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用黏土砖 发展新型墙材

2009-12-01郑志军郭存根

记者观察 2009年18期
关键词:漯河漯河市墙体

郑志军 郭存根

2006年以前,中原腹地河南漯河市是实心黏土砖的生产基地。方圆几十公里,几百座的传统砖瓦窑场比比皆是,烟囱林立,整日里冒出滚滚的黑烟,直冲云霄。曾几何时,几万辆农用拖拉机把刚出窑的,发热发烫的实心黏土砖不停地往外运,以此支援着漯河整个市区及周边的许昌、周口等城市和乡镇的建设。当时,仅窑业的经济收入就占据了漯河整个财政收入的30%,同时也给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就业机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当时的窑场主要集中在漯河市东15公里的召陵区召陵镇和姬石乡周围。那里是漯河平原大地上海拔最高的黄土高岗,给烧制黏土砖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砖瓦窑场也因此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将近二十年来的就地取土在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实惠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首先,大量取土、挖坑,严重地破坏了很多耕地,耕地变得高低不平,农民收种作物十分不便。同时,生态平衡也受到影响,土壤质量严重下降,收成大减。其次,黏土砖的烧制过程中所产生了大量黑烟,给市区的空气造成了很大污染。另外,从环保节能方面来说,实心黏土砖在建筑结构中直接导致采暖保温和空调能耗的大幅增加,也就增加了能源的供需矛盾。

根据中央政策要求,建筑施工中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切实保护耕地。同时,建设部也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节能的法规。2006年的4月,漯河市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在河南全省率先打响了治理黏土砖瓦窑场的攻坚战。到2007年的5月,共拆除砖瓦窑场377座。截止2008年的年底,全市共计拆除各类砖瓦窑场495座,复垦窑场用地1.5万亩,仅此一项农民每年可增收3000余万元。从2008年1月1日起,漯河市出台了在全市、区、县、镇建筑中禁止使用黏土砖的政策,并且大力发展新型墙材。如今,全市培育出了50多家墙材企业,漯河泰威新型墙材公司就是其中的领头羊。

2006年2月,一家民营物流公司老总翟铁钢,抓住商机,看懂了国家的政策,明白了发展新型墙材是当前填补使用黏土砖取而代之的空白。作为共产党员的翟铁钢身先士卒,认准了就上。他带领公司骨干上山东青岛,下湖北武汉,去福建、广东,边考察新型墙材生产线设备,边对各地的建筑市场进行了科学实验。2007年2月,翟铁钢自筹资金600多万元上了两条全制动液压墙体砖机生产线,在国家发改委、河南省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及漯河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漯河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泰威新型墙材公司,并且很快生产出了完全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的粉煤灰砖。

此种墙材的主要原料为粉煤灰、苛白化泥,占总料的80%。该产品的抗压、抗折、吸水、碳化、冻融等性能好,并且没有任何放射性物质损害。这样有效解决了漯河市工业废弃物乱倒和二次污染的问题,遵从了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这一科学发展观。同时,该产品也极大优化了建筑结构与节能资源。现在,新型墙材的年生产能力是一亿块,但市场上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因此,公司准备筹措资金,争取于2009年底再上5条新型墙材生产线,达到年产能力三亿块。这样公司每年就能为国家节约300亩耕地,而且还解决了本市200多名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

最后总经理翟铁刚告诉记者:“我们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还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要向社会献爱心,回报社会。现在四川大地震过后重建家园,如果建设当中缺乏新型墙材技术及产品,我愿向灾区提供无偿帮助。”随后,记者还了解到,作为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他,每年向漯河市翟庄小学捐资2000元做校舍修缮,每年向翟庄村里捐资2000元维护道路。

猜你喜欢

漯河漯河市墙体
喝醉酒的爸爸
墙壁发霉了该怎么办
推动自保温墙体技术促进墙体节能技术发展
漯河市首评“十大青年创业之星”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漯河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取水点”
墙体温度场的延迟计算
漯河市关爱留守儿童百对城乡家庭“结亲”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