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能否“适用”?

2009-12-07熊梦楚

上海戏剧 2009年8期
关键词:小剧场芥末排练

熊梦楚

六月末的申城,唯一能与35度以上持续高温媲美的,恐怕只有小剧场话剧了。本土小剧场话剧早已甩开膀子大干了几场,而守着众多艺术院团、院校及其艺术人才的北京也不甘寂寞,拉扯着一批民间制作的小剧场话剧集中造访上海从《嫁给经济适用男》的京沪同步首演,到《如果,我不是我》、《谁爱谁,爱谁谁》的再度来沪“探亲”,为沪上话剧市场不断添上了几盘口味各异的凉菜。

谈起京派菜肴,上海人大多会将其与本帮菜作个比较

京菜价格低、分量足,口味重、制作糙(御膳除外),不过,这回几道“京派凉菜”票价并不算便宜,两小时以上的演出时长则还算足量。而关于口味浓淡和制作粗细的问题,则需要食客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品评了。

菜肴的质量与口味,取决于选材用料、烹饪技巧、造型包装等各个因素和环节,一部话剧的制作,也是如此。以上这些民间小剧场话剧,大多采用了相对低廉的原料、简洁的手艺和经济的包装——投资少、人员简、周期短,力求“经济适用”。

“经济”可以,适用就好。从“政府组织、企业建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到“身高一般、发型传统,相貌过目即忘:性格温和,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无红颜知己;月薪三千至一万元,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一般从事教育、IT、机械制造、技术类行业”的经济适用男,都是现下人们双手欢迎的。这种民间小剧场话剧的经济性,大多体现在

剧本大多改编自己没有著作权问题的经典剧本,编剧有时为导演兼任或创作团队集体创作:演员尽可琵控制在4人左右,若角色众多,可考虑删减、合并或由一名演员分饰多个角色。为控制成本,原则上不聘请明星大腕(为达到特殊宣传效果除外);布景服装尽量简单,大量减少专门制作,用料轻便,便于换场及巡演;灯光多媒体从简,以常规灯具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昂贵特殊器材;排练周期控制在一个月左右,以减少排练费用及日常开销。

“经济”容易,“适用”就难。北京有一道传统凉菜“芥末墩”。只选用白菜加芥末、白糖、白醋腌制而成,吃口酸、甜、脆、辣、香俱全。一部经济的小剧场话剧,是否也能像它那样让观众印象深刻呢?

笔者觉得,剧本是原创也好,是改编也罢,都应该精心为之。仅靠像《嫁给经济适用男》中网络段子满天飞,时尚流行语和影视热门桥段胡拼乱凑,是不可能打动观众的。《谁爱谁,爱谁谁》虽然打着改编自奥地利剧作家施尼茨勒的代表作《轮舞》的旗号,其实除人物构架的创意与原剧本略有相似外,人物设置、台词设计、结构安排都与原作相距甚远。甚至连原作者想通过剧中十个人物的连续交欢恰似跳轮舞一般的过程,来描绘城市不同阶层男女假借爱情之名行情欲之实的扭曲心理的本意,该剧也没有涉及,这样的改编有些名不副实。

演员少,没关系,但好钢还是要用在刀刃上,一个不合适的演员会让一部戏大打折扣,一个出色的角色创造却会让观众回味很久—就像《如果,我不是我》里迷茫的莫默和执著的孙同,每个观众都会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千篇一律、毫无性格的人物,就算再多,也会使观众难以分清谁是谁、谁爱谁。

舞美简,没关系,但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导演的设计、人物的设计、空间的设计。《如果,我不是我》繁杂的公寓布置,并不一定强过《嫁给经济适用男》中的一桌二椅,《谁爱谁、爱谁谁》中缜密的机关使用,甚至不如《如果,我不是我》中简单的推倒一面墙来得震撼有时,一个鲜明的道具、一束简洁的定点光,也能像“芥末墩”里的芥末一样让人汗毛竖立、感触至深。

周期短,没关系,但精益求精的逭求不应放弃,更不可粗制滥造。在一个月创作一部戏已成惯例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为剧作的质量多考虑考虑呢?在采访《如果,我不是我》的导演兼编剧周申时,他提到,作品从排练到演出虽只用了一两个月,但前期剧本的创作和导演的构思,却花了很长时间。确实,一个作品的孕育和诞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快速的制作、简单的拷贝、不加筛选的照搬和模仿,甚至在作品尚未成熟时就推向观众,美其名曰“边演边磨合”的做法,都是对艺术、对观众的极不负责任。一个没有经过缜密构思、充分排练的作品,就像是一个早产儿,是无法弥补的先天不足。

一道传世佳肴,离不开独到的构思与包装:一部成功的小剧场话剧,更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和宣传在这一点上,一贯坚持“经济”的小剧场话剧却是不遗余力的报纸杂志的软文介绍、电视广播的以身相告诉,网络论坛上的枪手评论,甚至地铁里发放的单片、出租车里的移动广告,都无时无刻地挥洒着各种演出信息。不过,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真能有效引起关注的有效信息并不多,精心的策划是成功的法宝。从《如果,我不是我》主推描写80后的情感生活、首演免费发放剧中原创音乐原声大碟。到《谁爱谁,爱谁谁》在上海庆祝全国巡演第100场及作品中“海派文化”的加入,再到以网络热点“经济适用男”为创意的《嫁给经济适用男》的京沪同步首演,我们从中可以强烈感觉到现今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笔者希望的是,今后能看到这些小剧场话剧的主创人员能把放在策划与宣传上的才思、投资同样多地投入到作品本身的制作中来,有朝一日,小剧场的餐桌上能出现更多的经济适用、特色鲜明的精美佳肴,而不是胡乱拼凑、粗制滥造的街摊小吃。

猜你喜欢

小剧场芥末排练
法国人餐桌离不开芥末酱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乐师
明星编辑秀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芥末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