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作业批改的德育功效及其彰显措施
2009-11-26马莹莹
马莹莹
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如何激发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创新意识,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学生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成果,而鲜见批改作业方面改革的文章,使作业教学改革难以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流于薄弱环节。作业批改是课堂教学的有机成分和教学信息回馈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消化、吸收及升华知识的必需手段,同时也是沟通师生情感。并借以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中学生作业批改的德育功效解读
提及作业功效,人们多从巩固知识、提高技能角度考虑,常常忽视其德育功效。根据赫尔巴特“教学的教育性”的原理,不难认识到,作业批改原本就具有德育功效。作业批改的德育功效,即通过批改作业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法纪教育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个性特点
中学生作业中流露出的个性特点是鲜明而不加掩饰的,无论是从字体、字型、作业完成情况,还是作业的整洁程度上,教师对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应能大致把握。通过有效的批改作业,可以为进一步把握其思想脉搏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生作业能流露出他们的真实感情,可以把它作为备课时“备学生”的一个重要参数,也可以作为把握中学生思想脉搏的窗口,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甚至还可以防止意外的事故发生,通过批改作业,能加强师生间的心灵交流与信息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信任。作业的及时批改与分发,架起了师生课外的桥梁。有的老师和学生还通过在作业本上夹字条的形式互相提中肯意见,传递信息,这样既保证了个人隐私权的保密性,还可以达到师生间的了解、信任与理解的目的。给学生提建议时,不但要把握其个性特点,带着启发勉励走进学生的作业本,也要有针对性,客观性,做到真情流露。有扬有抑,带着关怀、爱护之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意见才具有推动力,才能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尤其对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这种不是面对面的、“迂回式”的批评效果往往较好。
2养成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业批改具有较其他教学环节不同的特点。一是批改的隐私性。作业批改是对众多学生作业分别进行审查、评价和在课堂上进行综合性讲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并分门别类作出评述。这是一种半透明的措施,具有尊重学生人格及自尊心的意义,可以培养中学生对隐私权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隐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批改的教育性。即针对学生作业中具体问题的解答,甚至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进行审查、指正,写出必要的批语,有时学生会终生难忘。这种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让学生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促使他们形成对于一件事情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的意识,进而为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打好基础。
3展现教师的内在涵养和人格魅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批改作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的作业本残损了,给他粘补好;学生的作业本写得厚了,给他系上一根绳子;学生的题做错了,不是打个错号就算了,而是引领其思考出错的原因,启发正确的解题思路……可以肯定的是,教师批改作业的冷漠、草率。不可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教师批改作业放任偏向,不可能培养学生真正求实的良好品德。在作业的批改中,教师所使用的每个字眼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训导,如此,老师的美德才能深深地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做人做事的领悟,比如“为别人着想,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细节决定成功,做事要关注每一细节,切不可敷衍了事”等。
二、中学生作业批改的德育缺失分析
1回馈时间长,评判语句短,不利于培养中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师资不充足的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高峰期,而师资配备又跟不上,多数教师身兼3~4个班级的教学,如果对作业实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回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而且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号或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回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同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误认为老师不负责任,没有及时发放批改好的作业,最后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形象大打折扣。
2批阅审壹多,修改指导少,不利于培育中学生平等合作的精神
所谓“批改”作业,是既有“批”也要有“改”,它是一个完整的师生合作的过程,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教师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教师“批”完以后必须有学生来改正错误的知识点才能称为作业的“批改”。往往传统上的作业“批改”,我们见得更多的是教师只在上面画一个叉号或者对号。批改后学生还是找不到出错地方。有的教师干脆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攻,对于错题并没有想到让学生去纠错并改正在作业本上,结果类似的错误在以后做作业时仍然可以见到,基本上没有起到做作业的作用。甚至学生会误解作业的批改乃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师生共同平等合作的结果。
3指责语气重,激发情趣轻,不利于形成中学生欣赏他人的品性
在作业的批改中,教师不能做“难服侍的婆婆”,也不能老做专挑毛病的“医生”,而是要做“园丁”。翻开学生的作业,首先肯定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的一切努力,尽量寻找其中的闪光点,以鉴赏的口气予以肯定。要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相信“原来我也可以做得这么好”。但是,我们会经常看到在作业批改中更多的是指责和否定,而不是以协商和建议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思考和揣摸。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到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态度,只会挑别人的刺,很少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而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4威严意识浓,人文关怀淡,不利于速就中学生语言沟通的技能
俗话说“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作业也是通往学生心灵的一扇门窗”。通过作业的批改,尤其是教师批语的运用可以影响到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然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很少注意到自己给学生所写下的措辞。特别是在学生的作业做得非常不理想的时候,有的教师甚至用上不雅的言语,完全丧失了为人师表的威严和威信,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在思想上抵触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
三、彰显中学生作业批改德育功能的措施
中学生作业的批改往往很单调乏味,缺乏技巧性。老师通常情况下在画完“对”和“错”之后把日期一写就算完工了,稍微细致一点的老师会给一个成绩标示符号。如A+、A、A-,B+、B、B-。C+、C、C-。虽然这些批语的使用在某种
意义上也起到过一定的评价作用,但要追求更高的教学目标,实现更深入的情感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使得学生看到批语后有别样的感受。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就应该赋予作业批改以德育的内容和职能,使其成为科任教师发展学生德行的法宝。
1“批”“改”结合,再现作业批改的本质意义
要想发挥中学生作业批改的德育功效。必须要有“批”和“改”相结合的意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改完以后并没有完成作业批改的工作,接下来要做的是,在学生做错题的地方标识出出错题目,然后教师可以用红色的笔在作业本上以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以便让学生注意到并及时对错题的修改。例如,批改语文作业时,学生在用“提高”一词造句时,一学生这样写到:“大学生徐本禹远赴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经过他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在这个句子中很明显是误用了“提高”一词。在这里应改为“改善”,因为状况只能是得到改善。)老师可以在用错的词组上用红色的笔画一个“○”,然后在旁边再画一个“□”表示让学生把正确的词组写在方框里面;如果学生在写句子或者段落的时候出现错误和混乱时,教师可以用红笔在句子和段落下面用“~~”标出,在旁边画一个“?”让学生引起思考,并在旁边画一个大大的“()”让学生把正确写在括号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待学生更正错误的题目以后教师一定要强调重新收作业并检查。这样既可以不断强化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作业并不是教师批完就完事了,学生的改更为重要。“批”和“改”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少了哪一个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就形同虚设,毫无价值,更不用提让学生去理解作业批改中的平等合作的精神。所以,教师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
2精批细改,体现作业批改的引领作用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8~10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批注不同的评语,例如,批改英语作业时,对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如发现他们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批上It showssome improvement(有改进);如果改进较大,则批上Greatimprovement!或Keep it up!另外,还可以附加上一个表示特别高兴的QQ表情。对作业一般,而且有能力做好而没有做好的批上Could do better!(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或Needs to show more effort!(需要更多的努力)或Not up toyourusualstandard!(没有达到你平时的水平),同时再附加上QQ表情中比较沮丧的表情。对字迹潦草而又不认真的就批Youmustntscribble!(不要潦草),同时再附加上QQ表情中伤心的表情。对有些因粗心而出现大量的错误的则可以批Too many careless slips!(错误太多了)同时再附加上QQ表情中比较伤心的表情。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3批中寓“理”,关注作业批改的砺志价值
作业评语的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富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特点,结合课堂、作业中的具体问题来写。不可千第一律,千人一腔,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指出问题要有理有据。有位学生上思想品德课回答问题声音总是故意忽高忽低,我在他的品德作业中写到:“你性格开朗,思维敏捷,有创新意识,老师很欣赏你,但是,开朗不等于不遵守纪律。”在作业的批改中也可以根据学生思想和学习实际,教师可适时用格言,勉励学生珍爱人生、励志苦学、积极进取。如:有志者,事竟成;实践出真知;时不待我;水滴石穿。
4批中有“礼”,发挥作业批改的移情潜能
评语要尊重学生,避免使用讽刺、贬低、挖苦的语言,对学生的错误应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批评性的语言要委婉含蓄,言之有理。在第一次化学作业批改中,出现了好多类同的作业(因为化学课是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新增的课程,所以在第一次做作业时,好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如果在作业本后面批上这样的话,效果可能好一些:“抄作业比不写作业好,但你总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吧!真巧,你与某某做错的题一样,希望你以后能与别人做对的题一样。老师相信你自己也能做对这道题,你对自己没信心吗?”这样,是不是比点名批评或者撕掉重做要好一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师应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和期盼倾注在评语的字里行间之间,当差生有所进步时就抓住“闪光点”立即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的积极进取,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对那些具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应在表扬之中含激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斯宾塞曾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而这完全可以通过作业评语做到。
教师通过对作业的认真批改,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有关信息,把握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行为,确保后续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德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中对知识的传授、情感的陶冶上,还要渗透于课下。实践证明,有效的作业批改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三度,浅谈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卫生职业教育,2005(5).
[2]昊天武,人性化管理——墩师管理的灵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
[3]扬超,以人为本:21世纪中国道德教育的主导理念,中国德育,2006(8).
[4]武炎鑫,论英语作业批改法周丁之园,2006(6).
[5]余幸福,寓德育于作业批改之中,机械职业教育,1999(4).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方相成,论绿色作业批改。教育评论,2008(3).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