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柯“新科学”的诗性思想诠释

2009-12-01雷武锋

理论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文科学维柯整体性

雷武锋

摘 要:维柯的“新科学”强调人类文化的诗性创造原则,这种原则以想象为中心,彰显了人性全面而真实的发展;同时超越了自然科学的抽象逻辑,体现了一种新的认识原则。这种“新科学”不仅高扬了人类文化中的诗性精神,而且显现了人文科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而为人文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维柯;想象;诗性思想;整体性;人文科学

中图分类号:B5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7-0043-03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性几乎成为西方哲学、史学、美学、社会学的核心问题,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似乎更加纷繁复杂,但说到底,现代性无非就是植根于欧洲启蒙运动关于未来社会的一套哲理设计,它从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三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剧变。与此同时,这种科学主义价值观也不断地把精神焦虑植入人类生活各个层面,使人们走向灵性的堕落和自我的迷惘,正如伽达默尔(Gadamer)所言:“尽管近代科学的进军如此地高奏凯歌,尽管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他们对存在的意识充满了对我们文化的科学预设,然而,继续支配着人类思想的问题不是科学所能回答的。”[1]109正因为如此,现代性从产生起就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批判和质疑。早在17、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就意识到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所包含的错误,从而成为反对理性主义的第一人,其诗性创造思想已经成为西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资源。

(一)

西方哲学和文化传统是以理性主义为中心的,从古希腊开始,以“Logos”为代表的思想和文化就占据主导地位,以想象为本质的诗和形象一文不值。在柏拉图哲学看来,想象不过是感性直观中在场东西的影像,在场的东西是原本,它比影像要真实;亚里士多德更是把人看作是理性的动物,一直到近代,笛卡尔将理性推向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可以说,在Logos的统治下,想象一直被当作观念的奴仆,以想象为核心的所有人类活动都被排挤在科学的王国之外。

维柯的《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就是在当时知识界科学热潮的鼓舞下写成的。与同时代的洛克和牛顿一样,维柯也试图界定人的能力,建立一种关于人类生成和发展的“新科学”,但维柯的“新科学”不以建立自然科学体系为宗旨,而是要努力重构人类如何感受生活在周围世界中的自己,正如伯林指出的:“维柯是理解了并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人。” [2]72这表明维柯不是为了寻求自然科学原则,而是要为人类文化提供一种新原则。在维柯看来,自然界是由上帝创造的,只有上帝才可以认识;民政社会的世界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能够认识它,“民政社会的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以它的原则必然要从我们自己的人类心灵各种变化中就可找到”。[3]331如果说笛卡尔继承了西方哲学拒斥现象的传统的话,维柯则是对人的可感性的拯救。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当中,他的认识依赖于自己的创造活动,创造与认识相互统一,创造活动本身就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基于此,维柯不仅将人类自己创造的民政世界与上帝创造的自然世界相比,提出了人类创造的历史世界在认识论上的优先地位,而且在反对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确立的自然数学知识的确实性中,凸显了没有观念的智慧即“诗性智慧”的重要意义,从而发掘了人类心灵中想象的价值,“维柯的科学是一种人类心灵的形而上学,一种新的批评艺术。”[4]149

显然,维柯的“新科学”代表的是Muthos传统而非理性主义的Logos传统,Muthos指叙说、谈论、话语等诗化表述,它指的是以缪斯女诗神(Muse)开始的凡俗智慧,其中充满了想象。虽然在Logos挤压之下Muthos逐渐沦为“虚构”、“不真实”的代名词,但作为人类智慧的基本构成力量,它却深深扎根于西方文化的脉络之中。理性主义对抽象逻辑的肯定使得人的精神成为一种智能和计算能力,可靠的认识也必定是数量化的认识,所谓的科学也只能是自然科学;而法律、历史等属于人类世界的思想形式都算不上科学认识。在维柯看来,知识的构成不能从先在的形而上学概念来抽取一个特殊事物的意义,而应该去探询事物的内在形式,以发现特殊事物中所蕴涵的普遍一面,即特殊事物如何形成一个可以理解的人类世界。所以维柯拒绝自然科学原则,指出民政社会的世界不是来源于先在的假定原则,而是来源于创造、想象等行为在不断改变的现实中对人类需要的满足,人类的存在来自于其历史本质。基于此,维柯的“新科学”其实是在Muthos代表的诗性精神上建构的思想体系,“维柯创造了西方哲学传统之外的一个空间,他的思想是关于记忆的艺术,寻回的艺术;它重新唤起一直被西方哲学遗弃的心灵能力。”[4]33

(二)

在维柯的“新科学”中,诗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从政治、经济到伦理、天文,维柯用“诗”统摄了人类的整个文化,但维柯所谓诗的理论,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理论,不是现象学的艺术本体论,而是要解决人类自身生成和发展的问题,诗在这个意义上就包涵了一切文化创造。在维柯看来,人对自己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要比自然世界的理解更深刻、更具有普遍性,因为人对自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外在的过程中,而对自己世界的认识却可以深入到内在的过程当中。基于此,维柯把想象力置于抽象认识之上,“在讨论人的能力的本性及其发生发展时,维柯在思想上一直让想象力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关于人的能力的发生发展的讨论中,想象力在这些能力发展的自然序列中始终占有某种地位。”[5]27正因为如此,维柯的“新科学”标明了一种诗性和想象的逻辑,揭示了人类文化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存在的巨大差别。

对想象的遵循使得维柯站在理性主义传统之外,为人类自身及其历史世界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其逻辑学“敢于突破数学与自然科学之范围,并且在数学与自然科学以外把自身的世界建构成为——人文科学的逻辑,作为语言的、诗歌的和历史的逻辑。”[6]16这种逻辑是比知性逻辑或科学理性更为本源的东西,它是通往精神科学真理之路的基石。与维柯一样,狄尔泰也将人类世界的认识驾驭于自然科学认识之上,并在此原则下致力于历史理性批判。但不同的是,狄尔泰认为精神科学要解决的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因为精神科学中的客体就是我们主体精神的客观化物,这种客观化物其实就是主体的本质,“我所理解的客观精神是这样一些不同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存在于个人之间的共同性已将自己客观化于感觉世界中。在这种客观精神中,过去对我们来说就是不断持续的现在。”[7]97为了寻求精神科学的认识论基础,狄尔泰援引了黑格尔的“客观精神”,认为对“客观精神”的理解和解释就是精神科学的方法之途。狄尔泰以客观精神来假定人类有一种共同的人性,并认为惟有在此基础上,共同的理解才有可能。正是在这一点上,狄尔泰否定了历史总是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创造而出现的,其精神科学方法的逻辑基础仍然是自然科学的,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虽然狄尔泰想要为精神科学方法上的独立性进行辩护,但他却仍然深受自然科学模式的影响。”[8]7而维柯关于人类自身和历史认识的逻辑则是与理性逻辑截然相对的,他认为,政治、生活方式等人类历史世界产生于人类相互间的需求,这些人类世界结构的基础不是理论或形而上学推论,而是共通感。

维柯的共通感与理性主义有很大不同,理性主义共通感是人类共同固有的逻辑结构,代表一种先天的能力,导致的是理性活动;而维柯的共通感却与人类的创造活动紧密相连,“维柯和康德都将共通感作为判断的前提或标准。维柯的共通感扎根于一种诗性逻辑,能阐明历史创造过程;康德的共通感指一种反思判断理论,能确立历史世界的体系。”[9]15也就是说,维柯的共通感随着人类创造活动不断变化而变化,它标明的是动态而非僵死的原则。在维柯看来,与共通感相连的创造力是能把分离和各异的要素结合起来的能力,它是通过想象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共同因素。理性的类是通过对可感客体相似与差异的发现、进而寻找到共同的属性而形成的,想象的类则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即刻的认同而形成的;理性的类是用抽象的方式在个体之间排斥不同以寻求普遍的属性,想象的类则通过直观的方式来使一个存在物变得明确,其中的个体没有被抽象为普遍的形式,没有被当作它所属的那一类事物本性的代表,个体本身就是普遍的。由于想象的类立足于形象的直观,所以其判断是即刻的,也是充满情感的,不如理性推断那样抽象,而且需要一个过程。人类对自身及其世界的认识,就是在想象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所以人只有深深扎根于历史性之中才能理解历史。正如伽达默尔指出的:“历史认识的理想其实是在现象的一次性和历史性的具体关系中去理解现象本身。”[8]5历史就是在世界的不断运动和相互融合中构成的效果历史,效果历史是人类认识自身存在和历史的基础。这种理解的历史性与维柯的共通感观念非常相似,二者都将人类对自身和历史的认识建立在一个由想象开启的不断变化和开放的体系中,这无疑为人文科学的逻辑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三)

人文科学向来以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这集中体现在对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运用上。培根的归纳法是金字塔形的,从特殊观察到普遍性的定律就如从塔底上升到塔顶;笛卡尔的演绎法则是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即从最高的普遍性原理开始,最后到特殊的事物。不管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为后来认识论方法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奠定了基础,它将人类生活经验异化为孤立的碎片,从而使人对自身存在及历史世界的认识成为相互分离的部分。

维柯认为,人类的认识或智慧是一个整体,“整体是智慧之花”。在维柯看来,智慧不过是按照事物的自然本性来利用事物,而人类心灵的起源证明了它的本性是通过两种相反的征兆来运动的,所以人的知识或智慧就是由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一棵“知识之树”。在维柯的“知识之树”中,一边是诗性的科学,是由观念指示外在客体形成的知识,包括物理学、宇宙学、天文学、时历学和地理学;一边是诗性的艺术,是由形象依照“真理就是创造”的原则形成的知识,包括逻辑学、伦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不管是诗性的艺术,还是诗性的科学,都产生于同一个根源——以想象为中心的“粗糙的玄学”,其中没有明显的二分法,二者不仅按照相似的模式历史地发展,而且彼此间还不断相互作用。很明显,维柯的诗性思想将人类文化创造看作是整体而非相互分离的,将诗和想象看成是整合人类创造活动的根本力量,体现了一种整体的诗性思维方式,这对人文科学的建构提供了富有意义的启示。理性主义传统对人类世界的认识要么从精神出发,要么从生活出发,这使得整体的人类世界分化为“两种文化”,维柯的整体思想则超越了这种片面的认识模式,从而为当代人文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维柯‘知识之树的原则至少超越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它在实践维度上为超越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方向。”[9]227

卡西尔“文化批判”理论就深受维柯整体思想的影响。作为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提出“扩大认识论”的纲领,要求将康德理性的批判变成文化的批判,从而为人文科学寻求一个合理的认识论基础。在卡西尔看来,所谓哲学就是人类学,人的经验和知识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原则,不必把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区分开来,因为人一方面是动物,与世界有物质的、感觉的交往;一方面又具思想功能,与世界是思想性的交往。卡西尔认为,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世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就是符号,这些符号主要包括神话与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它们都是思想性的,是人对世界作出的各种解释,这些解释就形成了人类的文化体系。事实上,卡西尔所谓文化的整体批判试图扩大康德批判中的“经验”范围,以消融黑格尔的“绝对”内容。黑格尔虽然也认为“真理是全体”[10]12,但其全体指的是概念的联系、转化和统一,是认识的自我运动从片面抽象到全面具体的过程。卡西尔试图消解的就是黑格尔概念与概念的符合,以使之成为概念与实在的符合,从而使理性批判不再局限于“科学知识”领域,而扩展到人类一切文化的领域之中。这遭到了胡塞尔的猛烈攻击,胡塞尔企图将一切自然、感觉和经验都“悬置”起来,以求纯净的、直接的世界的“显现”,其原则是先验的,但不是不要经验,而是求一种纯净的经验。在这种经验中,思维与存在、概念与直观都是同一的,胡塞尔认为,只有在这种基础上建立一种严格的人文科学才成为可能。

与卡西尔和胡塞尔相比,维柯对当代人文科学的建立有着独特启示。卡西尔所谓文化的整体批判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他试图用符号统一以往的精神哲学和生活哲学,“但在卡西尔思想中,符号的基本模式是认知的”[4]32;而维柯的整体性建立在“想象的类”之上,其中没有抽象的概念。卡西尔曾经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分为精神哲学和生活哲学,而维柯属于精神哲学一类,但实际上维柯既不属于精神哲学,也不属于生活哲学,而是一种整体的哲学。同时,维柯的诗性思想虽然与现象学观念非常接近,但现象学追求的纯净经验来自概念与直观,而维柯“新科学”的核心是想象。这一切不仅把维柯置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之外,而且也置于现代主义的对立面,为现代性反思提供了重要资源,正如费什指出的那样,“维柯试图让我们从分析回到综合,并与有相同意向的科学家一起建立一种新的人性科学。”[11]19

参考文献:

[1][德]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译.上海: 上 海译文出版社,1994.

[2][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M].杨桢钦,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2.

[3][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6.

[4]Donald Phillip Verene. Vicos science ofimagination[M].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1.

[5][英]利昂·庞帕编.维柯著作选[M].陆晓禾,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6][德]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M].关之尹,译.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2004.

[7][德]洪汉鼎.理解与诠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 北 京:东方出版社,2001.

[8][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9.

[9]udolf A. Makkreel. Vico and some Kantianreflections on historical judgment, in Vi co: Past and Present-2[M].edited by Gior gio Tagliacozzo, Atlantic Highlands, N. J.: Humanities Press, 1981.

[10][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3.

[11]Max H. Fisch. What has Vico to say tophilosophers of today? in Vico and Contmpo rary Thought-1[M]. Atlantic Highlands, N. J.: Humanities Press, and London: Macmil lan, 1980.

(责任编辑:陈合营)

猜你喜欢

人文科学维柯整体性
照亮历史,点燃未来——南京依维柯发展历史回顾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在“实践”中研究人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依维柯New Daily底盘改装房车中国首秀
依维柯车发动机无法起动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