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代纤维质量监督管理的产生与沿革(2)

2009-12-07

中国纤检 2009年7期
关键词:品级检验局纤检

宁 言

我国纤维质量机构产生的初期为“监检合一”及内外贸纤维质量均管的模式。

1902年9月,清政府上海道会同棉花同业公所设立的上海棉花检验局,主持棉花水分检验工作,取缔在棉花中掺水。从该局的职能看,既履行棉花质量检验工作职能又履行棉花掺水取缔职能。从检验工作范围看,不仅受理用于国内交易的棉花的检验,而且受理进出口棉花的检验。由此可见,我国纤维质量监督机构产生的初期是“监检合一”,内外贸棉花质量检验均管模式。

1929年3月1日上海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上海商品检验局,规定出口棉花必须经其检验。随后汉口、青岛政府也相继设立了商品检验局。至此,我国棉花出口检验工作与国内交易棉花的检验工作,分别设机构归口管理。这种监管模式基本延续至今,与美国出口棉花和国棉国内交易质量,均由美国农业部所属的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统一监管是不同的。在队伍、技术基础建设上是否节约资源;组织效能和监管效能是否利于最大发挥,其利弊值得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旧中国专业纤检机构一直不健全,一些没有专业纤检机构而建有商检机构的地方,内外贸纤检工作商检局也做。说明内外贸棉花质量检验由一个机构均管模式是行得通的。由专业纤检机构一家出检验证书作为法律认可证书,有利于国家行政管理,也能适应国际贸易需要。澳大利亚羊毛局就曾多次要求中纤局代理其出口中国羊毛的质量检验。

我国近代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以技术法规规范为基础。

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对棉花等纤维质量有科学的评定方法,并且在一国或多国范围内形成统一规范。

我国棉花质量统一规范首先是从出口棉花开始的。1930年11月,国民党政府工商部公布《棉花检验规程》,规定了棉花水分合格标准,凡不合格的棉花禁止出口,海关要凭检验合格证书才能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由农作物检验处主任叶元鼎引进美国棉花分级标准,并采集各地棉样,订立了第一套国产棉花品级实物标准。我国棉花标准制定工作迈出重要一步。

1932年1月,上海商品检验局在美国棉花品级实物标准的基础上,采集全国棉样,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国产棉花品级标准(包括实物标准),在棉商申请检验棉花水分时,试行棉花品级检验和品质检验(手扯长度、长度整齐率、强度、杂质)。

1933年10月,国民党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下属棉业统制委员会成立,棉业统制委员会下设棉花分级室,由叶元鼎、狄福参照引进的美国棉花分级标准重新研究制定我国棉花分级标准。将全国棉花分为六类:1长绒美种棉品级标准;2短绒美种棉品级标准;3黑籽中棉品级标准;4白籽中棉品级标准;5粗绒棉品级标准;6特粗棉品级标准。推广棉花分级检验工作。我国棉花标准进一步完善。

1935年6月,棉业统制委员会公布了棉花品级标准(包括棉花品级实物标准),棉花手扯长度分级标准(分13个级别)、棉花长度整齐率和强度的标准。至此我国规范纤维质量以及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基础基本形成。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纤维质量技术法规规范是近代纤维生产流通的也是纤维质量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和基础。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制定统一的纤维标准等技术规范,并在所辖地域内监督管理推动其实施,以适应纤维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相关贸易正常发展的客观需要。(待续)

猜你喜欢

品级检验局纤检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加拿大发布食品安全检测公告
交通运输部正式履行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
越南23家鮰鱼生产企业获准对美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