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特彼勒:贡献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009-12-07于志宏张春华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季明卡特彼勒导刊

于志宏 张春华

“Caterpillar的黄色已经被注册应用于Caterpillar品牌的重型机械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卡特黄也已成为重型机械制造行业内的一个标志。因为我们很多竞争对手的产品也逐步开始采用黄色了。”朱季明温和地微笑着说。略带调侃的语言,却更多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事实上,除了“卡特黄”,作为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掌门人,朱季明更乐于与记者分享的是卡特彼勒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在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可持续发展能为我们的业务增长和赢利能力带来巨大的契机,同时,如果能促进中国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更上一个台阶,那将是我们深感荣耀的事。”

“卡特彼勒就是一家蜜蜂型企业”

《WTO经济导刊》:一直以来,《WTO经济导刊》都在倡导“责任竞争力”的理念,倡导企业做“蜜蜂型企业”。今年6月5日,在由我们主办的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08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发布典礼上,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了“金蜜蜂·领袖型企业”称号。那么,对于“责任竞争力”和“蜜蜂型企业”,您是怎么理解的?

朱季明:我认为你们的这个提法非常好,非常新颖,用蜜蜂采蜜、酿蜜来表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很形象。事实上,我们卡特彼勒以前并没有想过自己是一只蜜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产品太大了,所以不太容易联想到蜜蜂上去。但你们所说的“蜜蜂的这种与植物共生的生存模式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生存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典范”,我们是很认同的。可以说,卡特彼勒就是一家蜜蜂型企业,我们愿意做一只勤劳的蜜蜂。

在卡特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我们并不仅仅把它当作为一句口号,而是作为商业模式来应用的。因为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能为我们的业务增长和赢利能力带来巨大的契机。我想,这跟你们倡导的“责任竞争力”理念是非常吻合的。

责任产品引领业务发展

《WTO经济导刊》: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卡特彼勒遵循着怎样的原则?

朱季明:卡特彼勒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矿山、矿用建筑工程机械;二是民用、路用建筑工程机械;三是金融融资业务。

我们深刻认识到,竞争力并不只是表现在产品性能的不可替代上。如果整个社会不能可持续发展,卡特彼勒的业务也就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业务本身的发展要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因此,在实现中国市场快速迈进的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发展的质量。比如卡特彼勒对产品在生态环保、节省能源以及与当地环境的融合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和标准。

责任传播,责无旁贷

《WTO经济导刊》:之前我们提到,蜜蜂有个特性,那就是传播花粉。事实上,我们也经常说,企业社会责任要有一个传播的过程。在传播社会责任方面,卡特彼勒做了哪些工作?

朱季明:卡特彼勒是一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公司。这在我们全球的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卡特彼勒强调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因此,卡特彼勒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求对方拥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目标。而正是这样的合作模式,使得在卡特彼勒成立的八十多年中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作为全球的行业领导者,传播社会责任更是责无旁贷。比如,我们在2004年开始推行六西格玛的管理体系,同时,我们也会对供应商提出相应的要求,保证它提供给我们的产品的质量,从客观上来说这一行动有效提高了行业的管理水平。

再比如,我们所在的这座办公楼和很多工厂都通过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颁发的LEED绿色建筑认证,我们同样要求某些供应商也达到这样的标准。作为一家在全球采购的跨国公司,我们在中国有37家核心供应商,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更严格,这种严格除了产品本身,也体现在能源利用、环保等各个方面。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通过为供应商提供培训的方式,来提升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刚才所说的这些基于的都是供应商层面。事实上,帮助我们的客户脱颖而出、取得成功,也是卡特彼勒公司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一直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一起成长”,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理念推动中国发展

《WTO经济导刊》:您刚才提到,卡特彼勒在中国推动了多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对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前景,您怎么看?

朱季明: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模式是未来中国发展所必须遵循的。

卡特彼勒公司在这个方面既是倡导者,也是积极的实践者,特别是在帮助客户共同发展发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刚刚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由于卡特彼勒公司的努力促成,我们的客户——中国中联煤层气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由美国国际发展署(USTDA)提供的65万美元资金资助。这笔资金将用于山西,贵州,云南,新疆四个省区的煤矿瓦斯气的收集,治理和利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培训。相信这不仅仅会助力我们客户业务的发展,更会为推动中国逐步解决媒矿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应该说,现在中国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是相当重视的。对于卡特彼勒来说,如果能促进中国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更上一个台阶,那将是我们深感荣耀的事。

携手同行,抵御危机

《WTO经济导刊》: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卡特彼勒的影响大吗?对卡特彼勒中国的战略是否有什么影响?

朱季明:应该说,金融危机对卡特彼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可以给你说两个数字:去年,卡特彼勒的全球营业额是513亿美元,今年我们预计的营业额是400亿美元。但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我们也愿意与同行一起为走出经济低谷做出努力。

卡特彼勒是中国的老朋友,早在1979年卡特彼勒第一次访华的行程中,卡特彼勒就与当时国家有关部门展开关于技术引进合作的探讨。1986年,经过一年的磋商和谈判,在当时的中国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的主持下,由广西柳工、厦门工程、河北宣工等国内的12家企业引进卡特彼勒关于装载机、推土机、集材机、发动机、变矩器、动力换挡变速箱和密封履带等方面的技术。由于在当时的技术引进中,涉及卡特彼勒公司的技术项目和企业最多,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卡特办”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卡特技术。

由于卡特彼勒技术的引进,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企业中诞生了当时占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近半壁江山的“四大家族”企业。到今天,这些公司很多已经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官员冯宝珊女士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当时的技术引进,使得中国企业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愿意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参与到中国机械制造业并购重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活动之中,并希望能够与中国企业分享卡特彼勒八十多年经营史的经验及教训,以缩短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同时在产业发展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进程中,更多的分享卡特彼勒的成功经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之一句话,卡特彼勒愿在当前的低谷时期同我们的中国客户以及中国同行携手同行,共同为走出经济低谷做出努力。

贡献中国,祝福中国

《WTO经济导刊》:您对新中国60华诞有什么祝福吗?

朱季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作为卡特彼勒中国公司的代表,希望通过贵刊转达卡特彼勒公司全球董事会以及最高管理者的声音,卡特彼勒有着长期投资中国、建设中国、贡献中国的决心,不管是在中美关系还是贸易事务上,都将继续扮演积极的角色。而我们每个卡特彼勒中国公司的员工也都将是这一决心的身体力行者。同时,卡特彼勒也对中国60华诞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祝福中国日益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季明卡特彼勒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宝宝
愿同你来日方长
《福布斯》卡特彼勒营收下滑
节能、高效 中国挖掘机“鱼与熊掌”能否兼得?Caterpillar(卡特彼勒)专家作客《今日开讲》,给出肯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