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量独生子女家庭将导致社会性养老困境

2009-12-04周长洪

探索与争鸣 2009年7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生育人口

周长洪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施严格的生育政策以来,成规模的独生子女家庭开始出现,随着时间推移,这类特殊家庭的数量逐年不断扩大。根据五普人口调查数据,我国“独生子女户”的数量在2000年已达到9000万左右。[1]到2008年“60岁以下独生子女母亲总量在1.3亿人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1.5亿人左右”[2]。“按照现行生育政策生育,将有63%的人口只有一个子女。”[3]如此惊人数量和高比例的独生子女家庭,古今中外前所未有。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虽然有助于人口的快速控制,但却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家庭结构,导致社会性家庭养老功能的急剧下降,为社会平稳发展埋下严重隐患。目前,最早因计划生育成为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年龄已经超过50岁,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规模上开始成批量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这类家庭父母进入老年阶段,这不仅意味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更意味着这些家庭老人的养老困境将逐渐由隐性转为显性、由零星发生的小问题转为众多家庭发生的大问题。一孩生育政策在实施30年后,将开始为其“过度严格”付出巨大的家庭与社会代价。

应当说,任何社会都会有独生子女家庭,但由于通常比例不高和零星发生,更为重要的,其往往是家庭自主生育决策的结果——当事人对此已有心理、精神甚至经济上的准备,加之社会保障健全,一般不会引起大的社会问题。但我国的情况不同,独生子女家庭绝大多数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生育政策驱动下不得不成为独生子女家庭,也就是说,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家庭通常是非意愿性的,即不管当事人对这种生育行为可能给家庭和自身带来的后果是否仔细考虑过或者有否准备,都不得不如此。这意味着,许多家庭父母对其未来可能面对的由独生子女境况引发的各种窘境,是缺乏足够的精神、心理和经济准备的,这一点对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尤其如此。

使问题变得更为困难的是,数量如此之多和比例如此之高的独生子女家庭,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还不发达、社会保障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这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由此引发的这些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在全球视野内也找不到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这种背景下大规模出现的独生子女家庭,将为我国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埋下诸多隐患。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4-2-1”结构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完全可能演变成社会性养老困境。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预见与准备,任何对此不以为然或掉以轻心的想法、做法,完全可能将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置于风险之中。然而,我们的社会对这一问题并没有深刻的思考与足够的准备——从大量独生子女家庭还在源源不断出现,以及“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备受推崇中可见一斑。

有学者在总结各种关于独生子女及其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社会问题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一个普遍结论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为主,其比例大约占到70%。而与这一特定家庭结构密切相关的将会是‘空巢家庭的增多、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弱化、家庭养老面临更大困难,以及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的进一步突出等等。20多年前人们关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保障的众多话题都将在今后的几十年中逐一变成现实,20多年前人们的众多担忧也将在这些年中逐一接受挑战。”[4]许多文章都使用严谨的学术化语言指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人们也都几乎相信这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到底会有多么严重,仍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才能体会。在一个充满激烈竞争和高度流动性的社会,为了寻求事业发展与生活幸福,即使是独生子女,又有多少能够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而在大量老年父母与成年独生子女分居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老年父母养老选择的困境:或者,住到外地工作的唯一子女家中获得子女照顾——这时的子女家庭也许需要照顾的老人多达四位(很可能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这将导致成年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抚幼不堪重负;或者,由于自己不忍心给子女添麻烦、不习惯居住在子女家庭,甚至是按子女要求,选择住到社会养老机构——而这需要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且社会有足够合适的养老机构,而对许多老人和在许多地方而言,这两方面条件在短时间内都难以具备;或者,老人自己独住——这需要极为完善的社区养老照料服务体系,即使再过几十年也没有几个社区能做到;或者,就是让子女放弃他们的事业回来照顾自己,而这无论从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看,都是最不可能发生的选择。

当然,这其中最可能发生的选择是住到社会养老机构,现在假设社会能够提供足够多合适的养老机构(且不论这种假设能否实现),但当你想象如此之多的老人住在社会养老设施里过日子,如此之多的成年独生子女在忙于工作时却不免为父母养老牵肠挂肚,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景象?总之,在我们目前的社会境况下,对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父母养老都将成为令人忧虑的事情。不久的将来,当一个多亿家庭的两个多亿老人在其生命最后历程中,多数人却不得不面临艰难的养老选择困境时,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困窘与悲哀。

事实上,生育政策导致大批独生子女家庭出现养老窘境,还只是这类家庭可能发生问题的一个方面,独生子女家庭还有许多其他问题存在,这些问题都会由这类特殊家庭外溢成为社会问题。[5]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人口数量是否真的严峻到要维持、加速家庭和社会结构的畸形状态?作为公共政策的生育政策的选择,能否仅关注人口控制而不关注对人的权利和家庭发展的影响?我国人口需要控制——这不错,但我们在几十年不断强调人口控制重要性的过程中,是不是已经超越了合适与合理程度?在强调人口数量控制重要性的过程中,是不是已经慢慢滑向了唯数量是论的思维泥淖,而将家庭与社会发展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今天,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关注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保护公民权益、建立民主法制国家成为长期战略目标。此时,大量非意愿独生子女家庭隐含的多种家庭与社会发展风险问题,应该交由社会充分讨论。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生育政策变动会出现“路径依赖”现象(如,一些直接从事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人员由于习惯执行现有政策,对政策变动将会考虑给他们工作带来的各种不利后果,如果问题大于他们所能接受或承受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政策变动的抵触情绪;再如,一些公民对政策变动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以理解和利用,由此带来政府不愿承受公民行为变化风险的问题)。但改革方向首先要明确,那就是尽快相对普遍地允许生育两孩,在此基础上再谋划现行政策如何向两孩政策平稳过渡,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参考文献:

[1]宋健.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 人口研究,2005(2).

[2]王广州.中国独生子女数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人口研究,2009(1).

[3]郭志刚等. 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2003(3).

[4]风笑天. 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 江海学刊,2002(5).

[5]穆光宗.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人口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生育人口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近三年,中国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一岁
人口最少的国家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坐井观天石头国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