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的“金宝贝”
2009-12-03邱桂奇
邱桂奇
早教市场的先行者美国金宝贝早在1994年就已登陆纳斯达克,而谁会成为走在市场最前面的中国“金宝贝”,令人期待。
“如果你的孩子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就迟了两天。”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这句话被许多父母奉为至理名言。采访中,有一位家长无奈地向记者诉说:“如果你身边的家长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培训,而你的孩子闲在家里,你的心里会觉得很慌。”
这正是众多儿童早教机构期待的消费市场。一组消费者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深刻诠释了这个行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针对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五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城市儿童的月消费额已超过了39亿元。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33%的已占到家庭总数的90%,其份额已构成了家庭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嗅觉敏锐的资本‘嗅到了这块市场的巨大商机。目前不仅是风险投资看好早教行业,国内的很多产业资本也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接受《投资与合作》杂志采访时表示,早教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教育是受经济波动最小的行业之一。自2008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很多加工制造型企业倒闭,但是教育类的机构无一例外都实现了高增长。
行业跑马圈地忙扩张
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6月,早教机构东方爱婴的加盟点达到306家;就读于金色摇篮的儿童逾万人;起源于台湾地区的大地幼儿园在京、沪、广等地开办的幼儿园也已逾200家。而最近刚刚获得8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天才宝贝,已经在上海拥有了3家直营中心,在校学生达到了1500多名。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在踯躅徘徊了许久后,投资人做出了他们的抉择,一些优质的幼教机构被反复考察后获得了投资机构真金白银的注资,诸多细分行业纷纷获得千万美元投资。2007年凯雷集团投资新贝少儿教育2000万美元,华浦少儿教育、红黄蓝等儿童教育机构也都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注资。
“资本的注入迅速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获得投资的行业佼佼者将有望借力风险投资,迅速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朱家雄说,“借助资本的优势,各大儿童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在市场进行跑马圈地式的扩张。”
2008年9月,红黄蓝宣布获得美国Hagerty公司首期战略投资,借着这笔资金的投入,红黄蓝计划在省会和一线城市以直营发展为主体,二三线城市有选择性地开办加盟园,加大亲子园和幼儿园的互动发展,重新建构红黄蓝发展格局。朱家雄认为,红黄蓝只是一个缩影,目前获得风投的儿童教育市场都在进行扩张,争取在市场上站稳脚步。
模式探索中不断细分
虽然主流早教机构的门店数量众多,但是彼此之间却极少“打架和抢饭碗”,这是因为各家在寻找不同的市场。早教市场在不断细分中升级,新爱婴、天才宝贝、金宝贝等综合型早教机构领军行业挥旗驰骋,新贝、华浦教育、瑞思等教育机构以中端市场为主导,相对低端的市场则遍布着众多的社区培训机构以及一些教育咨询机构。
上海麦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雪飞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由于工作的关系周雪飞跟上海许多儿童教育机构都非常熟悉。“我儿子在上小学前到很多培训机构去学习,由于念的太杂了,什么都只学了一点儿。”周雪飞说,“之所以什么都学一点儿,是因为每个机构的教学方式都不一样。”
探寻目前儿童教育市场的现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获得风险投资的几大品牌机构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师资团队,模式相对成熟,能够受到市场认同。这些优质品牌幼教机构的直营方式在实际上也相当于品牌和资金的双重投资。未获得风险投资的儿童教育机构,在挖掘市场机会和企业市场定位的同时寻求资金的帮助,相对处于发展弱势。而以咨询公司名义在社区设立的早教机构,以一般的儿童托管为主要业务,模式较为单一,获得投资较为困难。
周雪飞认为,由于儿童教育市场目前比较混乱,其生死存亡只能由市场决定。这个行业还处在幼儿期,在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的盈利模式会不断细分出来,各企业需要各自找寻自己的位置。
随着风险投资的加入,资金日益充裕的早教机构经营模式开始逐渐转变,从早期以加盟为主,到现在诞生了更多的直营店,许多早教机构开始打造自己的连锁品牌,模式也逐渐多元化。
机会在扩张中寻找
儿童教育市场有其特殊性,朱家雄认为,这种教育的迅速扩张实际上与儿童教育发展的特殊属性密不可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无论幼教机构的品质如何卓越,家长选择时仍然会主要考虑到就近原则,跨越省、市等区域送孩子到优质幼教机构学习的可能性甚微。因此,幼教机构要实现拓展,就必须通过开办分支机构的方式来实现。
开办分支机构通常采取的是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所谓“直营”主要是指所有权属于公司并且由公司自己管理运营。“加盟”又称“特许经营”,加盟者与公司是一种合同关系,双方签订加盟合同。关于直营和加盟的利弊,各大幼教机构也进行了相当激烈的争论。但这两种形式各自当中的佼佼者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也雄辩地证明了跨地域的品牌幼教机构的巨大优势。
而与之相伴的是各地区域性中小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生存状态不容乐观,评级的压力、生源的问题,让很多私立幼儿园挣扎在生存的底线。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广州1300多所私立幼儿园,以平均每年20%比例更新淘汰。这意味着每年有260所私立幼儿园倒闭,而区域幼儿园的举步维艰也使其成为在整合当中的并购对象。
这并非没有可能。曾经投资了天才宝贝和大地幼儿园的智基创投合伙人卓德钦,当记者问到未来会不会把天才宝贝和大地幼儿园一起打包上市时表示,“我觉得还要看整个天才宝贝的发展,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不过要取决于这个项目本身的价值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希望今后可以和更有价值的公司进行更好的整合。”
品牌在整合中塑造
2009年8月21日,中资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幼教品牌的投资合作洽谈与发展策略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国家已从战略高度展开对幼儿教育的跨越式支持,而与跨越式支持相对的,是区域幼教发展亟待品牌效应提振。
以北京为例,目前注册登记的合法幼儿园为1266所,没有注册的1298所。合法幼儿园只能满足社会上一半的入园需求,其中能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的幼儿园仅145所。而从全国来说,中国政府的学前教育投入大概只占到教育经费的1.3%,而国际水平是3.8%,中国仅为国际水平的三之一。由此决定了众多区域幼教机构的发展
道路必将充满坎坷。
朱家雄用“战国纷争”来形容现在的儿童教育市场,首先,现在儿童教育行业还处在“幼儿期”,其次,在这个行业中还没有很强势的品牌,现在所拥有的一些品牌只能说在某个领域比较专业,不能形成所谓的行业领头羊。而且目前的几个品牌都各自为阵,之间的互动比较少,这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投资机构也有如此顾虑。一方面,这个行业被誉为朝阳行业,前途不可限量;但另一方面,行业当中却始终因缺乏如外语培训中的“新东方”和IT培训中的“北大青鸟”这样的“行业盟主”,而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格局。
“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只有做得好的、有口碑的早教机构才能长期发展。而那些做得不好的企业,或被收购或要倒闭。”周雪飞认为,“在未来三至五年的并购整合中,一些儿童教育市场的强势品牌将会脱颖而出。”
然而,在儿童教育机构品牌拓展的过程中,资本的能量有多大、回报周期有多长、行业空间有多大……一些疑问也浮出水面。
捷径资本的力量
“行业形态‘争奇斗艳、市场空间大而分散,使得早教领域成为整个教育产业中最被看好的细分市场。”华兴资本CEO包凡说。华威国际在教育行业中的投资项目列表或许也能证明这一点。过去3年中,华威国际的教育行业投资覆盖了0-22岁的消费群体,但7个投资案中有3个涉及学前教育:针对0~3岁早教项目的东方爱婴,以3—6岁儿童为目标的天才宝贝,以及“3之3”,一个全日制的幼儿园连锁公司。
“儿童教育领域在未来的三年内肯定会重新洗牌。”红黄蓝董事长史燕来说,“到时候会出现2--3家全国性的品牌。这个阶段,规模小的、没有实力的、科研能力不足的学前教育机构都将被淘汰掉。”
卓德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基创投已经在考虑整合。途径是通过大地幼儿园这个平台,去并购学前教育领域中其他形态的企业,“这些个体如果成长良好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品牌继续发展,但也不排除按照高低发展阶段进行横向组合,形成一个以学前教育为概念的教育集团。”卓德钦说。
教育的回报周期比较长,一般都在5--7年。如果投资人因为眼前的一时利益而不顾产业发展规律,盲目快速催肥企业以求退出的话,将会对公司本身乃至教育行业都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这一行业的发展,并不只是关系到教育机构本身和投资者的态度和做法,决定他们未来“钱途”的是广大儿童教育市场的主体,那些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
家长早教价值几何
走在上海的繁华商圈,不断有一些早教机构的宣传材料向你递过来。在这些资料上,充斥着“开启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宝宝社交力”、“启发宝宝想象力”、“在游戏中提高婴儿情商”等五花八门的词汇。这些常常令家长们目不暇接、怦然心动。
但很多家长有自己的困惑。“如今早教机构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不少培训机构每堂课就是五六个家长抱着各自的孩子,在一位年轻老师的带领下做操、学坐、玩玩具,还有一些亲子游戏。”朱家雄无奈地说。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1980年出生的陈晓有一个两岁大的女儿,早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就有很多早教机构打电话来推销早教课程。“一年的培训费用动辄上万元,而且教育模式风格各异,令人有点摸不透。”陈晓说。
在网上的一些育儿论坛中,会看到很多家长类似的困惑和抱怨,多数家长认为现在的早教机构太多了,根本搞不清楚不同课程之间有什么差别,不知道哪一种对宝宝的成长帮助更大。有的早教班还主打英语,许多几个月大的孩子根本听不懂老师说的是什么,而且由于父母大多需要上班,陪着孩子上课的又普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早教的过程和效果令人质疑。
令人质疑的还有师资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幼教”话题对近千名年轻父母的调查发现,64.9%的人认为目前的幼儿园好老师太少,调查显示,42%的人对目前的幼教师资水平不满意,表示满意的仅为11.2%,其余46.8%的人感觉一般。
尽管如此,陈晓还是送女儿去了上海一家专业英语培训机构学习,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两个小时,一年的费用是8000元。“有时候觉得这些钱花得并不值得,好多东西自己在家也能做。不过这里宝宝多,就当花钱让孩子进行最早的社交吧。”陈晓说。采访中,不少家长都持这样的观点——多学点东西总没错,多花点钱就当给孩子“上个保险”。
谁能为这个“保险”而保险,在这样的质疑声中,儿童教育市场能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