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质量观应该与时俱进

2009-12-03吴海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建设学校工作

朱 光 吴海燕

在1973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国际会议上,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将15% 和50% 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精英型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北京市高等教育率先进入普及化,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从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转变,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扩招引发的教育质量思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各高校均扩大了自身的招生名额。同时,还通过合并、升格、新建的形式,使高校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在生源规模扩大的同时,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差异也随之扩大。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教育基础设施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合班上大课的现象增多,使得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增大。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2007年1号文件,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配合“质量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20条具体要求,突出强调了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重点在于抓好教学质量的建设工作,在于从整体上推进本科教学的改革。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实施措施

作为地方性高校,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引发的生源问题比较明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开展了教学规范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了对本科教育内涵的研究与建设,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1.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2003年,学校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发动广大教职员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特点、规律和要求,认真分析学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树立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确立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的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学校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水平,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相关规定,为2006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奠定了基础,在评估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7年,学校召开第十次教学工作会,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把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普及型转化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2.结合首都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目前,学校拥有22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法4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市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与重点建设学科支撑的市级品牌建设专业、校级重点专业等层次清晰的,服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至2007年,学校相关专业均通过了建设部的行业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11月,学校“建筑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的特色专业。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批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加大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教改立项等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优秀成绩。

一是课程建设。投入专项经费,分层次开展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形成市级精品、校级精品、优秀课等课程建设梯队。大力开展网络学堂课程建设,使网络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提高。

二是教材建设。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对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专业的教材加大投入力度,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部教材获市级精品教材和精品教材立项。

三是教改立项。通过增加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完善教改立项管理制度,加大立项指南及政策性引导,使立项建设初显成效。2002年以来,每年校级教研立项40项~50项,投入30余万元资助,每年均有两项~3项获得市级教学改革立项。这些项目,支撑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是构建培养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培养计划,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类综合性、创新性试验教学改革和学生课外科研立项、各类专业竞赛组织等活动,强化了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学分认定等机制促进了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在北京市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连年保持在95%以上。

二是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平台。学校将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作为实践教学工作的核心,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对实验室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每年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约200万元,保证所有基础实验和理工类专业均按评估优秀标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

三是建立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检查机制。结合教学评估长效机制,通过检查教学资料,对实践各教学环节开展了规范化管理。每学期开学检查实践教学安排、任务书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准备工作,在期初和期末实践教学环节较集中的两阶段,组织专家按教学安排抽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与教学名师建设取得成效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教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创新团队的建设;通过引导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科梯队。学校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教师的培训、科研资助等。此外,学校从2006年起设立了1,000万元的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用以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目前,我校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学历、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5.89%。

学校非常重视将优质的教师资源用于教学工作之中,坚持教授上讲台,坚持由教授主持市级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项目、教材建设项目等,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学校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学梯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这些工作均已初显成效。

6.加强基础教学资料管理,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

2006年5月,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评估结束之后,学校进一步巩固评估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对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基础教学资料的过程管理和验收、存档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具体检查验收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准备阶段、教学结束阶段进行严格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对教案和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根据文件要求制定实施细则,规范教案与实践教学计划、任务书和指导书的具体内容。

三是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把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转化为具体的量化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由学校、各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

三、“十一五”期间工作重点

学校通过第十次教学工作会,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重点抓新版培养计划制订工作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考虑市场需求,分析当前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是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研,目前对我校毕业生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全面素质上,而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责任感、工作主动性、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和基本素质。因此,新版培养计划应加大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力度,而非仅将专业知识作为培养重点。

二是高度重视均衡课内外教学时数。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到的知识,需要一定比例的课外学时和课外环节进一步巩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结合工程实践,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通过课内外教学时数的均衡搭配,严格控制培养计划的总学时,强化课外教学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的调整,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培养出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新版培养计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是探讨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精英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与普及化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精英教育是以择优、淘汰方式为主,通过设置难点进行考核筛选,考核常常以结果为主;而大众教育之目的不在择优、淘汰,而是重在对受教育对象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考核是以过程为主,通过考核了解教育对象接受知识、能力、素质的情况,以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要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深化学分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讨与实践。重点支持以倡导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构建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和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研究。每年遴选和重点扶持一批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受益面广且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市级以上教改立项。

四、小结

由于发展时期的不同,在精英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坚守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理念,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社会精英,从而形成了当时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但这种质量观已不能适应目前普及型高等教育的发展。离开社会的发展,也就谈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更谈不上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高等教育质量观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发展去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朱光系该院副校长)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建设学校工作
寒露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