒,更大的金融风暴必然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