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基础》考试改革的思考
2009-11-30张淑芳
张淑芳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基础》融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学、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内容宽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多样性及实践性、实用性。
与其他课程一样,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关知识的掌握,传统的考试是期末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存在的弊端是
第一,受考试时间和试卷幅面等因素的局限,无法体现《机械基础》这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也难以在内容上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考试内容主要是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记忆和公式的计算,命题形式单一、呆板,考试前“划范围、圈重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技能,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
第三,考试方式单一,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笔试常常是以一个班甚至于一个年级为单位,试题一样,答案一样,这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完全脱离了生产实践。
第四,记分方式不科学,用百分制,只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考试既不利于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体现不了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因此,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一、考试方式
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特点,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的“一锤定音”,采用开放灵活的多种考试考核方法,包括开卷笔试、大作业、实验操作、课程论文、口试、调查报告、综合考查等形式,还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的表现等平时考核。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作弊,还便于考核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解决《机械基础》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考查他们查阅、收集和利用《机械基础》有关资料的技能。
1、考试方式多元化
(1)作业、课堂提问、讨论占15%。由于学习与考核之间的间隔较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机械基础》的学习内容较多,考试内容不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所以平时考核可以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
(2)调查报告、大作业、实验操作及实验成绩占25%。注重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实验操作及实验成绩占很大的比例。
(3)课堂小考占10%。通过平时小考让学生对每一章的重点和脉络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同时根据小考成绩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的问题,以缓解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
(4)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所有内容,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
2、考试方式全程化
这种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的考核,要贯穿各阶段目标的学习过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例如,工程力学部分知识脉络清晰,内容结构紧凑,可以每讲完一章,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详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写出一份复习提纲或小论文,这不仅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了解更深,而且使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常用机构部分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采用的测试方式是让学生制作小机构,写出说明书并进行简单答辩。这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的能力,又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又有一些理论实用计算,可采用的考试和考核方式有闭卷、半开卷、实践操作、调查报告等。考螺距、模数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机械零件的安装、调整、维护可采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这样,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用不着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而是把重点放在准备资料,加强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能力的提高上,使学生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挥。
二、考试内容
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从考原理、公式、基本知识转化到重点考核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加强对学生理解《机械基础》知识、应用《机械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核。命题应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来拟定,出灵活性大、知识性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的题目。
1、联系实际生活或工程实例
试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基础、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量缩短《机械基础》问题与学生生活经历之间的差距,追求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力和积极情感,使学生学会运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问题。例如,“家用的摇头电风扇能来回摇头,里面有什么机构?能否设计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摇头台扇?”再如,“自行车飞轮的内部结构属于棘轮式超越离合器,它有什么作用?”“自行车为什么可以蹬车、滑行、甚至回链?”这样的考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热情。
2、综合运用知识
在编制试题时,应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作用。如考核常用机构部分,通过观察、拆装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机构和零件组成,其作用是什么;观察各机构构件的组成及动作,分析各构件的结构特点,分析各运动副的结构、装配关系及润滑方式:观察各零件的结构形状、材料,根据结构特点分析其作用、失效形式和应采取的措施等。再如,对机器拆装调整的综合实习考核,改革过去以实习报告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实习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现场处理问题的情况,现场面对面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这样的考试内容,使学生思维活跃,不但考核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三、评分方式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层次、多学分、多形式的评定。课程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等)、课程测验成绩(包括实际操作、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期末成绩(试卷)组成,实行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为了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全程学习的积极参与性,要加大平时成绩和课程测验的比例。另外,在平时测试考核中,改革记分方式,淡化分数,实行实质性评价,一些考核可以按照5分制或ABCD级制度评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促进学习的方法之一。这种多元化、全程性的考试模式,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总结,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提高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