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衣警卫眼中的开国往事

2009-11-28

中外文摘 2009年21期
关键词:刘忠中南海警卫

王 凡 东 平

在人民共和国创建的前夕,中国共产党考虑到进城后保卫党的领袖和新的国家政权领导等需要,专门组建了一支150多人的便衣保卫队。

如今,共和国已经走过了近一个甲子的风雨历程,这支便衣保卫队的大多数成员早已步入白发暮年,还有不少人已然告别了人世。

作者特别访问了几位尚健在的老队员,听他们讲述了亲历的开国往事。

特务们盯上了进出中南海的小轿车

大约在1949年的8月,中共中央领袖与中央机关开始向中南海搬迁。毛泽东正式迁移中南海究竟从哪一天开始计算,一直难以找到确切的文字记载。因为从6月15日后,毛泽东工作完毕没有回香山而是留住中南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因而安全警卫工作的重心,从此逐渐就由香山转移到中南海方面了。

据当时在北平纠察总队的李明回忆:“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纠察总队就先在中南海驻守了半年,后来中央警备团的几个连接替纠察总队守卫中南海,便衣保卫队也派了一个分队在中南海执行任务,纠察总队就陆续撒出来了。”

那时,北平街面上最多见的就是人力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不多,小轿车就更少见了。所以当中共领袖们频繁在城里活动,小汽车队一出现,进进出出中南海,就显得十分抢眼。

一些暗藏的国民党特务早就盯上了中南海。他们一看到路上的小汽车多了起来,就分析可能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来了,多次准备进行暗杀活动。特别有一段时间,西单长安大戏院前,有时候晚上停靠的小汽车特别多,由此可以推测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在那里看戏,特务们便蹲守在那里,寻找下手的机会。但由于中央首长身边的警卫很严密,致使特务分子根本无法靠近行刺。

毛泽东那时也很爱外出看戏。为了保证他的绝对安全,每当他到戏院的时候,有关方面都要在沿途和戏院周围布置警戒,便衣队员也参与执勤。毛泽东身边的警卫们,都身着便衣,散坐在戏院里的观众席上,每时每刻都提防着意外的发生,而戏院里的其他观众很难辨认出他们的真实身份。

由于长期生活战斗在山乡农村,搬进中南海之后,毛泽东不太习惯这里的生活环境,而且人们事先也没有预料到,住在皇帝的禁苑里,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方便。

搬进中南海后,毛泽东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上厕所。中南海里的许多院子里没有厕所。有的大院子里只有一个厕所,上厕所很不方便。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时为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住进中南海后就是因为夜里起来上厕所,被绊了个跟头摔断了腿。

毛泽东进中南海后办公住宿的颐年堂东院菊香书屋,虽然院子里有卫生间,但与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卧室不挨着。因此,毛泽东的盥洗、解手等生活问题解决起来有些不方便,都要从自己的办公室或卧室里走出来。

毛泽东身边负责内卫的李银桥、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罗道让,都曾建议挨着毛泽东的卧室加修一个卫生间,但毛泽东一直没有同意。因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趁毛泽东离京到外地的机会,才安排中直修办处第一施工所,在菊香书屋院内给毛泽东和江青各自的卧室边上修了一个卫生间。

除了上厕所的问题,还有喝水、洗澡、取暖的问题。菊香书屋是老平房四合院,没有锅炉烧水,冬天是烧地炉取暖的,但因年久失修,地炉的管道也不通了。考虑到喝水和冬天取暖,警卫们提出在平房院和屋内安装锅炉和暖气片。锅炉最后选定在靠近毛泽东办公房间的一块空地上。小锅炉安装后,毛泽东喝水、洗澡和取暖都方便多了。为了能让毛泽东洗上盆浴,警卫员还特地在锅炉房里安装了一个大浴缸。

一天,毛泽东工作到了凌晨,刚回卧室睡下不久,就听锅炉房内发出咣当一声响,他一下被惊醒了。

原来,是锅炉坏了,工人们趁毛泽东休息时。抓紧时间在抢修锅炉。结果在施工中,不小心把水管砸在了浴缸上。

毛泽东被惊醒后,披上衣服出来,不高兴地对哨兵说:“你们知道我睡觉了,还弄出那么大声响吵我,还不赶快出去立正站着!”

过一会儿,毛泽东朝屋外看了看,见哨兵还在院里立正罚站,就大声说:“不要站着了,你回去吧。不过要写一份检讨,以后不能再弄出那么大声音了!”

事后,警卫长阎长林向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做了详细汇报和自我批评。警卫班还为此专门召集了会议。会后,阎长林向毛泽东汇报了相关情况。毛泽东笑了笑说:“让我休息好了,我也就没意见了。你向大家解释一下,工作中有缺点,改了就好,不要记在心里,不要影响工作……”

正式迁居中南海后,毛泽东还有一个难以忍受的情况,就是感觉非常“不自由”。他出入中南海都得向叶子龙报告,身边还得带一大帮警卫随员。

毛泽东在中南海没住几天,就有点憋不住了。

有一天,他突然对身边的卫士李家骥说:“小李,咱俩去北平郊区走走,怎么样?”

李家骥为难地说:“不能去,会出危险。我担不了这个责任。”

“不用怕,我突然出去,他们不知道。我不相信坏人的耳朵就那么灵,我们马上就走。”

迟疑有顷,李家骥无奈地说:“主席,我和您不一样,我必须执行规定的纪律,不然就要挨领导的批评、处分了。”

听李家骥这么一说,毛泽东也沉默了,继而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个规定没有错,但把我和群众分隔开不行啊!我们共产党人,各级领导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离不开水,离开水,鱼就渴死了。”

过了片刻,毛泽东又感慨地对李家骥说:“唉,我这个主席不如你们好,我没有自由啊!”

194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

中共中央决定在北平的先农坛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共中央五位书记都将出席这个纪念大会,毛泽东还将在会上发表题为《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讲话。参加这次集会的将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和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600多人,这是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北平集体亮相。

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得知了这一消息后,随即指派原保密局外勤北平站的特务崔铎,秘密潜往北平,利用中共领袖出席纪念活动公开露面的机会,寻机实施刺杀。

崔铎武艺高强,会飞檐走壁,能双手打枪,且百发百中,有“飞贼”、“赛金豹”的绰号,曾参与过震惊北平的暗杀北平市长何思源的行动。

而让崔铎想不到的是,此次他刚潜入北平,北平公安部门就接到天津市公安局传来的消息,说“七一”前夕将有国民党特务潜入北平,很可能会利用庆祝活动谋刺中共领袖。

北平的公安机关闻风而动,围迫堵截,一举抓获了奉命来北平谋刺中共领袖的保密局特务崔铎。

崔铎的落网,不仅没有让“七一”庆祝大会的保卫者们感到可以有丝毫的放松,反而促使他们对庆

祝活动的保卫安排更加缜密。对大会会场,对中共领袖前往会场的路线,都做了严密的布控。同时对参加庆祝会议的人员,也提出了一些严格的要求,例如绝不允许与会者带枪进入会场。

7月1日那天,奉命负责保卫出席大会中央领导同志安全的便衣队队员们,按时来到了先农坛的庆祝会现场,并迅速站到了各自岗位上。庆祝会的主席台就设在体育场坐西向东的位置,在与会代表大都进入会场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也来到了会场。

就在这时,担任会场内警卫的便衣队队员接到大会门卫打来的电话,报告说:某部一位军长违犯规定带枪进入会场,因不听劝阻而被门卫下了枪。但那位军长不服气,和门卫发生了激烈争执。

因此事直接关系大会的安全纪律,便衣队队员们立即通过秘书处工作人员向主持大会的周恩来做了报告。周恩来接过电话直接与那位军长通了话,在询问他的单位和姓名后,周恩来严肃地说:“不准带武器进入会场是中央的规定,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每个参会同志,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你为什么要违犯?”

那位军长得知与他通话的是周副主席,知道闯了大祸,赶快向周恩来检讨并承认错误。周恩来这才缓和了一下口气说:“若不是看在你是刚从前方回来的,认错态度比较好,今天不但要下你的枪,还要将你扣起来呢。现在,我准许你回单位继续检讨,听候处理!”

周恩来放下电话,还特地走到便衣队员们面前,夸奖道:“好啊,你们这种认真、负责执行中央规定的精神,值到表扬。”

会前的一场风波刚刚平息,老天又发起了脾气。一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前来参会的许多干部、战士都没有带雨具,结果淋成了落汤鸡。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同志也和大家一道挨了淋。但是,庆祝会的会场并没有发生混乱,与会者们也没有离开会场,而是秩序井然地等待大会开幕。

这时,毛泽东的汽车开来了。他在警卫战士的护卫下,刚刚走出汽车,瓢泼大雨居然奇迹般地停了。

毛泽东健步走上主席台,和全场的同志们一道欢呼:

“庆祝党的28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万岁!”

当与会者们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毛泽东挥了挥手,高声回应道:“同志们万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先农坛体育场都沸腾了。

庆祝大会宣布开始,在军乐队的伴奏下,周恩来亲自指挥全场高唱《国际歌》,雄壮的歌声响彻会场内外,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豪迈的精神,唱出了中国人民从艰苦卓绝中走向胜利的英雄气概。

大会由刘少奇作主题演讲,他用深沉的语气回顾了党走过的28年战斗历程:“28年来,党在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中犯过错误,失败过。但是,自从遵义会议树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有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后,党便从胜利走向胜利,直至解放全中国。”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代表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大会上吟咏了他的新诗作《新华颂》。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大会圆满结束后,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陆续离开了会场,细心的周恩来却没有忘记刚才受到批评的那位军长,他拉过便衣队员刘满仓,对他说:“请你把刚才那位在门口闹事的军长张振武找来。”

张振武军长一路小跑而来。他40岁上下,身材魁梧,面带威严。在长征时期他就是红军营长了,因作战勇猛,后升任为某部军长。不久前,他才从湖南前线调回北京。

周恩来伸出手来和张军长握了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向他询问了前线的一些情况,继而问他对刚才的事有什么想法?

张军长激动地说:“报告周副主席!是我错了。向您承认错误后,我也向负责门卫的同志做了自我批评。我原来片面地认为军人应该枪不离身,对中央规定开会不许带武器的安全考虑并不理解,所以犯了错误,我再次向您检讨。”

周恩来说:“你能很快认识错误这很好。希望你回到部队也以这个事件来教育广大干部和战士,使我们的部队成为既能打仗,又会建设,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今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需要这样的军队来捍卫。”

周恩来的话,让张军长的紧张情绪逐渐松弛下来。他站起身来向周恩来保证:“请周副主席放心。我—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周恩来满意地笑了,同他一起乘车离开了体育场。

便衣队区队长刘忠接受秘密任务,怀仁堂以身挡“刺客”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会议召开期间,中南海警卫营几乎全部出动,日夜执勤巡逻,即使轮换下哨后,战士们也主动在防区内巡逻、游动,以防有什么漏洞。工兵班则要在每天开会前对会场内进行一次安全探雷检查。防止敌特分子在会场内埋藏地雷、炸药等。

就在全国政协会议预备会召开的前一天,罗瑞卿、李克农以及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正副处长汪东兴、李福坤专门找进驻中南海的便衣保卫队分队长刘忠谈话。

李福坤向刘忠交代说:“组织上交给你一个艰巨而光荣的重大任务,要誓死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

李福坤的话,让刘忠想起了一个多月前,他和李广仁带领便衣队一个分队刚进入中南海,到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报到时,李福坤副处长表情严肃地对便衣队员们的一段训话。

“你们在中南海勤政殿、怀仁堂担负便衣警卫,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只要中央首长在勤政殿、怀仁堂,一切安全保障就统由你们负责!”

“各项工作只能做好,不许出一点纰漏。”

接下来,李福坤又向便衣队员交代了注意事项和纪律。

按便衣队员们的说法:每一次任务一下达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任务完成后,才把心放回肚子里去,真是所谓“提心吊胆”啊。

在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前,刘少奇、罗瑞卿、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警卫处长汪东兴等曾专门召集刘忠等人,在中南海瀛台开了一个会。刘少奇在会上说:“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左中右各派都有,情况十分复杂。好人是多数,中间派不少,坏人也肯定有,但人人有代表证,很难分辨出来。所以,抽调你们来,就是要保卫毛主席、中央首长和代表们的绝对安全,不准出任何差错。保卫这次会议的任务完成好,就给你们打100分。”

而此时刘忠听着李福坤的交代,心中不禁有点疑惑地问道:“李处长,我们现在的工作不就是在保卫毛主席党中央吗?”

李福坤看出了刘忠的不解,接着说道:“这次交给你的是一项非

常特殊的任务。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推测,在这次政协会议的代表中,可能隐藏着一名刺客,他可能利用代表的身份来刺杀或暗害毛主席。”

“我们现在怀疑的这个对象就坐在主席台下距离毛主席不远的地方,所以我们准备把你安排到这人右前面的座位上,你要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有要行刺的迹象,你不能开枪,只能用身体阻挡在他的前面。你切不可有半点疏忽,要绝对保卫毛主席的安全。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要当政协会议代表,我们会发给你一张代表证。”

任务交代完后,李福坤放低声音对刘忠说:“这件事要绝对保密,不许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队友。我会布置他们在外围与你配合,你和我保持单线联系。”

领受了任务的刘忠,内心再难平抑下来。他担心可疑对象身上携带了手枪,那样制服的难度就会增加。因领导交代,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不能轻易动枪,那会危及其他代表和领导人的安全,给大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政协召开预备会议那天,毛泽东也到会了。刘忠也以代表的身份,坐在了那个被怀疑对象的右前方。他发现那人40岁左右,身材高大,西服革履,很有派头。刘忠看了心想,领导之所以选中自己担负这一重任,大概也与自己的个头比较高有关系。

会休时间,许多代表步出会场稍事休息。刘忠见毛主席也从主席台的座位上站起了身,而他座位左后的被监视对象也站了起来。刘忠内心一阵紧张,赶快跟着站起来。用身体遮挡住了那人看主席台方向的视线。

此刻,毛泽东下了主席台往会场外走。刘忠发现那人也想朝毛泽东出去的方向挤,刘忠遂抢前一步,挤在他的前面,不让他超过自己。当那人试图从他左面超过时,刘忠在左边挡住他;他想往右绕。刘忠也把身体移向右边。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能让那人靠近毛泽东。

刘忠的左阻右挡,把那人惹火了,他当场和刘忠吵了起来,他说:“你为什么挡我的道,我要去看毛主席!”刘忠也强词夺理道:“我在给你闪道,你还老挤我。我几次给你腾道,你又不走,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旁边的许多代表不知实情,也来责怪刘忠不该挡人家的道,一时会场内吵嚷成了一团。

走在前面的毛泽东也听到了吵闹声,回过头来,眉头皱了一下。这时刘忠发现,毛泽东身后早已紧跟着好几位保卫工作的领导,有罗瑞卿、李克农、汪东兴、李福坤等人,他们几乎把毛泽东围在了人墙中间。这下,他心里稍有几分放心了。

刘忠继续与可疑对象周旋着,尽力阻挡他的脚步,直到毛泽东等人步出了会场的二道门,根本看不见了,他才放过了身后的那位“照顾对象”。

很久以后刘忠才知道,当时领导还布置了便衣队另外几个同志在门外待命,要他们看刘忠的动作行事,一旦刘忠动手,他们就立即上去接应。

据说那个被怀疑的对象,后来好像被公安部门逮捕了,但那人究竟是否受命刺杀毛泽东则不得而知。

菜农的胳膊不可能那么白

相距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确保这一开国盛典的安全举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安、安全警卫力量全部动员起来,协同作战,共同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当时公安中央纵队刚刚成立,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保卫开国大典。部队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如下警卫方案:以天安门和观礼台为重点,严密控制,以武装警卫为主,辅以便衣警卫,并以标兵、验证军官等形式维持秩序,严防敌特分子混入警卫区域。公安中央纵队第二师警卫营担负了天安门城楼上下及周围地区的警卫,北平纠察总队负责对御河、金水桥和天安门周围各角落进行检查,以严密警戒控制了会场周围的各制高点。

新中国即将举行成立盛大庆典的消息传出,也使台湾国民党敌对势力十分震惊。他们迅速布置隐藏在北平的特务组织,要不惜一切代价对庆典活动进行破坏。

当时的亚洲饭店(现前门饭店),是为前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代表准备的住宿饭店之一,台湾方面得知这一情报后,密令潜伏在北平的特务吴瑞金伺机混入饭店进行暗杀破坏活动。

9月24日,天刚亮,吴瑞金化装成一个送菜的农民来到饭店。他挑着一担新鲜蔬菜,看得出来,蔬菜水泠泠的,是刚从地里摘下来的。由于饭店每天需要大量的蔬菜,采购人员为了方便,经常预约郊区的菜农来送菜,每次菜农来店后执勤哨兵都会让他们把菜送到指定的位置。

吴瑞金告诉执勤哨兵,菜是头天饭店采购员王强叫他送来的。哨兵认识饭店有个采购员叫王强,于是就准备放这个菜农进饭店。正在这时,吴瑞金无意中露出了马脚。他抬头擦汗时,露出了又白又胖的胳膊,哨兵顿时心生疑惑:菜农天天在田里干活,风吹日晒,胳膊不可能这么白,这人肯定不是菜农。于是,哨兵把吴瑞金带到了值班室进行审讯。

审讯中,吴瑞金的破绽越来越多,他见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就企图服毒自杀,但被执勤战士迅速制服了,并从他身上搜出了定时炸弹。

在饭店制造爆炸事件的计划破产后,台湾特务机构又启动了第二套方案,直接在天安门等重要地段实施破坏行动,以造成恶劣政治影响。

一天,公安中央纵队一师二团排长刘拴虎像往常一样,装扮成市民在天安门附近巡视。刘拴虎在延安时就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具有丰富的警卫经验。

夜幕降临时分,地下的一个烟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拾起来一看,是飞马牌香烟。当时这种烟一般人是吸不起的,他从扔烟头的位置向四处望去,这是一片视野极为开阔的地方。他又仔细地观察了留在这里的皮鞋印,顿时感到:皮鞋、烟头,肯定有一个不寻常的人常到这里来。

他立刻警觉起来。此后,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转转。到了第五天,他预感的情况出现了。一个头戴礼帽的人出现在刘拴虎的视野内,那个人正拿笔画着什么。刘拴虎接近过去,发现那人画的好像是一张线路图,便上前查问。

那个人一惊,见自己暴露了,便立即掏出匕首,负隅顽抗。刘拴虎上前与之搏斗,几个回合下来,刘拴虎便将那人擒获。

经审讯查清,此人名叫王以才,是国民党国防二厅华北督察二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他的任务就是绘制出天安门的地形图,准备在10月1日开国大典这一天,用炸弹袭击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的车队。

这个北平特务的落网,为开国大典的安全铲除了又一隐患。

天安门城楼一带,是开国大典安全保卫的重中之重,公安中央纵队早就派了专人对城楼进行全面清理,并重点实施安全保卫措施。

公安中央纵队战士赵太和,在大典前一个月就上了天安门进行清理检查。城楼的木梁上鸽子很多,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清理,鸽子粪堆积了有一尺多厚。赵太和他们将天安门城楼进行了彻底打扫,仅清理鸽子粪就用了十多天。随后,又用探雷器对城楼各部位进行了安全检查。探雷器是苏联有关部门提供的。这种探雷器前面是一个盘子,顺着盘子出来一根线,这根线接到耳机上,听到嗡嗡声是正常的,耳机不响了,就证明下面有金属。

为了给开国大典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公安中央纵队还积极行动,对天安门附近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条胡同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排查,逮捕了国民党“党通局北平区第二分局行动组”杨金富等14名案犯,捕获惯匪、恶霸3000多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封闭妓院250多处。这些行动都为开国大典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安全基础。

猜你喜欢

刘忠中南海警卫
中南海的深情
秋叶
刘忠将军战斗的一生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略论警卫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ow patterns and pressure drops of heavy oil-water-gas vertical flow*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
中南海:曾是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