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本质之我见
2009-12-07靳光宗
靳光宗
摘要 本文着力于对社会保障的本质进行分析,随后对谁应该对社会保障付费及社会保障水平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文章的最后对中国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定义
(一)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险、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①
(二)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生产、市场化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第一,因为自然经济逐渐转为市场经济,使得养老等问题从家庭内部转变为社会问题,家庭无力自行解决养老及医疗等问题。同时市场经济还导致失业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需要劳动者受教育及培训。这样便提高了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成本,减少了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增大了劳动者就业的压力。第三,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优胜劣汰的同时又是周期性的经济,有繁荣和衰败期。第四,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
二、社会保障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一)社会保障的萌芽及其建立。
封建时代末期至19世纪70年代末属于济贫阶段,以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标志。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在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根本的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叛,保障特别项目有限,保障水平极其低下,保障效果也是十分不良的。
历史上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德国,原因如下:首先,当时德国刚建立大帝国不久,同时工人运动高涨,出于政治稳定的需要必须瓦解工人运动;其次,普法战争的胜利,德国获得大量赔款,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二)社会保障的本质。
社会保障是对那些由于社会的原因造成的个人福利损失的补偿,实质上是社会上层建筑为维护社会稳定继而保持其优势的一种付费。人们之所以组成社会并甘愿接受管制是因为社会使得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而非更差。所有人天生彼此平等,我们现实中的不平等是被民法带进来的。②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并受制于政府的一个主要的重大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我们决不能设想人民同意让任何人为伤害他们而统治他们。③譬如失业问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出现的,同时也无法根治。这使得失业者的福利出现损失。而因为社会进步使得非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大幅下降,使得人们不得不接受教育——不论你对教育的偏好如何。
(三)社会保障费的来源。
对社会稳定的要求越高付费就应越多。而个人按各自收益缴费是公平的,因为收入高者社会规则对其有利程度大于收入低者,社会动荡对其带来的影响就大。就好像无产阶级之所以革命性强就是因为其一无所有,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其境遇也很难变得更糟。
(四)社会保障水平的划定。
社会保障的作用就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那么社会保障的水平应该订到能够维持社会整体稳定这一限度上。社会保障水平L是关于自变量公民民主意识c、社会繁荣程度r(与两者同比例增长)和因变量社会习俗及他国保障水平的一个函数。L=F(C,R)
三、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保障“碎片化”
郑秉文先生曾多次提到中国社会保障“碎片化”的问题。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至少可以分为三块: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社会保障的本质是对社会稳定这一产品的付费,就中国资源与权力的分配来看公务员占有的资源最多,城镇居民次之,农民基数大但作为一个整体对资源与权力占有却最少。对一个社会来说,资源与权力占有多的阶层的重要性与对保证其稳定的需求最为迫切。那么在普遍的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满的时候,必然优先满足优势阶层的需求。同时,中国社会保障的“碎片化”还源于中国民主意识、社会繁荣程度的碎片化。中国长期的经济文化的不平等是中国社会保障不平等的根源。你不可能去苛求别人赋予你自己本身意识不到得权利。这必然导致了国民社会保障支出的极小化而国民福利损失的最大化。如果对精英阶层的保障超过了其自身所创造的收益(超出部分反而来自底层的逆向补贴),那么就不可能使其他阶层福利向其靠拢,并随着底层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而加剧社会矛盾。可以把西方的高福利模式理解为是由于其经济收入的扁平化和全体民众的民主化。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保障程度的粘性问题。首先,不是所有人会使用自己的权利;其次,高保障一般也伴随着高缴费率,这也是一种消费门槛。现行社会保障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也对政府执政能力要求很高。
四、结语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的话,社会保障就相当于为保持其稳定工作所必须的维护。毫无疑问,核心部分的维护费用比不太重要的部分的维护费用要高。同时,当几个部分都发生问题时,肯定是优先修理核心部件。□
(作者: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社会保障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管理)
注释:
①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②[英]霍布斯.应星译.论公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③[英]洛克.赵伯茨.译.政府论2篇.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郑波,熊宵.浅析我国社会保障税费之争..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9).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M],2008 .
[3]董克用.中国经济改革30年(社会保障卷)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1).
[4]刘孟琦.国外社会保障法制度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业月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