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营造和谐软环境 破难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9-12-03潘亮吴文灵
潘 亮 吴文灵
张雪,女,195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第八次、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候补委员。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奥运会教育系统火炬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
曾任北京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记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贵校30年来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张雪:创建于1954年的首都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首都师大人的努力和奋斗,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
一是由传统师范大学向新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转变。我校从当初的北京师范学院发展为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育、理、工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专业特色鲜明、基础专业稳步提高、应用专业和新兴专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同时,我校还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是由以本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转变。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点10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4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已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三是由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向为首都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全面服务的转变。目前,我校共为首都基础教育培养了10万多名师资和各类人才,北京市中学每两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中就有一名毕业于我校。近年来,我校发挥学科和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加大服务首都基础教育的力度,如成立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努力办好初等教育学院,为小学培养本科学历的合格师资;与区县政府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等。我校中小学思想道德评估与研究中心连续几年对中小学德育状况进行调研,建立了一套测评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其成果获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德育成果奖”。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北京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拓宽为首都服务的范围,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立了首都创新研究院和首都新农村社会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等。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三维信息实验室为中央领导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遥感影像图,音乐学院、教科院、心理咨询中心为灾区师生进行了音乐心理治疗、专业心理援助等,证明了学校日益提高的社会贡献力。
记者: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贵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近年着力做了哪些工作?
张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着力做了以下3方面的工作:
一是找准、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2007年底,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校领导班子集体深入各院(系)开展调研,听取机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校党委常委进行了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13个有待破解的难题。这些难题有的是高校改革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有的是我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为推进13个难题的破解,2008年上半年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由校领导分别牵头会同院(系)、机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研究每个难题的破解方案。4月,党委组成了两个考察组,针对13个难题的破解,分赴全国16所兄弟院校进行了调研。5月,学校召开了改革发展研讨会,两个调研组分别介绍了兄弟院校好的做法,中层干部围绕难题的破解展开了深入讨论。暑期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围绕13个难题的破解方案进行研究。年底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大家的意见,完成了从框架性破解方案到可操作性措施的细化。2009年上半年,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委将就13个难题的破解方案在学校不同层面继续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学校还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做法。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学校将通过召开系列专题会议,进一步讨论破解方案并重新制订或修订制度文件,最后由党委常委会逐一审定,将部分难题的破解转化为学校的制度性文件、政策和措施。
二是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和办学观念。2008年初,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追求特色”的发展理念。我们认为,在办学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必须改革创新,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必须奋发有为,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不懈奋斗精神,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追求特色,在培育特色中进一步形成和强化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必须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学校各方面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在“转化”上下功夫,要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同时,学校提出了9方面的办学观念,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埋头苦干;追求特色、发挥优势、创造一流;人才强校、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以人为本、鼓励创新、宽容和谐;扶强、扶优、扶特;学校人、财、物力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统筹;教育开放,实现学校办学国际化;机关为院(系)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
三是改善学校发展软环境。在分析高等教育大背景、大学的职能以及学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最近学校提出了“改善学校发展软环境”这一工作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改善学校发展软环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软环境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一所学校的优良传统、人文氛围、大学文化、师生整体精神风貌等,是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硬环境建设相比,软环境建设更重要、更根本,也更长远,需要全校师生共同积淀、凝练与传承。
改善学校发展软环境,学校近期应着力在以下4方面下功夫:一是坚持思想引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二是加强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广大师生;三是积极营造崇尚学术、鼓励创新,包容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人际环境,树立严谨治学、求学的优良学风校风;四是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制定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应规定。
目前,党委集中开展了改善学校发展软环境,改进机关、后勤工作作风的活动,具体分为调查研究、部署动员、研讨交流、集中整改、总结考核5个阶段。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了改进机关、后勤工作作风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实施步骤,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机关、后勤的工作目标。
记者:高校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党组织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贵校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主要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张雪: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明确了党建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用事业发展的成效检验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具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校重点抓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思想引领。党委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学习。每学期初根据中央和市委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努力抓好落实。学习中,注意把理论学习和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与做好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多年来一直实行“四一制”,即每月4个教职工学习活动日,原则上定为“形势教育日”、“业务活动日”、“组织生活日”、“工会活动日”,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课的建设,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学科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是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上,我们做到以党政“一把手”的团结、信任、配合和默契带动领导班子整体的建设,注重加强思想上的沟通和工作中的支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着力在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上下功夫,在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在领导班子运行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真正把校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勤政清廉、奋发有为、群众信任的领导集体。在院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上,以提高素质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起培养与选拔、使用与管理、教育与监督、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干部工作机制,处级干部竞聘上岗和轮岗交流已成为一项常态工作。同时,学校着力在干部的培养培训和干部选任考核指标体系上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干部培训培养力度,创造机会帮助中层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素质。近两年,学校已先后派出两批中层正职干部进行境外学习考察。
三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作用。认真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职能,并在6个方面努力推进:一是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氛围和发展环境,使师生员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凝聚人心,共同奋斗;二是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三是着眼于师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四是建立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五是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知识和专业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六是建立健全服务组织、服务制度、服务机制和服务队伍。由此进一步推动了院系和学校的发展,形成了党政团结、院系和谐、人心凝聚的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全过程育人。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和北京市有关要求,党政齐抓共管,切实推进全员育人的组织体系与实践格局的形成。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搭建教育平台,改进教育方法,开展了主题教育、学术科技、社会服务、身心扶助等一系列具有亮点与特色的品牌活动。
五是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着力建设民主的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学校在发展建设中始终注意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尤其重视工会、教代会代表素质的提高和提案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努力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通过实施“沟通工程”、“实事工程”、“温暖工程”和“校务公开”等多种措施,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
记者:您在高校多年从事党务工作,作为学校党委的“一把手”,您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张雪: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多年来的工作体会是:要做一名受群众欢迎和认可的干部,应当努力做到3个“大”字,即大气、大度、大爱。
大气是讲我们的干部在思考问题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善于把中央、市委的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要有前瞻性,要思路开阔,视野开阔。大度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淡泊名利,宽容包容,换位思考,对己严,对人宽,要敢于负责而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大爱是讲我们要对工作热爱,对同志关爱,对群众厚爱,要以人为本,真正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凝聚人,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善于发挥每名教师、每名干部的优势和长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要做到3个“大”字,就必须加强学习与思考,推进务实与创新,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责任编辑:包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