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天幻箫音》的艺术特色

2009-12-04

人民音乐 2009年9期
关键词:音色乐曲传统

康 涛

箫为主奏乐器的《天幻箫音》,是张维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大胆吸取西方音乐作曲技法,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多方位开发中国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思维与现代音乐思维融合、传统文化意识跟现代人文意识的表达融为一体这样一种音乐创作理念的体现。虽然在今天看来,这已经是12年前录制的作品,但是,即使现在重听作品,无论是从创作还是演奏的角度,这部作品仍然不失新意,给今天的音乐创作带来启示。

一、《天幻箫音》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箫作为中国本土的古老乐器,音色凄迷幽怨,其悠扬而深沉的音调,在审美中经常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在中国传统器乐形成的诸多审美特点中,“琴箫合鸣”已经形成一种更富文人性的音乐演奏形式,这使得箫在很大程度是在与古琴的共生中延伸自己的艺术魅力并获得发展的。箫乐受古琴“清、幽、淡、雅、远” 审美旨趣的影响,形成了追求古朴典雅、清幽深远意境的演奏风格,因此,箫最终成为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作为笛箫演奏家的张维良,一直对箫有着一种格外的偏爱。他在《天幻箫音》CD专辑的说明中曾这样谈到:“每当我想起箫,心中总有一种悠悠然、凄凄然的感觉。当一股肺腑之气通过一根小小的竹管从十指流出的时候,我已忘记了自我,时间和空间已没有确定的概念,我仿佛在与古人闲谈,在与自然对话。这一极富个人情感的乐器,使我常常沉浸在古与今、真与幻的境界之中。”

当张维良从学校毕业并活跃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时,他开始接触到所谓“New Age”音乐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一些音乐家将电子合成器音响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即兴演奏方式,这种演奏方式启迪了许多音乐家,运用各种手法开拓新的音乐创作领域。到了70年代,在一群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既非流行又非古典、颇具实验性质的乐风被称为“New Age”,意思是“划时代、新世纪的音乐”。90年代以后,New Age呈现了更加多样化的风貌,发展为当代乐坛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流派。New Age音乐包容性强,主题丰富,取材广泛,不循常规,尤其对张维良具有吸引力的是,在这种创作中,全球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成为其素材。这种音乐以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背景,讲求丰富的音效,华丽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和逼真的氛围。在上世纪末,当喜多郎和雅尼音乐风靡全球时,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张维良从中受到启示,开始思索寻求电子音乐与中国民族乐器相结合的新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手段。

1995年,张维良与香港雨果音像制作有限公司易有伍先生在北京的一次会面,谈到了以箫独奏的形式制作“新音乐”唱片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易先生的认同,双方共同的想法促成了这次良好的合作。正是基于这样的机缘,1996年8月,诞生了经雨果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制作并推出、由张维良作曲并担任箫乐器独奏、侯牧人担任MIDI制作、充分体现民乐创作新思维、具有民族特色和与东方韵味的《天幻箫音》这张“新音乐”CD。

《天幻箫音》以箫为主奏乐器,融合运用电子合成器,MIDI等现代电子乐器和人声、西洋弦乐以及非中国打击乐等合制而成,其间又巧妙穿插了古筝、古琴、埙等传统乐器,在充满灵性的人声和富有魔力的MIDI等多种复合音色的衬托下,极具魅力的箫音如行云在天、流水在川。正是在这首作品中,New Age风格的电子音乐,成为张维良多年涌动于心中的乐思最好的表达方式。

《天幻箫音》由七首独立的乐曲组成,每首乐曲皆以单字作标题,分别为《索》、《真》、《卜》、《伧》、《幻》、《寞》、《玄》。在这七首乐曲中,创作者力求赋予作品自己感受到的多种音乐审美意象。

《索》以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所表达的意境为题材,借用了中国传统“琴歌”的表现方式,以琴、箫、唱为主体,刻画了李清照晚年抚琴吟唱的悲苦凄凉形象。而在录制这首乐曲的最后过程中,张维良的灵光闪现、突发奇想,加进了侯牧人的一声长啸,好似为才华洋溢的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古老中国社会里所遭受的不平发出一声呐喊。

《真》表现的是一位老人在经历人世沧桑后,看到天真纯洁的孩子们时,不禁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光的内心感慨。音乐表达了人们对真的向往、对和谐人生的追求。

《卜》造就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庄严境界,好似对远古先人的追忆和颂赞,象征人类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与回归自然大地的深切渴望。

《伧》以苏武牧羊的故事为题材,以耳熟能详的民间歌曲《苏武牧羊》为素材,箫的主题旋律在原素材的几个骨干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幻》 在MIDI营造出的富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太虚幻境中,以古老而传统的箫乐语言和现代演奏技法,表达月光下人们内心深邃幽微的意念与感觉。值得一提的是,此曲在箫演奏的节奏上很有特点,打破了传统节拍形式,在谱面写作的时候是算好了拍子的,但在演奏中却听不出拍子,感觉是自由的。

《寞》充满着哀怨情绪,开头一分多钟的尺八独白是张维良的即兴演奏。尺八的声音,令人感到压抑又似乎涌动着某种内在的动力,富于神秘感和戏剧性,撩起内心深处的悸动。在钢琴、筝的即兴伴奏下,尺八的演奏似怨女滔滔不绝诉说的心曲;而连绵不断的五声音阶的旋律形态,使那极具人性化的演绎更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

《玄》是张维良以特有的方式,用古老宗教辩证的哲理和现代人的情感向人们解释着大千世界。音乐中不时传出的阵阵诵经声,是张维良将北京白云观道士请进录音棚,将他们的吟诵录制下来并融入他创作的音乐中的,这也是这首乐曲的点睛之笔。渺渺箫音和诵经、吟唱融为一体,听来似乎有着撼天动地的力量,好似芸芸众生在超度自己的灵魂。

二、《天幻箫音》的创作特点

1.简约和谐的调性和声

《天幻箫音》没有太复杂的调性与和声,与各种追求不协和音响的趣味不同,采用了和谐的声部关系和传统的五声性音阶为主的旋律,听起来给人一种非常祥和的感觉,这是符合New Age音乐的审美情趣的。简约和谐的和声同时借助电子声音,表现出天高地阔和未曾受过一丝污染的净土,赋予作品新的音响、音色和风格。

2.重音色组合的乐队编配

在音色和乐队编配上,音色变幻奇异,空灵神秘。每首曲子的乐队编制都不同,将弦乐团、铜管、电子合成器、筝、三弦、萨克斯管、打击乐组、合唱重唱等不同的音乐形式,根据特定乐曲进行随机组合,甚至还将一整组北京白云观道士都请到了录音棚。参加《天幻箫音》录制的所有演奏和演唱人员,如侯牧人、朱桦、梁大男、杨勇、黑鸭子组合、中国广播少年合唱团等都是优秀的音乐家或团组,他们为《天幻箫音》添光增色。《天幻箫音》丰富的音色组合与乐队编制,体现了现代音色趣味追求和现代美学思潮影响,是对中西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理性结合与升华。

3.具有中国人文意味的题材内容

在题材运用上,与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典故有着紧密联系,别致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素材上,采用传统民间音乐加以衍生、变化,使主题音乐既熟悉而又新鲜,贴切地表达出相关的文学内容。音乐中采用了中国文人的沉吟间或又仰天长啸的“长吟慢唱”抒发方式。七首乐曲诠释不同的情境,给人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与现代技术相交融的艺术天地中任意驰骋。

4.重意境表现、虚实结合的现代东方创作思维

在音乐的创作思维上,重直觉、偶然,重音响、色彩,重写意、意境,讲究虚实结合。旋律收放自如。音乐节奏自由、从容、深邃,韵味悠长,少有明确的节奏,但却有明显的节奏感;节奏更多是存在于音乐自然的律动与力度的强弱之间,有着风一般的流线姿态,带着一种特有的东方文化精神,这也是中国式New Age音乐的旋律形态特点。

三、《天幻箫音》的演奏特点

1.强调演奏的即兴性

张维良在唱片制作过程中非常强调演奏者的参与创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显现音乐中感性的部分。因此,《天幻箫音》很多地方采用随机自由节奏,将音乐的创作与处理交给了演奏者自由发挥,如《索》、《卜》等曲中康加鼓伴奏的段落,是由乐手戴上耳机,随着音乐的感觉敲打出伴奏音型;而在《真》、《幻》、《寞》等乐曲中,箫的演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即兴性。即兴演奏风格在中国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和西方爵士乐中都有存在,张维良将这种演奏形式很好地融入其创作和演奏之中。

2.演奏技法的多样性

张维良在1987年首场独奏音乐会上,将箫以独奏的形式搬上舞台,将他在箫的演奏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成果展示在世人面前。此后,他对于箫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天幻箫音》集中体现了张维良在继续探索箫新的演奏技术和音色表现的可能性所做的努力。这里他更加大胆、更加开放,除了箫的传统演奏技术的运用,他还尽可能运用了一切只要有利于表达音乐形象的技法。竹笛、长笛、尺八的演奏技术和风格特点,都成为他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例如在乐曲《真》中,他应用了花舌,这是北方风格的竹笛演奏技术;在《幻》的中间段落,一分多钟飘逸幽远而又连绵不断的快速十六分音符,采用了竹笛循环呼吸高难度技巧吹奏,这在箫的演奏作中是从未有过的;在乐曲《真》中,箫的祥和主题,吸收了长笛平稳流畅的演奏风格后,从而将那种温暖舒展的感觉吹奏出来;从第六首乐曲《寞》的演奏可见,张维良熟练掌握了日本尺八的演奏技术。可以发现,他将尺八强气流、大力度演奏特点和一些技法借鉴到箫的演奏中。

3.注重情感的张力和情绪的多变

张维良采用新的现代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就是要赋予箫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天幻箫音》的每首乐曲在情绪上都有着强烈的对比。极富技巧功力的吹奏,声韵动人,变幻莫测,若即若离,声随情转,可激昂,可沉哀,触人心于不觉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箫柔和、温顺的单一性格,扩大了箫戏剧性音响变化的幅度,使音乐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

张维良在箫的演奏上,整合了多种吹管乐器的演奏方法,挑战性地拓宽了箫的音色表现力和演奏技术,赋予了箫更为生动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内涵。《天幻箫音》中电子混合乐队所营造出的广阔的音乐空间,为箫演奏技术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使箫既有技巧和音乐表现上灵活自由的现代气息又不失内敛、温雅的传统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部作品中,张维良的民族情感和文人情结,在传统古老乐器和现代音乐技法的衬托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语

《天幻箫音》在创作审美追求和旨趣上,一方面力图表现出传统箫乐的唯美浪漫情怀和意蕴,避免某些现代音乐新奇怪诞与诡异刺激,表现出一种东方文化精神特有的深邃和悠远;另一面,又以丰富的音色组合,体现了现代实验性新音乐及其审美趣味的影响。可以说,《天幻箫音》是在对中西传统与现代音乐风格如何结合的理性思考后,摆脱了传统概念束缚的积极探索,在古今的契合之间,为现代听众带来依然不失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的新意和清新。就像李西安在《天幻箫音》CD专辑的序中所写到:“张维良先生的《天幻箫音》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具有魔幻般魅力的音乐世界。以新颖的创意和高超的演技,赋予古老的箫、笛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一个高起点上,开创了中国乐器New Age的先河。”

参考文献

[1]张维良编著《箫吹奏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康涛湖南师范大学教师

(责任编辑于庆新)

猜你喜欢

音色乐曲传统
始乱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