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案例研究促教师发展

2009-11-26高元海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案例交流研究

高元海

最近几年,“教育案例”研究逐渐走进中学、小学,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我们在依托校本教研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重视“教育案例”研究,引导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反思教育实践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协调稳步发展。

一、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困惑

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工作的迅猛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还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应该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纵观我们以前的教师培训,特别是教育理论学习,教师的理论学习笔记、读书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写得不少,但是真正入脑人心的东西很少,存在突击补写、应付检查的现象,对课改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不求甚解,甚至一知半解,探索意识、创新意识淡漠,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层面上,就是对先进教育方式理解不深、运用不当,不注意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停滞不前,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缺乏有效的递进。如何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实现自我成长。这是摆在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问题。一次市教科所组织的教育案例评比引起了我的注意。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一个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教师自我叙述教育故事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反思方式,是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首先,教育案例有利于促进教师研究素养的形成。教育案例不单纯是讲述具体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经过反思之后的活动。因而,教师通过教育案例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研究素养提升的过程。其次,教育案例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意识。教育案例把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意识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生活中,并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从而引发教师课程理念的变革。再次,教育案例研究有利于更新教师专业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案例,教师可以更加明确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从而将案例研究作为更新教师专业实践的途径,这有利于教师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探索教育案例,深化校本教研

1实施培训走近教育案例

虽说教育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如何引导教师去认识、去发现、去撰写,这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学校以《走近教育案例》为题,围绕什么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的种类、如何认识教育案例、写教育案例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交流。之后,学校又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向教师进一步介绍教育案例。通过培训,老师们达成共识: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只有亲自编写案例,才能真正掌握案例。”教师撰写案例,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教师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的重要途径。教育案例就是写我们老师自己的故事,它涉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畅谈工作中的得与失、成功与困惑、灵感与顿悟,它能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老师们不但从思想上接受了教育案例,而且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我也能写的写作冲动。

2完善机制走进教育案例

为确保教育案例研究活动不走形式,我们采取多种机制、多种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搭建教育案例研究平台:(1)例会交流。我们将教师撰写的每期教育案例从不同岗位、不同角度选取优秀作品利用全校教师例会时间进行交流,共享案例研究的成果。如今,例会交流成为全校老师共享教育教学感受和经验的幸福时刻,正像有的教师说的那样:交流我们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朵朵美丽的浪花,让枯燥的说教式例会变得生动活泼了。(2)《简报》交流。学校以《简报》为平台,专门交流教育案例。为加大交流力度。我们把《简报》由原来的半月印发一期改为每周一期,提高频率,让更多教师的教育案例刊登印发,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到教育案例撰写的成功,让更多的老师分享到他人的快乐。(3)推荐发表。学校定期精选优秀的教育案例向有关报刊推荐。目前,教师撰写的教育叙事已有十余篇被《现代教育导报》、《山东教育》等报刊陆续采用,不仅扩大了教师交流的空间,而且激励了教师案例研究的积极性。(4)组内研讨。教研组定期汇总教师案例研究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并将具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教研组全体教师每周“专题研讨”的主题,有效地将教师个人案例与教研组集体教研有机结合。(5)结集出版。学校将教师撰写的优秀教育案例分类整理,结集出版,并赠送给教师、家长。既为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又拓宽了家长与学校、与教师沟通、了解、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使社会了解了学校。(6)及时肯定。学校及时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机会,充分肯定教师在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7)评选表彰。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案例评选活动,对撰写具有研究与借鉴价值的优秀教育案例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教师深化案例研究。

近两年来,我校广大教师对教育案例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教师撰写的教育案例内容涵盖广泛,有的反映师生间浓浓的爱,有的讲述了同事间的互相赏识、真诚帮助,有的紧密关注学校的重点工作,有的叙述了教师与家长携手育人,有的反映了学校的巨大变化……老师们用心思考感悟,用真情述说着工作的快乐与困惑。可以说。教育案例折射出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伴随着教育案例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五多”现象:一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观察的多了。教育案例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教师有意识地观察、思考教育教学工作。故事的捕捉,情感的升华,都需要一双慧眼,需要留心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对教育教学思考的多了。以前老师们做得多,反思得少。如今,做事情前能结合教育理论考虑,做事情时能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做事情后能通过思考升华认识。老师们把问题解决与亮点发挥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中发现亮点,在亮点发挥中发现问题,整个叙事过程呈现为螺旋递进、永无止境的滚动发展。三是对教育教学工作交流的多了。教育案例已成为教师调节工作紧张情绪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放松了老师的身心,缓解了工作压力,交流了教育思想。老师们认为教育案例及其顿悟往往是智慧的火花。它常常是突然而至的,灵机一闪。若不及时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因而需加强交流,及时升华认识。课余,几位教师凑在一起随机交流的场景在学校可谓是随处可见,研究交流教育教学故事与感悟已成为教师“闲

谈”的主题,成为教师繁忙工作后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四是主动阅读教育书籍的多了。没有科学的理论、理念支撑,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就很难发现问题。为了给自己的教育故事寻求科学的理论支持,实现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们查阅资料的多了,学习教育理论的多了,阅读已逐步成为教师的习惯。五是主动写作的多了。教育案例促进了教师专业精神的升华,促进了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实践中的思考

教育案例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趋向,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案例所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育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实践

对真实的教育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如果所叙之事属于虚构,教育案例也就失去了教育研究“求真”的本质,反思并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促进专业成长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2教育案例要具有“问题性”

教育案例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就没有了研究的价值。教师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教育情景中发生的真实事情,围绕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个有意义的“教育问题”或某种意外的“教育教学冲突”来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师正是在不断面对、解决问题中一步步得到提高,走向成熟的。因而,这样的案例研究才有借鉴的意义,才有研究的价值。所以,教师要留意、分析教育教学过程发生的矛盾,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撰写教育案例。

3教育案例要融入叙述者的思考、反思

教育案例作为一种研究,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教师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及由此带来的思考、反思。这样可以使经验更显厚重,具有理性色彩,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形成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

4教育案例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保障教育案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讲述教育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又将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得以内化,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以理论激发自己智慧的源泉,提升案例研究的层次。

5教师要善于及时将现实故事转变为文本故事

这样才能写出故事的激情,写出教育的细节,写出教育过程中最真实的感悟,这些也正是教育案例研究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刘永庆)

猜你喜欢

案例交流研究
如此交流,太暖!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交流平台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交流平台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