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
2009-12-07朱晨晖
朱晨晖
摘要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系统流动性风险在流动性螺旋中的演变给流动性风险监管带来了巨大冲击,从宏观架构、监管模式和具体监管方法上无不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了全球金融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方向,包括应该作出的相应变革和已经正在展开的行动。
关键词 流动性流动性监管 变革 参与原则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回顾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追究全球金融体系紊乱的源头时,美国的次级债和众多金融企业的贪婪固然难辞其咎,金融系统流动性监管的不力更是危机向纵深发展乃至波及全球的深层次原因。从危机爆发之初的流动性泛滥,到转眼之间的全球流动性不足的困境①都表明,对于流动性的监管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数量指标分析上,流动性必须是一种对经济金融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全面考察。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流动性变化及其相关管理问题。
一、对流动性概念的理解
流动性,简单来说就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和价格尺度之间的关系。关于流动性具体内涵的理解有很多种,下面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流动性的内涵。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而言,主要存在两种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流动性。前者是指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达成交易的速度或者说是市场参与者以市场价格成交的可能性。如果一支股票在市场中很容易交割,那么说明这支股票具有较好的市场流动性,也就是说它具有较低的买卖价差、较小的价格影响、具有高弹性以及易查找的特性②。后者则指的是某一项资产能够迅速无损变现的可能性。如果银行或者投资者从其自身的资产或者它放出的贷款中获得足够可用现金,说明其具备较好的资金流动性。
从流动性内涵所对应的金融层次来看,流动性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资金流行性,第二个层面是市场流动性。第三个层面是银行体系的整体流动性,银行准备金、信贷和总资产规模的扩张是银行流动性关注的重点。第四个层面是全社会的整体流动性状况。将整个社会的资产交易环境作为考察对象,将金融市场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综合考虑,以便从经济整体的资金融通便利程度来考察流动性状况。
从流动性被考察的主体而言,流动性还可以相应地划分为内部流动性和外部流动性。内部流动性是针对被考察对象的内部流动性状况而言。在对相关机构持有的资产状况进行分析时,如果考察对象的流动资产相对于其流动负债较多,则可以认为它的流动性是充裕的。外部流动性可以视为当经济主体的内部流动性不足时,外部所能给予的流动性支持。
二、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风险演变
对于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问题,IMF在2008年4月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流动性可以从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两个角度来考察。金融危机从酝酿、爆发直至目前的发展过程,是依照流动性螺旋线理论发展演变的。
首先看银行体系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关系。当银行持有的低风险资产超过了它们期望的合理水平,它们就会减少低风险资产持有的比例,相对增加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信贷扩张往往就是商业银行增加高风险资产的现实选择。信贷扩张一方面直接增加了资产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从而增加居民对市场投资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其顺周期的特点,信贷扩张往往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同步性增长,这样更会增强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而在市场流动性较高时,资产价格就开始大幅度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弱化了银行与借款者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为银行增加信贷提供了激励。因此市场流动性与银行流动性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一个流动性螺旋。并且,在这个螺旋式运动中,金融创新的出现也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③。而一旦流动性螺旋的运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断裂,流动性的膨胀将嘎然而止,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将迅速掉转直下,朝着紧缩的方向螺旋式下降。原来在市场上本可以便捷流通的有价证券转眼间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债券下跌、股价缩水,红红火火的金融市场一下就变得满目狼藉。银行体系同时也遭受重创,不仅大量的市场投资受损,同时传统的信贷业务也面临了极大的压力。金融机构普遍出现资金缺口,为了度过难关,各家机构只有不计成本地抛出手中的资产,以满足陷阱式的流动性需求。而这又将对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形成进一步的冲击,从而将流动性危机推向更黑的深渊④。
就这样,流动性风险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完成了从过剩到危机的变化。它充分市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融资流动性和整体流动性危机的之间紧密联系。
三、现有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变革
基于以上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理解和它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演变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清楚地表明,现有的监管体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首先,过去主要依靠各国监管当局监管的和银行自身的管理已经不足以应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风险几乎是每次金融危机的必然体现,但是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流动性风险却有着其自身的独特之处。第一,危机爆发之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一国或是某一地区,而是伴随着高度发达的金融衍生品蔓延至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第二,现有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创新的金融。以冰岛倒闭的三家银行为例,其本身各项指标都符合巴塞尔协议和欧盟银行监管规则的要求,却仍然难逃厄运。第三,当内部流动性不足时,外部流动性充裕的主体可以为其提供流动性。⑤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扮演这一角色的往往是IMF和西方发达国家,然而现在自顾不暇的发达国家无力承担,IMF也不得不大幅增资以解资⑥金匮乏。
其次,当前的流动性监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准备金、货币供应、信贷、资产比率等数量指标,已经难以反映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变化。一年多以前,当我们讨论流动性问题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流动性不足将迅速成为困扰全球金融经济的难题。在我们还未能从流动性过剩的讨论中冷静下来时,流动性不足的困境就立刻摆在了面前。美国近来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点,基础货币增长迅速,存款机构的超额准备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增长强劲,正常的经济学推论应该是正处于上升经济阶段或者面临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但现实却是美国正面临着流动性危机。
最后,传统的预警和应对措施也面临严峻挑战。以压力测试或情景分析为例,⑦银行的压力测试通常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他风险等方面内容,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压力测试焦点都集中于特殊事件的影响或者企业特定的冲击。⑧然而,金融危机中大量的银行倒闭事件表明,压力测试不能仅局限于上述内容,还应能够体现更大范围内的市场变化⑨的影响、市场整体冲击和偶发事件导致的其他银行的行为反映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定义一个合理的压力水平对于银行和监管机构而言也同样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此外,银行的意外开支融资计划、表外业务活动、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等等措施都在此次危机中暴露出一定缺陷。
正是基于此次金融危机中流动性风险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及其带来的挑战,现行的流动性监管体制已经开始面临变革。巴塞尔委员会针对最近发生的银行流动性问题,先后发布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挑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提高银行体系危机应对能力的若干建议》等文件,致力于流动性监管的改革。
基于以上的分析,未来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变革方向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流动性问题亟需一个各国联合监管的体制。如前所述,日趋自由和庞大的金融系统依靠无比复杂的数据模型制造着看似更为稳定的表象,殊不知却隐藏了如此巨大的系统性风险⑩。依据蝴蝶效应和黑天鹅理论 ,我们清楚地发现,全球化的金融系统下已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因此,过去依靠各国监管当局和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监管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在这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和研究人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是否有必要对跨国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制定全球统一的监管规则,从而使各国银行能够有效地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也有学者提出,应当建立一个国际流动性提供的最后手段(international liquidity-provider of last resort)的制度 。
未来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应该是各国分别监管和整体协调相结合的机制,辅以全球统一的监管规则。至于整体协调责任的承担者,IMF或者金融稳定论坛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第二,对流动性的监管不能再再停留于传统的数量指标分析上,流动性必须是一种对经济金融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全面考察。过去的系统流动性风险分析主要集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关指标上,只是偶尔考虑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但是随着金融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大量提款投入证券市场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从而绕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因此,未来的监管不仅要关注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金融市场乃至相关市场和机构的关联关系都应一并考虑在内。
基于此种考虑,以英国为代表的单一监管机构模式 的监管格局应该是更符合金融发展的趋势。
第三,具体监管方法的与时俱进。如前所述,传统的监管方法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虽不可否认其价值,但也充分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在此方面,巴塞尔委员已就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全球性最佳惯例进行了更新 ,并认为这些惯例能够消除银行业已经暴露出的一系列缺陷,涉及压力测试的方法、非常规性的融资计划、表内和表外业务以及非常规性业务管理等方面。
四、结语
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现有体制的缺陷以及相应的变革措施。当然,本文的分析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所做的分析和思考只是部分的,同时也是不够成熟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例如单一监管模式的优劣、对于跨境资金流动 的合作监管和信息交换、中央银行监管措施的反向信号问题、表外业务对流动性监管的冲击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流动性危机的“真实的假象” 面前,各国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的救市行为的风险监管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经济走向。当然,这些问题已经不是本论文的题目可以容纳的了。
总之,流动性风险监管体制在本次自大萧条以来最为深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下,宏观架构上需要建立各国分别监管和整体协调相结合的机制同时辅以全球统一的监管规则;监管模式上应采用单一监管机构模式以对经济金融系统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同时在具体监管方法上也要作出相应的革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法方向)
注释:
①胡志浩.透过金融危机看美国的流动性管理.载http://www.ceibs.edu/clfc_c/images/20081202/14061.pdf (2009.5.3访问)。
②See Lasse Heje Pedersen, “Liquidity risk and the current crisis”, http://www.voxeu.org/index.php?q=node/2566[Accessed May 6, 2009].
③例如,银行资产可以迅速地在金融市场被证券化转让,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散功能也使得融资活动似乎更加便捷可行,这就使得整个经济体的融资便利性将在流动性螺旋中被迅速放大。
④参见前引①和②。
⑤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如果是特定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危机,企业、银行、或是政府(如中央银行)可以提供外部流动性支持;如果包括金融市场、银行体系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出现流动性危机时,提供外部流动性支持的主体首先应该是本国的政府机构,这包括货币当局的流动性支持和财政部门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出现整体流动性危机,而本国金融当局却无法给予有效的支持,这时就只能依靠国外的流动性援助来扭转困境。
⑥虽然伦敦峰会的G20宣言达成了为IMF增资的共识,但是至今增资配额的具体分配仍在争议中无法落实。
⑦所谓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主观想象的)极端市场情况下,然后测试该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转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65536.htm。
⑧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and Supervisory Challenges" (2008) available at http:// www.bis.org/publ/bcbs136.pdf [Accessed May 5, 2009].
⑨这些变化包括市场整体事件、影响多个市场的事件或者同时发生的事件等等。
⑩See Steven L. Schwarcz, ” Systemic Risk”, 97 Geo. L.J. 19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