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可能与现实之间

2009-12-07

中国纤检 2009年7期
关键词:体制棉花加工

刘 莉

5月的厦门,阳光明媚,空气中茉莉和报春花的芳香似在告诉人们,这里的季节已接近了春夏之交。

季节变化的意义有很多,对于参加全国纤检机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议的代表们来说,这个季节意味着一个棉花年度的结束和新棉花年度的开始。代表们在听取中纤局陆阳局长的重要讲话、王丹涛处长作的总结报告后,7个纤检局、所的重点发言也启发各地代表的工作思路,增添了推进新棉花年度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信心。

积极探索监管方法,提高监督有效性

2008棉花年度,我局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监督管理的主要方法:一是对新体制企业回潮率在线测定装置进行检定。根据我局在新疆棉入储中发现棉包回潮率易存在问题的情况,我局及时部署对全省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棉包回潮率在线测定装置进行检定。分两个检定小组严格按照中纤局发布的《棉包回潮率在线测定装置检定规程》逐家进行检定,对合格的发放了合格证书,确保各企业在用棉包回潮率在线测定装置的准确,也为日后的监督检查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大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专项检查力度。根据国储棉入储过程中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局及时组织全省纤检机构的稽查人员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制定检查方案,广泛、快速地对我省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有效保证了我省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棉花入储质量。主要做法如下:对在线回潮率进行检查;对棉花加工过程进行检查:对库存棉花进行检查;对企业的加工信息进行检查。

我局按照上述方法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实施检查,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监督工作任重道远。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是随着棉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一项新工作,监督检查的内容、形式与旧体制棉花企业应有所区别。针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管机制还未完善,企业自觉履行质量义务的意识相对较弱,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还没有形成,监督检查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对较多,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找准监督检查的切入点

目前,奎屯辖区参加质检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已达到24家,27条生产线,截止到2009年4月10日,仪器化检验12.1万吨,首次突破12万吨大关。

我们的做法是,先由加工企业提出参加质检改革的申请,再由当地发改委根据加工企业的地理位置、年加工能力,质量信誉度、资金实力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核实,然后报上级发改委审批。目前,奎屯市辖区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3家,已经参加质检体制改革企业共计24家,计27条生产线,2009年已申报质检体制改革的企业有2家,现已基本改造完毕。奎屯辖区参加质检改革的企业布局合理。有7家加工企业未参加改造,主要原因,一是加工企业资金不足,没有能力改造,二是个别加工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能力不佳,发展潜力不大。针对“2009年度后,生产小包棉将是违规行为”的这一情况,我单位一是加强政策的大力宣传;二是给未改造的加工企业创造条件,使其尽快加入到新体制改革中去;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加工企业进行登记造册,并禁止其进行生产。已送检的企业中兵团企业基本上安装了烘干设备,地方企业大部分没有安装烘干设备,主要原因:资金紧缺,现有设备中在线回潮率检测、称重,取样环节容易使加工企业弄虚作假。

我们对企业完成更新改造进行验收和资格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打包机是否更改为400型打包机;二是配套装置是否齐全,包括自动取样装置、称重装置、在线回潮率检测装置、条码信息系统等;三是籽棉和皮棉放置场地是否具备条件;四是是否建有留样室等。通过专业人员的全面检查验收,所有参加质检改革企业在更新改造方面做得都比较好,全部通过了资格审查。对加工企业取样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不定期对取样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加大所取样品的真实性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对所取样品现场随机抽查,并和相应条码的大包棉花质量现场进行对比,实验室对接收的样品主要在形态、重量上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对新体制企业的规范管理;推进新体制企业申报公证检验

按博州地区加工企业布局规划,2008年度结束仍未完成改造的加工企业有6家。其中有4家企业取得的是2009年技改指标,在这4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已完成加工设备技术改造,还有1家企业正在技改中。另外2家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未取得技改指标。取得技改指标的4家企业均能够按期在2009年度结束前完成改造。

在加强对新体制企业的规范管理上,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大企业质保能力审查。二是健全企业质量档案,对企业质量经营状况及监督检查情况适时录入质量信息库,并按时对企业质保能力进行复检,实行分类监管。三是加大成包皮棉监督检查、抽检力度。四是加大企业制度的管理并落实检查,严格企业的取消制度。

为保证仪器化公检数据真实准确,加工企业取样员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最后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但就目前棉花加工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加工普遍存在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岗位职责不明确,时常会出现经过培训的取样员不一定在岗,而在岗的取样人员又不一定受过培训,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仪器化公检工作的质量。要想保证仪器化公检样品的真实性,一是要求企业必须定岗定责,确立专职取样人员;二是对企业进行质保能力审查时,不仅检查企业取样员证,还必须要求取样人员到场,检查是否“人证合一”;三是在企业加工期间,不定期深入企业加工车间进行监督检查,确定现场取样人员是否取证;四是“双百”战役检查中继续对取样人员及其证件进行核对,一经发现将视为违规操作,进行相应处理。

努力与试点企业始终保持密切联系

淄博市纤维检验所从2007年11月底开始,在山东省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中,开展了仪器化检验的试点工作。山东省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于一体的国有控股大型纺织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牛仔服饰产品生产企业。

从2007年12月初开始,我所对兰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厂的所有无HVI检验数据的棉花,全部进行了仪器化检验,截至目前,共检验棉花741批16332吨。其中逐包抽样检验的17批375吨;10%抽样检验的724批15957吨。

在检验工作中,我们与试点企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及时

解决检验工作中存在的技术细节问题。为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所多次与企业有关人员接洽协调,解决检验工作中涉及的技术细节问题,从棉花到厂后如何报验、怎样进行抽样、对棉包和样品进行标示,如何根据检验数据进行挑包倒垛管理等,到检验样品的运输、保管、检验数据的传输方式和要求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在中纤局有关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检验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我所提供的HVI检验数据采用网络传输的方式,可以顺畅地进入企业的EFS系统,完全满足了企业生产配棉的需要。

在试点检验工作之初,纺织企业对检验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提出的要求之高,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随着与企业的不断沟通交流,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提供的HVI数据,是企业选择配棉方案的直接依据,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确保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检验数据,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不仅在经营棉仪器化检验试点工作中如此,在新体制棉花检验工作中也是如此。因为我们检验的新体制棉花进入企业后,一旦发现我们提供的检验数据不准确,企业就会放弃直接使用原始的HVI检验结果,这对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对我们整个纤检机构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

立足一个“实”字,统一思想,充分准备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变革,涉及棉花相关的各行各业,而作为纤检机构首先是改革的中坚力量,如何积极地思考应对,决定着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德州是产棉老区,棉花种植历史久远,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棉花加工业,我们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既然参与改革,就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全所上下齐动员,认真领会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紧紧围绕改革的推进多方面考虑去做工作。

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在册的棉花加工企业深入调研筛选,找出近几年善于经营,目光长远,造势发展的棉花加工企业,并多次深入企业座谈,更新企业负责人的观念,从政策上全力支持企业,引导企业紧跟国家形势,放眼长远发展,积极加入到改革中来。只有企业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自己主动地加入改革,企业才会有动力、有魄力去克服困难,谋求发展,从而推进改革的步伐。经常“特别关注”这些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各个方面做工作,潜移默化地让企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国家对新体制企业的支持,要想发展下去,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在做好企业工作的同时,自身的建设也十分重要,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根据工作需要,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检验环境。通过这几年的运行,为了使检验更合理紧凑,2008年上半年我所投入专项资金,改造了感官检验室和样品周转室,与恒温恒湿实验室紧密衔接,方便了检验的进行,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大技术人员的储备。每年安排专人学习并熟练掌握HVI的操作,从中选出技术熟练的再参加国家、省级的技术培训,操作人员随HVI数量的增加而配备,始终保证检验繁忙季节操作人员的充足。仪器维护人员由最初的1名增至3名,在参加全国培训的基础上,由老带新,维护人员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多方分析问题,集思广益,便于仪器故障的解决,及时有效地保证了HVI的正常运行。

推进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截至2008年12月,全市共有12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改造升级任务,2009年度市发改委又新立项2家,即将完成更新改造。一批棉花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发展和壮大,全市大包棉花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棉花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天门市恒鑫棉业生产的皮棉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

在推进全市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

1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结合市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的大政策,我局密切配合,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专题会议等为载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参加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和省、市政府的部署,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2积极参与,编制规划。通过对全市棉花生产,需求及加工业布局情况的调查摸底,经多方征求意见,会同市发改委积极参与编制了《2005—2009年天门市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意见》,按照“增量发展与存量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棉花加工业,合理布局加工能力和各年度改造计划。3培植典型,树立典范。1998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天门市棉花加工企业一度发展到117家,数量众多、设备落后、规模偏小。实施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后,市纤维检验局对过去具备一定实力的加工厂进行技术扶持,抓典型、树表率,培植了以银田、昌丰、恒鑫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取消了30余家企业的加工资格,净化了我市棉花加工业市场。4落实政策,支持发展。按照“积极稳妥、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自2005年起,天门市纤检局会同市发改委,农发行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讲解政策,安排改造更新计划,引导企业向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顺利过渡到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5技术指导,全面服务。纤检机构不仅是国家对棉花行使管理和检验的部门,更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部门。在企业进行新体制改造的过程中,我局采取驻厂指导的措施,由专人帮助企业搞好实验室及车间环境改造,更新检验仪器,现场解决400吨大型打包机,条码信息管理系统等辅助设备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合理配置棉花质量检验人员,搞好技术人员培训,有效地为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注人文,提升质量

2007年我所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优化了检验流程,设置了检验样品的待检,已检、留存区域,并增设了样品抽检室、样品出入货梯、废弃样品打包间、人员休息室,管理员室等。这些检验区域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样品在检验流程中的有序运转、合理到位,同时也为检验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检验环境。

在人员管理方面,我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人性化管理:(1)经常性地开展职工的思想教育,使每位职工都能融入到以仪器化公检为核心的工作氛围中,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2)注重加强细节建设,在检验环境中设置温馨提示,如在感官检验环节设置“品质在您心中,您能行”的小提示,增加感官检验人员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在样品交接环节设置“进样出样要记清,品质效率源于您”的小提示,使样品管理员时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休息室张贴“今天您辛苦了”的提示,摆放鲜花和盆景,准备茶叶和咖啡,放置医药箱,配备舒适的沙发。这些看似微小的设置,都可以使工作人员在休息时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有效缓解工作压力,从而使每位检验人员自信与自律,极大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作效率。(3)为了更好地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岗位绩效和操作计件等奖励机制,建立差错记录,差错警示制度。根据检验数量和质量实施每周一评比每周一奖励,并定期召开阶段性表彰大会等措施,可极大地增强检验人员对质量把握的信心,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领会质量管理的内涵,克服“厌战”的心理,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升华”。

2008年是我所检验数量激增的一年。面对检验数量的增加,我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通过制度的完善、人员的优化、程序的落实,形成了一种“人文”管理的氛围,以制度约束人,以文化提高人,以优化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严格工作程序督促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体制棉花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棉花是花吗?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棉花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