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点评课模式 提高评课效益

2009-12-03王安娜

中学生物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评价者种群评价

王 锐 王安娜

听课、评课活动是帮助教师认识自身、掌握教学规律的“教学现场”,它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与评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今很多的评课内容都拘泥于经验层面的积累与交流,成了“无理论的经验建议”,缺乏科学性,导致评课随意大。如何改变传统的评课模式及内容,引导老师们直面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积极地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课的功能呢?本学期我们实践了5点评课模式,构建了评课协作体,提高了评课效益。

1五点评课模式解读

“越具体,才会越深刻。”五点评课就是从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问题设计”、“教师教学”、“教材挖掘”、“习题使用”5个基本维度出发,分别从其中的每个视角对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单项点评,综合评价。

1.1确定评价者

五点评课强调评价者在评价艺术中的洞察力和技能,要求评价者要具有高深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本专业中的佼佼者,能够上出高质量的示范课。同时评价者应具有高超的课堂听课技能和评价面谈技能,能敏捷地分辨出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和有效行为,并能在评价面谈中巧妙地引导被评价者找出自己的不足。本学期我们成立了全市课改骨干团队,他们更多地承担了授课人和评价者的任务。

1.2明确评课任务

认真研究评价人教学特长,就上述5个问题进行分工,让每位评价者带着相关的任务去听课。事实证明,带问题听课针对性更强,对问题的思考也更深入,听课的效率也更高。

1.3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评课人有针对性进行课堂分析的一种行为系统。它由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上,评课人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

1.4分析与反馈

每个观察者基于自己的课堂观察,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生的学习。

实践表明,5点评课模式既有利于评价者和课堂观察,又有利于被评价教师事后改进。听课让人体验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内涵,评课让人感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谛所在,促进被评者的成长与发展。

2五点评课过程实录

近日,我组织了全市范围内的高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题分别是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授课人刘桂玲)和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授课人刘红霞),课后组织了评课交流。

吕晓冰(学生学习):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面来讲:让课堂“动”起来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目的,从这个角度看,刘洪霞老师班里的学生相当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可以看得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思考;相比之下,刘桂玲老师班里的学生要逊色一些,基本能参与进来,不排除少部分学生走神,看课外书等情况,我觉得这种情况在普通班很有代表性。究其原因,与老师对活动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有一定关系。如两次画图,刘桂玲老师都是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面的学生就只是在观望了。能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学案上画,最后用投影仪把各个小组的成果展示一下,这样各个小组之间也能互相指正,交流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又可以节省时间。

(2)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度上:“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对两节课的大部分问题来讲,学生思考得都能比较深入,尤其是预科班的学生。这与问题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两位老师的问题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使学生跳起来可以够到苹果,恰到好处。

(3)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来讲:相比之下刘洪霞老师的课上,刘老师更能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的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形成好习惯,这一点相当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不要太吝惜对学生表扬的话语,要相信学生能做好。

黄官磊(教师讲解):本次听课我重点关注了教师的讲解:

两位刘老师都比较好地做到了学生的参与与老师适时的指导完美结合,切实体现了教师作为平等中“首席”地位,很好地落实了精讲点拨。在课堂上两位老师既不是事事包办,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矫正,起到了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炼精要、化繁为简、点石成金的作用,教学目标得以迅速达成。

相比之下,刘红霞老师在预习案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了学情,把焦点聚集在“种群密度的两种计算方法的理解”和“种群四个特征”2个知识点上,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讲解的针对性更强,效率也更高;刘桂玲老师的讲解在个别知识点上就显得有些重复,有些程序化。

张兰欣(教材挖掘):……

孙效勇(问题设计):……

卢桂贞(练习选择):我就练习题的选择和处理方面说一下我的看法。

其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课的练习题在选题方面紧紧围绕着2个教学目标展开,涉及到了每个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比如“反射的类型”(此题学生的错题率较高)、“指针的偏转问题”等。在处理方面,刘老师也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处理的。我认为习题的选择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漏掉了反射弧的完整性这个知识点的有关习题;二是后面的“当堂检测”中题目缺少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这个教学目标的练习题。

其二,“种群的特征”这节课的练习题在选题方面也是紧紧围绕着2个教学目标展开的,符合选题的要求。比如例2和“自我诊断”中的第7题,让学生通过这两个题目就能很好的了解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还有例题中的6、7、8、9这几个题目能让学生理清种群各特征之间的联系及影响。在处理方面,由于时间的原因,“自我诊断”中的题目没有来得及处理。不足之处就是有些题目重复了,如“自我诊断”中的第1题与第6题就重复了。

猜你喜欢

评价者种群评价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