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
2009-12-07耿凤珠
耿凤珠
摘要纵观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民营企业经历了体制外的初始发育阶段,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得益于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推动、鼓励和指导。因此,当前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必须进一步探析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作用,营造更好的宏观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新台阶。
关键词民营经济 负面影响 政府行为 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一、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民营经济虽然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
1、市场准入受到限制。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经济还有不少限制。中国在某些行业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民营经济进入,可是“明宽暗管”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一些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融资、用地、收费等方面,民营经济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2、融资方面还不便利。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调查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在近年通过国有银行和信用社系统融资的比例,始终没有高于它们得到的资金的20%。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弱势地位却是普遍认可的。
3、权益保障不够,立法不够完善。中国内地对公民的投资性资产没有法律明文保护,《刑法》中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条款也显不足,法律上对公民投资性资产的保护很模糊,促使私营企业主把资产转向境外,导致资本外逃,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负面影响
地方政府行为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领导热衷于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的排位,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粗放经营方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招商引资中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忽视项目的质量以及公众利益;
二是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地方政府本应承担的培育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优化投资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等公共服务职能却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有的政府部门存在寻租行为。权力部门利益化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约束。审批环节多,把服务、管理变成收费、部门之间推诿以及名目众多的部门检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地方政府行为的发展方向
首先,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地民营经济发展中应该有所作为。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适时、适度的调控和干预,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地方政府在提供基础设施、解决投融资等难点问题、审批制度改革、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其次,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和职能,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可进一步合并,以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与此同时,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积极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推行即网上审批、提高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第三,支持民营企业要从政策优惠向改善发展环境转变。虽然税收优惠、补贴等直接的支持手段对一些企业的选址有一定的影响,但大部分民营企业更注重一个城市的发展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技术支持、政府办事效率等。
四、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行为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和存在不少宏观制约因素的实际,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制度创新上,要大胆改革和突破,发挥政策优势,大力营造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民营经济合理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要进一步清理政府的审批事项,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组织办理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打破行业垄断。切实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改善硬环境,营造精干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
其次,打造政府的能力。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克服部门保护主义,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强市场监管,制裁和惩罚市场中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取缔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竞争;掌握经济发展信息,把准市场运行脉络,形成驾驶市场经济的能力、统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宏观调控能力。
再次,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即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先进的技术进步体系、灵活的经济营运机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推进、产业化发展,形成民营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红雨.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财经论丛.2003.(4).
[2]许秀江.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3.(2).
[3]王利民.官员与私营企业之间相互勾结、是当前经济案件一个突出特点.体制改革.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