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源于生活 感动源于真实

2009-12-01彭崎华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心事爸爸妈妈爸爸

彭崎华

新课改下的品德课程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和谐统一。笔者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一个生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感动的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份调查统计,敞开心扉聊——实现教材与生活的和谐

[教学片段]

(出示课件:课前小调查的有关数据统计)

师:读了这份调查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实话实说。

生:许多同学不愿把心里的烦恼告诉父母。

生:全班62人中就有37人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生:我发现不少同学都不能经常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生:我觉得同学们说的都是真心话。

生:全班67.8%的同学都不愿意把心事告诉父母,说明我们与父母之间有一些隔阂和矛盾。

师:是啊!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矛盾呢?这都是很正常的。今天,就请大家借这个机会说说你与父母之间有哪些矛盾或不理解的地方。

生:我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父母说话不算数。有几个周末,妈妈对我说:“如果你今天把作业做完,星期天就带你去公园玩。”可是妈妈根本没兑现诺言。

生:我的父母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逼我练习小提琴还说是为我好。

生:我的爸爸妈妈总是拿我和他们小时候比,说他们多大就会干什么,又说我这么大了什么都不会,只看得到我的缺点。

生:“三·八”妇女节时,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小礼物送给妈妈,结果遭到了批评。她说:“攒的钱为什么不买书看?把钱浪费在这上面,你太让我伤心、失望!”我感到特别委屈。(流泪)

师:多懂事的孩子,真的很委屈!

……

师:听了大家刚才的倾诉,我们可以把引发孩子与父母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归纳为这样几点:一是总把自己当小孩;二是总拿自己与别人比;三是总对自己的努力不满意;四是忽视自己的个人爱好,五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大家觉得是这样吗?

(生点头表示认同)

[教学反思]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与孩子交流时间的减少、方法的单一,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也会对父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产生误解。为了了解学生的心事,走进学生的内心,笔者从生活入手,进行了相关的课前调查,并制成统计表格,让学生读后有话可说,并能畅所欲言,迅速进入自己生活的情境中,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一个哲理故事,自身找原因——实现情感与态度的和谐

[教学片段]

师:是啊,我们不少同学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父母不理解自己。因此有了心事也不告诉父母,时间长了就产生了隔阂。那么,你认为要不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呢?为什么?

生:我认为没必要。因为不起作用,他们根本不当一回事。

生:我妈妈会说,小孩子的任务就是搞学习,哪来那么多的心事?

生:我把心事告诉爸爸妈妈后,就成了他们批评我的把柄。

师:大家的理由还真不少。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父母呢?这样吧,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对爸爸的看法》)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这个孩子感受到爸爸的伟大时,已经晚了。

生:说明孩子对父母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会随着自己的年龄变化而变化。

生:说明人是在不断成熟的。

师:说得真好!给点掌声!(掌声)是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这都是很正常的,说明了人在不断成熟、长大。(课件出示心理学资料)

1岁: 爸爸好厉害,什么都会

10岁:好像有时也不对

20岁:老头子不行了,根本跟不上社会

30岁:老头子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

40岁:应该照爸爸的话去做

50岁:天啊,我现在才知道爸爸的伟大,可惜他已经去世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儿女对父母的认识和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时这个过程还很漫长,更多的时候还伴随着吃亏、碰壁、摔跤。只有当我们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再回过头来好好想想时,才发觉父母当初的建议是正确的,但往往已经时过境迁无法挽回了。今天,我们就希望大家尽量缩短这样一个认识的过程,尽量减少后悔的次数,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轻松。此时,你认为心事应不应该告诉父母?

生:我现在觉得心事应该告诉父母。

师:为什么?

生:有句俗话说,父母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还多。父母在各方面的经验比我们要丰富。

生:因为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应该相信他们。

师:平时你没有把心事告诉父母,说明你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还不够,这就是产生矛盾的原因所在。除了父母有责任,你有没有责任呢?

生(齐):有!

[教学反思]

学生能在课堂上勇敢地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仅仅是教师营造的对话空间,旨在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在自身查找原因,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哲理小故事的巧妙运用和心理学资料的适时出示,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一封真情书信,沟通无极限——实现道德与内心的和谐

[教学片段]

师:其实,父母和我们比起来毕竟积累了丰富的处事经验,也许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偏向实际,但这何尝不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生活经验的积累呢?只要我们经常与父母交流、沟通,爸爸妈妈就会更加理解你,更加爱你。老师今天特地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幸福、温馨的全家福照片,这都是咱们班上同学的。瞧!他们脸上开心灿烂的笑容,让我们好羡慕。在座的同学们一定都有这样温馨、和睦的家庭。我想即使有矛盾、有埋怨、有分歧,也一定是可以化解的,大家说对吗?

生:对!(激动、羡慕、自豪地点头)

师:与父母交流沟通,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

生:可以写信。

生:我觉得用手机发短信的方式比较好。

生:还可以网上留言。

……

师: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就选择了用写信的方式与你们沟通,请大家拆开父母的来信用心地读读。

(生认真地读信)

师(走到一位眼圈发红的学生身旁):怎么流泪了,能把你的心里话告诉大家吗?

生:我很惭愧,以前总是埋怨妈妈把我管得太严,感觉妈妈不关心我,也很少陪我,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今天读了妈妈的信,我才知道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不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很大的压力和难处。她对我严,也是为我好,我错怪妈妈了,我想请妈妈原谅我。(泪流满面)

师(摸着学生的头):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要是妈妈今天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听到你的这些心里话,不知有多高兴。当然同学们和老师也为你高兴,因为你长大了。

生:最近看到班上不少同学家里都有电脑,我一直闹着要爸爸妈妈给我买台电脑。爸爸妈妈不同意,要我查资料就到他们做生意的地方去查。我就一直同爸爸妈妈闹别扭,认为他们小气,看了爸爸给我写的信,我才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他们并不是小气,都是为了我好,他们做生意挣钱也不容易。爸爸请您相信,我一定不会吵着要您给我买电脑玩游戏了,要把心事用到学习上。

师:今天陈有杨的爸爸也坐在咱们的教室。陈爸爸你听到了儿子说的心里话,想说几句吗?

陈爸爸(激动地):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父子沟通的机会,儿子看了我给他写的信后,能理解父母,我感到非常高兴,说明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儿子,爸爸一定在适当的时候送你一台电脑!

生(流着泪):谢谢爸爸!(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多好的爸爸,多好的儿子,真让人羡慕!

生:看了妈妈的信,我想对妈妈说,您虽然对我态度很不好,总是不相信我,有时还打我,但我知道,您那是恨铁不成钢,我一点儿都不怪您。妈妈,我爱您!

肖妈妈(含着眼泪):好儿子,妈妈今后一定改变教育方法,妈妈也爱你,我们两个都来努力。

师:我们一起为肖蕴辉和肖妈妈加油!(生齐鼓掌)

……

师:刚才几位同学和他们父母的发言真感人。现在大家是不是都有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呢?

生(齐):是!

师:(板书课题: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生齐读课题)此刻此刻能不能说说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

生:爸爸妈妈请原谅我的不懂事。

生: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

生: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

……

师:交流与沟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效果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体谅对方、理解对方,共建美好温馨的家庭。愿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天天快乐,感谢今天来参加我们学习活动的爸爸妈妈们,再见!

[教学反思]

一封看似平常的书信,却能拨动学生的情弦,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父母深深的爱意。课前,笔者精心安排每位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通过现场拆阅这一环节,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敞开心扉,孩子说出了平时不愿说的话,父母听到了平时不曾听到的心声。一句句真实而自然的真情表白,充分地激起了学生和家长情感的波澜,置身于融融的亲情中,顷刻间,以往的误解、抱怨都烟消云散。这一刻的心灵共振,情感共鸣,不仅让课中的每个人都感动得湿了眼、动了容,而且使课堂格外鲜活灵动,体现着和谐品德课堂的独特神韵。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心事爸爸妈妈爸爸
藏心事
心事
我的爸爸妈妈
我和爸爸
爸爸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冷不冷
爸爸妈妈,我能行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