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几点做法

2009-12-02高晓澜

关键词:基本功新课程历史

高晓澜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课程评价观

在新一轮教改中,当务之急是要有一整套新的教学评价措施。教学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正常的考试之外还应该有学生搜集资料的展示评价、课堂上行为的表现评价、成绩进步评价、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多少的评价等。教师在对教学进行评价时要涉及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与定位情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等学情,从而通过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弥补教学中的真空地带。

二、明确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1.在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但要学习本国的历史,还要了解同一时间发生的外国的历史。例如学习1937——1945年八年抗日战争的历史,在战略防御阶段国内发生了四次大会战;而在当时的世界上,德、日、意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形成,西方大国召开了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在战略相持阶段,国内发生了枣宜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调整了由对外转向对内的政策,这两次战役都失败了;而世界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占领北欧、西欧,又爆发了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中途岛战役等三次转折点战役出现。在反攻阶段,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世界历史上大国召开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促使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即将胜利。因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其他国家人民的支援。另外,学习祖国的历,史还要关注身边的历史,例如自己的家族史、自己所生活的城镇(乡村)史、本学校的校史、本民族的民族史、当地经济发展史,从而关注周边的社会。

2.在学习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与历史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如利用清明扫墓之机,带领学生到本地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圈,讲解红西路军战士血战高台、英勇杀敌的动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三、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旧课堂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而现在新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讲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出取舍。上课时我充分提供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概括、归纳、总结。课堂上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用简练的“命令”指导学生的行动,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读书、思考、练习,这样就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是:提出自学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自学之门,有意设疑,促使他们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在授课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安静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他们敢说、能说、想说。对他们问题的答案,我都微笑着点头肯定,使他们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

2.旧课堂只要学生记住历史事件、重大事情的结果,而新课堂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在教授历史课时经常注意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把学生大惑不解的问题指出来(有时启发学生自己主动地提出来),在设疑、解疑中形成师生互动、相互讨论的局面,然后加以整合、讲解,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在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节课时,通过复习“中国近代史上三大论战(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的作用”,就可以启发学生把它们的作用概括为“都批判了旧的思想,宣传了新的思想主张”。然后可以进一步推断,“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旧文化之间的一场斗争,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作用,即“批判(动摇)了旧的(封建)思想,宣传了新的思想(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样教学,不但教给了学生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3.旧课堂中,教师的基本功是“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而在新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新教改的理念,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处理教材的基本功、教育科研的基本功、整体合作的基本功、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等。新教材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有:(1)通过组织活动来激发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的历史课外活动,如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搜集历史题材的邮票、古钱币,观看历史电影、电视剧,这些都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活动。(2)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内容具体、故事生动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3)用直观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历史地图、人物图像、表格、课本下面的注释等,将其放大,制成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听讲。(4)有时也可以采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知识接龙、技能竞赛、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小论文撰写、师生问答、挑战主持人、情景复现、主题研究性学习、调查访谈、探究身边历史、历史物件模型制作、历史纪念日主题仪式、成果积累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自己要善于总结、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工作,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但是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脱颖而出,是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学习,谁的认识就深,转变就快,进入新课程的速度就快。总之,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大胆尝试,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不断借鉴同行的经验,努力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新路来。

参考文献:

1.侯丽君,浅谈历史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3-03

2.刘金生,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和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5-05

3.李芳,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浅议[J],《山东教育科研》,1999-05

猜你喜欢

基本功新课程历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历史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